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粉
《医门补要》卷中:方名:药粉组成:党参、山药、百合、茯苓、白术、生耆、玉竹、当归、莲子。主治:注痰,溃后不敛。用法用量:每早加洋糖调食。制备方法:将药晒脆,加炒熟粳米数斗,和药为末。
-
朱氏阿魏消痞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ushiAweiXiaopiGao标准编号:WS3-B-1123-92处方:朱氏阿魏消痞膏药肉[注]1000g阿魏20.7g肉桂10.3g乳香10.3g白芷10.3g没药10.3g麝香3.1g制法:以上七味,肉桂、白芷、麝香分别研细或粉碎成细粉,过筛,昆匀、分装成60瓶,作为上料药粉;功能与主治:化痞消积。用于痞块,瘕积聚,胀满疼痛。
-
腋臭散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止汗、去臭,常用于腋臭。《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腋臭散组成:密陀僧8两,枯矾2两。或用热马铃薯块、甘薯块去皮后蘸药挟于腋下,变凉为度。手脚多汗,以药粉搓搽。用药禁忌:此药切勿入口,对汞过敏者禁用。
-
赛霉安散
(2)取本品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溶解,放冷,滤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取本品1g,精密称定,加醋酸乙酯5ml,浸渍5小时,超声处理15分钟,滤入10ml量瓶中,残渣用少量醋酸乙酯洗涤三次,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内标溶液1.0ml,并用醋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功能与主治清热止血,收敛祛湿,化腐生肌。
-
喉枪
喉枪喉科器械名称。①系指咽喉部喷粉器。该器械状如扁鼓,以薄铜片制成,直径约5-7厘米。前部连以空铜管,该管可自由伸缩,末端呈斜面,可置药粉,手按其鼓面产生气体冲出药粉可达患处。②系指专用于喉痈的切开器械。为金属管一根,中藏小刀,上有板键,小刀可露可藏,便于使用。
-
点眼药粉法
定义:点眼药粉法(applicationofeyepowder)为眼科治法,属点眼药法的一种。用时以小玻璃棒头部沾湿生理盐水,再蘸药粉约半粒到一粒芝麻大小,医生用手指轻轻分开胞睑,一般将药物轻轻放置于大眦角处,令患者闭目,以有凉爽感为度。同时注意玻璃棒头部要光滑,点时不能触及黑睛,尤其是黑睛生翳者,更应慎重。
-
复方咽泰
药品说明书:别名:复方色甘酸钠,复方咽泰外文名:CompoundSodiumCromoglycate,IntalCompositum,DisodiumCromoglycateCompositum适应症:可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注意事项:可有心悸、眩晕、头痛、咳嗽、恶心等。规格:胶囊剂:每粒含色甘酸钠20mg、异丙肾上腺素0.1mg。
-
复方色甘酸钠
药品说明书:别名:复方色甘酸钠,复方咽泰外文名:CompoundSodiumCromoglycate,IntalCompositum,DisodiumCromoglycateCompositum适应症:可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注意事项:可有心悸、眩晕、头痛、咳嗽、恶心等。规格:胶囊剂:每粒含色甘酸钠20mg、异丙肾上腺素0.1mg。
-
粉色干燥药粉
处方:樟丹6两,五倍子8两,枯矾4两,上官粉4两,轻粉4两。功能主治:祛湿收敛,固皮止痒。主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头癣(秃疮)用法用量:与其他药粉合用撒扑或油调成糊剂用,常用量为5-20%。注意:本药粉有一定刺激性,凡发现湿热性(急性皮炎)皮肤病,溃烂疮面多粘膜损害慎用,对尿过敏者禁用。
-
轻冰散
处方:轻粉30克,冰片3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乳没去油)。主阴虚津亏,热结肠燥。患者取右侧卧位,肛门皮肤用新洁尔灭棉球消毒。用签扁端撮药粉约0.5克左右,涂在裂口上,外敷少许无菌棉花,用竹签尖端送至肛门内压迫药粉,再敷上无菌纱布2块,用胶布固定。每次大便后用淡盐水洗洁肛门,来医院门诊换药。
-
白氏眼药
概述:白氏眼药即《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记载的白敬宇眼药的别名。组成:珍珠(豆腐炙)15g,麝香7.5g,熊胆60g,冰片506g,硇砂3g,煅炉甘石515g,煅石决明300g,乌贼骨283.5g。或将药粉加入凡士林油及液状石蜡,混合为膏,用少许点入大眼角内。功能主治:功能明目消肿,散风止痒。
-
小儿化食丹
《济南市中药成方选辑》:方名:小儿化食丹组成:神曲(焦)2两,山楂(焦)2两,麦芽(焦)2两,槟榔(焦)3两,莪术(醋制)1两,三棱(炒)1两,白丑(炒)2两,黑丑(焦)2两,大黄2两。主治:由伤食、伤乳引起的腹胀便秘,肚大青筋,或大便脓血。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80-100目细罗;用药禁忌: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
祛湿药油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祛湿药油组成:苦参4两,薄荷3两,白芷3两,防风3两,芥穗4两,连翘4两,白鲜皮5两,鹤虱草3两,大黄3两,苍术3两,威灵仙4两,大枫子(碎)10两,五倍子(碎)5两,香油20斤。主治:急性湿疹(风湿疡),接触性皮炎。
-
酒醋疗法
操作名称:酒醋疗法适应症:慢性关节炎、肌炎、劳损、扭伤、挫伤、肥大性脊柱炎、肌纤维织炎等。禁忌症:严重心脏病、皮肤感觉障碍、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孕妇的腰腹部、恶性肿瘤。方法:1.患者取合适体位,将混合后之中药粉(胡椒、防风、荆芥、乳香、没药等量)均匀地撒布于治疗部位,厚约0.5cm~2.在药物上覆盖6~
-
马氏眼药
概述:马氏眼药即《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记载的马应龙眼药。别名:马氏眼药组成:煅炉甘石2700g,麝香、琥珀各45g,炙珍珠54g。用法用量:粉剂用玻璃针沾凉开水,沾药粉少许,点于眼角;功能主治:功能明目止痛,退蒙化翳。治眼红肿刺痒,气蒙,火蒙,云翳,胬肉攀睛,迎风流泪,暴发火眼,眼边赤烂。
-
马应龙眼药
概述:马应龙眼药为方剂名,出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别名:马氏眼药处方:煅炉甘石2700g,麝香、琥珀各45g,炙珍珠54g。制法:上药为细末。用法用量:粉剂用玻璃针沾凉开水,沾药粉少许,点于眼角;膏剂:每4两药末,加凡士林油16两,冬季和春季,按天气冷热情况,加适量液体石蜡,装小瓶软锡筒。
-
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一、除另有规定外,药材需加工成片或段,按具体品种规定的方法煎煮,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清膏。W[2]为比重瓶内水重量(g);加药材细粉的煎膏剂,应在未加入药粉前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加入药粉。【装量】照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
甲鱼软坚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ayuRuanjianGao标准编号:WS3-B-2304-97处方:活鳖1344g莪术92g乳香粉19g三棱92g鲜苋菜1833g没药粉19g制法:以上六味,除乳香粉、没药粉外,其余活鳖等四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101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每1500g炼油加入红丹500g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
扑粉
概述:扑粉:1.一种外治法所用之药粉;2.方剂名。亦称温粉。把药物研成细粉,撒扑于皮肤上而发挥药效者。如热性病发汗后汗出不止,用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粳米,研成细粉,和匀扑身上止汗;《医方考》卷一方之扑粉:组成:龙骨、牡蛎、糯米各等分。功能主治:《医方考》卷一方之扑粉主治服发汗药,出汗过多者。
-
咽部涂布疗法
咽部涂布疗法,是指将药粉或药水涂抹或吹布于咽喉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3.令患者张嘴,发“啊”音时,医者用左手持压舌板,按压舌根,随即将长棉签迅速插入口中,把药液或药末涂抹于咽喉壁的粘膜上。5.白喉、溃疡膜性咽炎等病具有传染性,对这些病人应注意隔离,使用过的用具应严格消毒。
-
打底套色法
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乳体中(之前应用其他色浅的药粉饱和乳体)作为基础,即是“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逐渐分次加入乳、钵中,轻研,使之混匀,即为“套色”。
-
苁蓉补肾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ongrongBushenWan标准编号:WS3-B-0549-91处方:肉苁蓉500g锁阳100g莲须150g熟地黄250g菟丝子(炒)150g茯苓100g何首乌(酒蒸)100g淫羊藿(炙)100g酸枣仁(炒)25g白术(麸炒)100g猪脊髓(蒸熟)1条羊鞭100g制法:以上十二味,除羊鞭、猪脊髓外,其余肉苁蓉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
足光散
足光散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足光散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敛汗。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1500毫升,或取药粉20克加沸水500~儿童、孕妇禁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益智粥
处方:益智仁30~50克制法: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功能主治: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用法用量: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摘录:《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
药捻疗法
药捻疗法,是用药物做成的药捻,放入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疾病性质和部位,选择和配制对症药物,制成药液、药粉或药膏。禁忌症与注意事项:1.作药捻的药物一定要与疾病相适应,也就是说,药物要对症,否则效果不佳。3.施术时要注意严格消毒,药捻要做到无菌,以防继发感染。
-
滴点疗法
滴点疗法,是指用药液(或药粉)滴或点耳、鼻、眼或其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疗法。禁忌证本法无绝对禁忌证,但应用时需根据具体病证,使用适当的药液或药粉,否则无效。耳膜穿孔者及前庭功能障碍者,禁用或慎用药液滴耳。2.药物如需用水溶解或稀释,最好使用蒸馏水。3.点眼部位只能将药点入目内眦。
-
吹口散油膏
处方:青吹口散3两,凡士林10两。制法:先将凡士林烊化,冷却,再将药粉徐徐调入,和匀成膏。功能主治:唇风。用法用量:搽患处。摘录:《中医喉科学讲义》
-
杜仲威灵仙散
处方:杜仲20g,威灵仙15g。功能主治:补肾强骨,除湿止痛。主肾气亏损,腰肌劳损,腰痛。用法用量:分别研粉后混合拌匀,再取猪腰子1-2个,破开,洗去血液,再放入药粉,摊匀后合紧,共放入碗内,加水少许,用锅子置火上久蒸。注意:孕妇忌用。摘录:《千家妙方》引唐德裕方
-
捻子
捻子外科吸脓引流器具。俗称纸捻、纸钉、药钉。见《卫济宝书》卷上。有:“疮已溃,须用好厚纸作一合索捻子捻之。”一般先裁成1.5×8厘米(以平方厘米计)大小,再将其搓捻成条状,长短应以疮疡窦道长短为度。该捻子作用有四点:可将药粉送达至疮疡深处;可借以探测脓腔、窦道的深浅、曲折及其方法。
-
化雪丹
处方:桃油30ml,五倍子30g,枯矾30g,冰片1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鹅口疮。用法用量: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患者口腔,再撒布药粉。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慢性肝炎丸
处方:板蓝根50斤,甘草20斤,茵陈50斤。制丸:将稠膏加入老蜜(120℃,为原粉量的一倍),趁热与药粉混合均匀,调成适宜稠度,制成小丸,待凉后用干酪素上衣即可。8,过滤后再加入少量乙醇调至适当浓度即得。主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周身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注意:忌各种酒类。摘录:《北京市中成药规范》
-
吹鼻疗法
吹鼻疗法为治法。指将药物研为极细末,以小竹管、小纸管,或喷药器把药粉吹入鼻内,经鼻黏膜吸收而治疗头面及五官疾病的方法。
-
湮尻散
处方:六一散15克枯矾3克赤石脂6克黄柏10克冰片3克制法:上药分别研细,和匀。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湿生肌。治湮尻疮(屎布皮炎)。由于尿、屎刺激和淹渍臀部所致的皮肤病。用法用量:用时先洗净患处,然后再用纱布包药粉扑之。每日二至三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胃痛片
《河南省药品标准》:方名:胃痛片组成:鸡蛋壳(炒)1kg,天花粉15g,川贝母(去心)5g。制备方法:将上药混合,制成细粉,混匀,用5%淀粉浆适量,制粒,烘干,加硬脂酸镁0.7%,拌匀,压片,片重0.6g。主治:胃痛胃胀,吞酸吐酸。将大黄、龙胆煎煮3次,分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膏;
-
椒饼灸
椒饼灸为隔饼灸的一种。用白胡椒末和面粉等量,调制成3毫米厚的薄饼,中央按成凹陷,并放置少许丁香、肉桂、麝香等药粉,上置艾炷施灸。多用于风湿痹痛、胃寒作痛等证,也可以用白胡椒末少许放在膏药内贴于穴位上,如贴大椎治疟疾,贴脐治婴幼儿腹泻等。适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等症。
-
普连软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普连软膏别名:普连膏组成:黄柏面1两,黄芩面1两,凡士林8两。主治:脓疱疮(黄水疮),急性亚急性湿疹(风湿病),烫烧伤,单纯疱疹(火燎疱)、牛皮癣、红皮症。用法用量:直接涂于皮损上,或用软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或加入其他药粉作为软膏基质。
-
疮疡掺药法
疮疡掺药法外治散剂用法之一。药物直接撒用于伤口之方法。见《理瀹骈文》。临床依据疮疡性质、发病阶段和药物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消散、拔毒、去腐、生肌、止血、平胬等数种。临证常针对病情,选取一种,撒于油膏中,或直掺疮面,或掺附在纸捻上,插入疮口内,常用有桂麝散、红灵丹、五五丹、生肌散、如圣金刀散等。
-
插药
插药中药学名词。是插入疮内的细药条(药粉加米糊制成的线条),有腐蚀作用。用于死肌、顽肉、瘘管及不知痛痒的疮疡,插药往往用剧毒的矿物药,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
保肤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处方煅石膏31g,白及粉15g,密佗僧3g,轻粉3g,枯白矾6g。用法用量有脓水淋漓者,可用药粉干撒创面;慢性湿疹,可加红粉0.6g,研细加入,临用时以香油或凡士林调成50%软膏外用。《外科大成》卷四处方大蜂房1个,血余1丸,香油半斤。功能主治汤泡火烧及臁疮、秃疮。
-
阿膜散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口腔炎、咽喉炎、扁桃腺炎。用量用法:嗽口:每日3次,饭后嗽口。将药粉溶于30ml温水中,当即使用。每次保留嗽口2~注意事项:本品嗽口,不宜吞下,且在30分钟内不能用其他任何液体。规格:散剂。
-
苍耳子汁
处方:苍耳子适量。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或发作减少。用法用量:焙成深棕色后研粉,每次服3~或将粉末与蜂蜜混合制成丸剂(每丸含药粉3克),每次服1~2丸,每日3次,连服2周,必要时可服3周至2个月。摘录:《单验方》
-
东矾散
处方:生明矾100g,飞黄丹10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手癣。用法用量:取25g,用米醋500毫升,放入瓷面盆(切不可用铜、钢、无瓷面盆)。滚开后,放入药粉,用棍棒搅,即取下面盆,用纱布浸洗。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煅硼砂
处方:煅硼砂(月石)适量制法:研为极细粉末,装瓶备用。功能主治:据报道,应用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治疗1次后,半小时内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者46例,好转及无效者各2例。用药后,可有流泪,稍有刺痛感,但对眼睛无影响和损害,用药后1~点后,闭眼,双手叉腰,两足分开站立,作前后左右腰部运动。
-
疳眼兼药
处方:合欢木、车前子各等分(存性,霜)。功能主治:疳眼雀目,用午王丸不愈者。用法用量:先取小鳗鲡鱼不满尺者烧之,鱼汁将出,取霜药粉于鱼上。饵之。摘录:《名家方选》
-
黑退消
处方: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生磁石15克公丁香15克肉桂15克制乳没各15克炒甘松9克硇砂9克冰片6克麝香6克制法:上药除冰片、麝香外,各药研细末后和匀,再将冰片、麝香研细后加入和匀,用瓶装置,不使出气。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风逐寒,消肿破坚,舒筋活络。摘录:《中医外科学讲义》
-
鸡血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鸡血涂方:别名:固顶散、固囟药处方:丹雄鸡血、赤芍药粉。功能主治:小儿脑长囟不合。用法用量:固顶散(《普济方》卷三六三)、固囟药(《诚书》卷六)。主治:中风口面僻不正。用法用量:上煎热涂之,正则止。或新取血涂之亦佳。涂缓处一边为良。
-
理脾糕
《寿世青编》卷下:理脾糕:处方:松花1升,百合1升,莲肉1升,山药1升,薏米1升,芡实1升,白蒺藜1升(一方加砂仁末1两)。功能主治:老人、小儿脾泄水泻。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又砂糖1升,用粳米粉1斗2升,糯米粉3升,和前药粉并糖蒸糕,晒干。
-
龙黄散
概述:龙黄散为方剂名,出自《婴童百问》卷四方。处方:枯矾、煅龙骨、炒铅丹各五钱,麝香一钱。枯矾龙骨(煅)黄丹各15克(炒)麝香(研)3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主治小儿聤耳,脓汁外出。用法用量:每用一字,先以棉签蘸净耳中脓水,再将药粉吹入耳内,日二次。先以绵杖子捻却耳中脓水,再用药少许掺在耳内。
-
麻杏止咳糖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MaxingZhikeTangwan标准编号:WS3-B-0624-91处方:麻黄200g苦杏仁200g石膏100g甘草100g制法:以上四味,除苦杏仁外,其余麻黄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苦杏仁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浓汁。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用于风热咳嗽,气管喘息。
-
驱虫糖
处方:牵牛子60克槟榔30克使君子肉50粒白砂糖适量制法:先把牵牛子60克,放入锅内炒香后研末;把使君子肉微炒后,取出,同槟榔一并研成细末,将3味药粉混匀。功能主治:杀虫驱蛔,适用于小儿蛔虫病。5克同白糖适量和匀后一次服。注意:体弱儿童不宜多吃常吃。摘录:《永类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