-
杨敬斋针灸全书
《杨敬斋针灸全书》为书名。原题《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书后载有各种病症的配穴图一百多幅,颇具特色。原题陈言撰(实系托名著作)。本书内容与徐凤《针灸大全》基本相同,仅各节的编排次序互有先后。但本书却增入各种病证的针穴图达104幅之多,具有一定的特色,从而提高了该书的价值。1949年后有影印本。
-
陈言
字无择,浙江青田人。辨因之初,无逾脉息”,后撰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系于《金匮要略》三因论基础上之发展,分内因(七情)、外因(六淫)及不内外因。陈言字西溪,建阳(今属福建),尝著《秘传常山杨敬斋针灸全书》,文字与明代徐凤之《针灸大全》雷同,但附有各种穴位图及病证图一百三十七幅。
-
阴开
阴开为穴名。承扶为经穴名(ChéngfúBL36)。本穴位于股骨上段,当肢体分界的臀沟中点,有佐助下肢承受头身重量的作用,故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及半腱肌。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一般直刺1~
-
于三里
于三里即手三里。见《杨敬斋针灸全书》。“于”,为“手”之误。
-
吉本
吉本为穴名。参见舌本、廉泉:舌本为经穴别名。为阴维、任脉之交会穴。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扁桃体炎、咽食困难,及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等。配翳风、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配风池、风府、四神聪治中风舌强不语。
-
阴泉
阴泉即阴陵泉。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水肿、黄疸、霍乱吐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疝瘕、膝痛、脚气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腹膜炎、尿失禁、尿潴留、尿路感染、阴道炎、肠疝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
杨敬斋
杨敬斋为明代针灸家。参见《杨敬斋针灸全书》:《杨敬斋针灸全书》为书名。《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署“建阳九十翁西溪陈言著”。刊行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书后载有各种病症的配穴图一百多幅,颇具特色。
-
委曲
委曲为经穴别名。四总穴之一。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毒、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等。现代研究:①针刺委中对膀胱压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
骭鹃
骭鹃为经穴别名。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任脉络穴,膏之原穴。有宽胸化痰、和胃降逆、清热熄风作用。如胸满咳逆、胸痛、癫痫、胃痛、呕吐、呕血、食不下等。配内关、中脘治呕吐、呃逆。现代研究:鸠尾穴针刺,可改善心功能及脑循环;
-
童门
童门为经穴别名。飞虎者,支沟也。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伏掌取穴。如风热面赤、耳聋、耳鸣、目赤肿痛、口噤、咽肿、暴痦、咳嗽、心绞痛、胸胁痛、胸膜炎、肩周炎、上肢瘫痪、呕吐、便秘、产后血晕等。配章门、外关治胁肋痛;配足三里、大横透天枢治习惯性便秘;配关冲治肩臂酸重。一般直刺0.5~
-
童子
童子为瞳子髎之简称。为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屈光不正、夜盲、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禁直接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