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艾编翼
《采艾编翼》为书名。清·叶茶山撰。刊于嘉庆十年(1805年)。本书是《采艾编》的补充本,于灸法之外兼及药物,强调灸药并用。卷一主论经络、腧穴及灸法总论;卷二治症综要,为多种疾病的灸法并配合药物治疗,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
-
使君子散
《采艾编翼》卷二:方名:使君子散组成:君子肉2钱,假柚柑叶(干末)2钱,山柚麻干叶(末)2钱。主治:小儿蛔疳。主治:小儿眼疳。用法用量:每用半钱,于五更初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名:使君子散组成:使君子20个(炮,去壳),芜荑仁(别研)半两,槟榔1个,大腹子2个。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探吐散
《采艾编翼》卷二:方名:探吐散组成:食盐半斤。主治:中风后腹中切痛。用法用量:上熬令水尽。着口中,以热汤吞下。得吐痰即好。如不吐,以鹅鸭毛探吐。
-
愈风饮
功效:活血消痰,疏风顺气,走肌表,利关节。半身不遂,手足欠利,语言费力,呵欠喷嚏,口眼斜宽弛,头目眩晕,痰火炽盛,筋骨时痛,头痛心悸。水2钟,煎1钟,临服入姜汁、淡竹沥各3茶匙,清晨温服。加减:冬月,减黄芩3分,加炮川乌2分,桂亦减半;羌活风家要药,若冬有感冒加至1钱。附注:愈风汤(《采艾编翼》)。
-
乌须固齿还少丹
《采艾编翼》卷二:方名:乌须固齿还少丹组成:川芎1两,当归1两,白茯苓1两,旱莲2两,牙皂5钱,白芷5钱,黄柏5钱,青盐2两。功效:乌须,固齿。制备方法:上为末,入砂罐内封固,炭火煅烟尽出,取为细末,瓷罐收贮。
-
叶茶山
叶茶山即叶广祚。叶茶山著《采艾编》三卷,内有明堂三人图,示前后侧面之经络,又有脏腑、经络、腧穴之论述,现有刻本行世。叶广祚为清代针灸家。岭南(今广东番禺)人。祖传针灸,治多效验。康熙年间编撰《采艾编》四卷,署名“茶山草木隐。”其后有署名“叶茶山”者,续编《采艾编翼》。
-
豆豉饮
处方:豉3升。功能主治:中缓风,四肢不收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9升,煮取3升。分为3服,日2作之;亦可酒渍煮饮之。摘录:方出《肘后》卷三,名见《采艾编翼》卷二
-
叶广祚
叶广祚为清代针灸家。字明传。岭南(今广东番禺)人。祖传针灸,治多效验。康熙年间编撰《采艾编》四卷,署名“茶山草木隐。”其后有署名“叶茶山”者,续编《采艾编翼》。
-
叶明传
叶明传即叶广祚。叶广祚为清代针灸家。字明传。岭南(今广东番禺)人。祖传针灸,治多效验。康熙年间编撰《采艾编》四卷,署名“茶山草木隐。”其后有署名“叶茶山”者,续编《采艾编翼》。
-
慢脾散
《仙拈集》卷三:慢脾散:处方:白术5分,半夏5分,白附5分,全蝎5分,甘草5分,人参7分,南星7分,茯苓7分,木香2分,姜1片。功能主治:小儿吐泻不止,作慢脾风,睡困昏沉,默默不食。用法用量:水煎服。制备方法:拌山间净色黄土浸1宿,次早去石泥不用,新瓦焙干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