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黄帝内经灵枢·五变》:“此人薄皮肤而且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黄帝内经灵枢·行针》:“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黄帝内经灵枢·论勇》:“眦裂而目扬,毛起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
欲扬先抑定律
心理学家发现,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并不是一味地实行肯定和奖励最能够给人好感,也不是一味地施行否定和惩罚最能给人恶感;事实是,先否定后肯定,能给人最大的好感,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感觉最不好。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感觉的心理规律称为“欲扬先抑定律”。
-
排阳
阳,指表阳,体表;排阳,指运转摇大针孔,使邪气随之外泄的刺法。指用针体推运摇动排开体表,使邪气随之外泄的刺法。一说作“推扬”解。孙鼎宜曰:“排阳犹推扬,谓转针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
-
肝郁失音
肝郁失音(dysphoniaduetoliverdepression),是指精神抑郁不舒而致突然不能发声的病理变化。肝郁失音者失音骤然发生,但声带检查,无红肿变化,全身尚有肝气郁结的其他症状表现,需与暴瘖相鉴别。暴瘖者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一般发病较急,兼有其他感邪症状,局部检查见声带红肿。
-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负责人叶放发。
-
泻肝羌活汤
《痘疹全书》:方名:泻肝羌活汤组成:羌活、川芎、防风、栀、龙胆草、当归、甘草。主治:手足痘疮多发水泡者,痘疮表毒盛,多欠咬牙顿闷者,如扬手掷足,欲去衣被,或面上青气见者。
-
针灸腧穴学
《针灸腧穴学》为书名。杨甲三主编。198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分总论、各论、附篇三个部分。与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腧穴学》配套。本书集古今之文献,理诸家之异同,扬其是,辨其非,尊古而不泥古,表明作者观点。可供针灸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者研究参考之用。
-
喉喑
喉喑(hoarseness)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急喉喑
概述:急喉喑(acutehoarseness)为病证名。是指以突然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多伴喉部焮热疼痛、咳嗽痰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关于喉喑、慢喉喑:喉喑:喉喑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慢喉喑:慢喉喑是指以声音低沉费力,讲话不能持久,甚则声嘶失音,日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国家肝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肝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负责人郑树森。
-
杨小谷
杨小谷清代医生,江苏东台县人。系当时江淮一带名医,为“淮扬九仙”之一。
-
羊痫
概述:羊痫为病证名。六畜痫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症状:痫证作声似羊叫者。《小儿药证直诀·五痫》:“羊痫,目瞪吐舌,羊叫。”《杂病源流犀烛·诸痫源流》:“羊痫之扬目、吐舌,作羊声者,则应乎肺。”
-
黄(王扁)
黄(王扁)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人。少丧父,从母习儒。既而思曰:“医,仁术也。苟精之,亦足以济世。穷研《素问》、《难经》等,医术益精,以医闻名于淮、扬间。正统初(1436年),征为太医,后迁御医、太医院院判。居官三载,以老告归。卒年79岁。孙应夏,承祖学,亦为名医。
-
导赤通气散
别名:导赤通气汤处方:木通、生地黄、甘草、人参、麦门冬、石菖蒲、当归身。功能主治:痘疹心虚,声不扬者。用法用量:导赤通气汤(《麻科活人》卷三)。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
朱惠民
朱惠民为明代医家。生活于万历(1573~1619)年间。鉴于魏直《博爱心鉴全书》虽精要简明,然所论阴阳虚实之理,血气保元之论未必为常人所识,乃撰《博爱心鉴发明全书》3卷,以阐扬其先天后天之秘旨,发原著之所未言者,并佐其不足。
-
重阳之人
重阳之人生理学名词。指阳气偏盛之人。《灵枢·行针》:“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
麻症集成
《麻症集成》麻疹专著。清·朱载扬撰。刊于1879年。本书纂集前人有关麻疹论述田论和方剂,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朱氏个的创见。卷三-四为麻证的治疗方剂。现存初刻本、清刻本及近代石印本和铅印本。
-
鸟戏
鸟戏为导引法。模仿鸟类动作的一种体操活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168年前)帛画《导引图》有“鹤□”、“鹞”等图。《后汉书·华佗传》始列入五禽戏中。《云笈七韱·导引按摩》(似为宋以前著作)有简单动作记述:“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此后流派甚多。
-
长令
长令指夏季生长之气当令之时。《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长令不扬。”谓夏令生长之气不得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