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气
即以调息行气为主的一类气功功法,又称为“食气”。又《晋书·张忠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服气功法可包括调气、淘气、咽气、行气、散气、委气、炼气、闭气等环节,又有导引、按摩、咽津等辅助手段。通过服气,既可养生却老,又可作为辟谷的配合方法。
-
吞气
吞气气功术语。指服气一类气功功法。《渊冥记》:“吾却食吞气,已九千余岁。”参见“服气”条。
-
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养生诀》为气功学专著。原题华佗授广陵吴普,当系后人托名者。全书分五禽、服气吐纳、养生真诀、服气诀等五个部分。内容有五禽戏、六字气诀、存想闭气等。据考,五禽戏法同《养性延命录》,服气存想法同《备急千金要方》。
-
六气诀
六气诀气功功法名。这种功法在古代气功典籍《服气经》中就有记载,该书后虽失传,但其记载为《养性延命录》所收录:“纳气有一,吐气有六。其后,隋·智(岂页)《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和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胡愔《黄庭内景五脏补泻图》等书及宋元明清的许多气功文献对此功法均有载述。
-
胎息
谓习练气功时呼吸有如婴儿在母胎中不用口鼻而行内呼吸的高深境界。返于胎息之法,有行炁、服气、存思、守窍、存神炼气、内丹等多种。非只治病,决定延年。”首两名是指闭息时鼓气咽服,从一咽开始,渐增至一闭息三十六咽。这种呼吸法习练时要求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意想气自丹田呼出。
-
道枢
《道枢》道教炼养类书名。书中举凡教旨、阴符、黄庭、太极、坐忘、容成、内德、玄纲、神景、周天、水火、坎离、铅汞、三元、四神、五戒、七返、八琼、九仙、服气、炼精、归根、观空、内想、指玄、返真、金丹、胎息、圣胎等,均辑为专篇,并列诸家学说。收入《道藏》第641至648册。
-
太清调气经
《太清调气经》为气功学专著。撰者不详,约为唐代人作品。本书专述调气、行气、服气、胎息等以呼吸锻炼为主的功法,除委气法、闭气法外,还介绍了调气、练气的经验。
-
炼气
炼气气功术语。通过调息、行气等方法锻炼自身内在的精气。南朝刘宋·鲍照诗:“服食炼气读仙经。”服气、内丹等气功功法中均有炼气环节。如《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中载有“炼气诀”,而内丹术中有炼气化神的阶段。
-
李玘
李玘明代医生。山西高明县人。以医名,后又研究图纬之学,服气之术。晚年尚有养生著作,未见传世。
-
昙鸾
昙鸾(476-542年)南北朝北魏医僧。雁门(今山西代县)人。10多岁在五台山出家,披阅内外经典。至江南,从陶弘景习方术,得《仙经》十卷,携经北返,如法修炼,终因“调心炼气,对病识缘”而“名满魏都”。著有《调气论》、《论气治疗方》、《疗百病杂丸方》、《调气法》。《服气要诀》,均佚。
-
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养生专著名。南朝齐梁时陶弘景撰。全书分上、下两卷。下卷为服气疗病、导引按摩、御女损益等3篇。作者总结了古人的养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养生医药知识,论述了养生延寿的理论与方法。书中还收存了五禽戏,六字诀等珍贵养生文献。收入《道藏》572册,《云笈七签》摘入卷三十二。
-
咽唾
咽唾气功术语。《神仙传·彭祖》:“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以舌舐口腔上腭,两颊粘膜部促进唾液分泌而吞咽之。即咽津。见该条。
-
咽气
咽气气功术语。指咽下自然太和之气,使之归本返元。《素问遗篇·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参见服气条。
-
安妊进食汤
处方:黄芩(条实者)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砂仁5钱。功能主治:妊妇不食,服气冲心,遍身疼痛欲死。用法用量:分4剂。水煎服。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
辟谷
辟谷古代养生术语。又《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后。”一派道教炼养家认为,人体中有所谓“三虫”(又称三尸、三彭)作祟为害,而三虫靠谷气为生,如果断其谷气,三虫即不能生存,可保人之安康长生。辟谷还常作为气功内炼之术的辅助手段应用,或以气功为基础,故常连称“却谷食气”。
-
却谷食气篇
《却谷食气篇》养生专著名。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古墓出土帛书。作者无考。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原无书名,现名为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所定。原文有不少残缺,主要记述断绝谷食与服气一类气功功法相配合用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等内容。刊于《马王堆医书研究专刊》1981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