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师皇
马师皇为上古时代兽医。相传生活于黄帝时代,善治马病,是古书中记载最早的兽医。
-
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这就是海潮效应。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
俞柎
俞柎为人名。即俞跗。俞跗一作俞柎。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名医。据《韩诗外传》记载:他能采用外科手术割肌剖腹。对经络也颇有研究。
-
韦讯
韦讯即韦慈藏。)为唐代医生,名讯,京兆(今陕西境内)人。武则天执政时(648),曾为侍御医,龙景中(707~709)任主管宫庭饮食的官员——光禄卿。晚年辞官归里,为人治病,在当时和后世均有很大名望。封建时代人们尊之为“药王”。
-
药王
药王是中国民间对古代名医的尊称,或称医王。随时代、地区不同,药王所指人物亦不同。
-
方士弱
方士弱即方如川。方如川为明代医生。字士弱。四川成都人。他在医学思想上,独尊古方古论,认为金元时代各医家著述是违背经典之作。编有《重证本草单方》一书,反映了一些保守和泥古思想。
-
铜针
铜针针具名。指铜质所制的针具。或谓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
-
茯苓车前子饮
处方:茯苓、车前子各等分。功能主治:利水导热。主小便甚少,下利不止。用法用量:煎汤,时时代饮。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
扁平胫骨
扁平胫骨指呈左右方向扁平状态的胫骨。通常是以胫骨上1/3营养孔的高度所测得的左右径(横径)与前后径(矢状径)之比的百分率即胫骨指数(indexcn-emicus)不足65者称之为扁平胫骨。日本石器时代的人,日本北海道虾夷族人胫骨都比现在日本人的胫骨扁平。
-
扁平尺骨
扁平尺骨为对尺骨的中央横断面呈扁平状所赋予的名称,是旧石器时代的人所特有的。当时一般最大径是在骨间棱和背缘之间,长谷部言人称此为真性扁平尺骨,与这种没有最大径的假性扁平尺骨相区别。
-
新植代
新植代caenophyticera从白垩纪后半期到现在被子植物占极大优势,称为新植代或被子植物时代。植物界的变迁是在动物界变迁之前,在白垩纪后半期多数被子植物已经出现,针叶树、苏铁、银杏等中植代的植物衰退,逐渐接近于现在的植物景观。这个变化称为植物界的白垩纪变革(Cretaceoustransformation)。
-
少师
少师为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臣子。以擅长人体体质之论而闻名流传于世。少师回答黄帝关于人有阴阳等问题时指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少师对五种人的体质、性格、行为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叙述,少师之论点近世为朝鲜医学家发展为“四象医学”。
-
石砭针
石砭针为砭石之一种。其形如针,因名。或称石针。196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出土。针长4.5厘米,一端有锋,呈四棱锥形;另一端扁平有弧刃,刃部宽0.4厘米;中身有四棱略扁,横断面呈矩形,可以容纳拇、食二指挟持。
-
石砮
石砮为箭镞形砭石。1964年湖南益阳县鹿角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五件石镞。这种镞形砭石,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提到,石砮可以用刺百病痈肿。
-
正体
正体为整复之意,即整治人体骨折、损伤。系人体因骨折、脱臼发生变形通过手法、手术恢复正常体态之谓。出《正体类要》上卷。明、清时代正骨科也有称为正体科的。
-
少俞
少俞为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生。相传为俞跗之弟,黄帝之臣,精于针灸术。旧说黄帝与少俞等少数臣子论医药而创医药,是为附会之说。据传系俞跗之弟、黄帝之臣。黄帝因与他及岐伯等多名臣子论述医药而著《内经》。
-
雷公
雷公为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的臣子,精于针灸之术。旧说中国医药是由黄帝、雷公等共同创立。《黄帝内经》中,较多内容为黄帝与雷公问答加以叙述,此皆为后世所论。另又有将南北朝时期的炮炙学家雷斅称雷公者。
-
大鸿
大鸿即鬼臾区。鬼臾区又叫鬼容区,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据《内经·天元纪大论》载,鬼臾区与黄帝论五行等有关医学的内容,实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
叶选医衡
《叶选医衡》为医论著作。二卷。原题清·叶桂选定。本书选集历代医家论病、论脉、论治著作70余篇,大多简明。能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医家的医学学术特点。现存三种清刻本及石印本。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鑱石
鑱石即砭石。《素问·汤液醪醴论》:“鑱石、针艾治其外也。”古代原始的医疗工具,一种楔状石块。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以砭刺患部以治疗各种疼痛和排脓放血等。详见砭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