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兰珍 张兰珍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毕业学校:198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学历:硕士出生年月:1964年1月技术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主要研究领域: 
- 
					
						张誌 张誌ABO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协会会长,主要从事生物诊断相关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 
- 
					
						李飞 李飞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毕业学校: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学历:学士,出生年月:1963年3月技术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行政职务:中药制药系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中药炮制的工艺、原理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 
					
						王玥琦 王玥琦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毕业学校: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学历:博士出生年月:1958年4月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从事中药学和营养学的研究工作。 
- 
					
						陈信义 陈信义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毕业学校: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历:大学出生年月:1954年7月专业技术职务:教授主任医师行政职务:内科主任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主要研究领域:肿瘤、血液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防治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为针灸文物。是近年来在北京城墙里发现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残石。重刻于明代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现藏于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金针王乐亭 《金针王乐亭》为书名。北京中医医院编。198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 
					
						谷晓红 谷晓红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毕业学校:1984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学历:硕士出生年月:1962年10月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党委副书记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18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概述: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病理专业委员会隶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19年组建,任期3年。2023年4月换届。 
- 
					
						王锦刚 王锦刚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丰富的管理经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2003年在京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李秉珅 李秉珅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ABO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研究。 
- 
					
						冯宇霞 冯宇霞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宇霞,ABO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是药理、毒理研究专家,主要从事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 
- 
					
						葛成勋 葛成勋(?-?),男,汉族,外科学家。留学日本,曾参与创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14年1月被聘为外科教授。1915年12月至1916年8月出任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其生平事迹不祥。 
-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针联”。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为国际性的针灸学术组织。是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1987年11月在北京成立的针灸学界的非政府组织,由各国或地区的团体会员组成。这标志着针灸学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全人类保健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农村卫生员针灸课本 《农村卫生员针灸课本》为书名。北京中医学院编。196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为书名。北京中医学院编。196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实用铜人经穴图 《实用铜人经穴图》为针灸图谱名。董德懋编绘。刊于1940年。现有北京中国针灸研究社彩印本。 
- 
					
						高风桐 高风桐为现代针灸家。北京人。受业于吴席之。精针法,兼通方药。曾任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聘教于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有《针灸临床经验》书稿遗世。 
- 
					
						常见病针灸疗法 《常见病针灸疗法》为书名。梁华龙主编。1991年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兽医针灸汇编 《兽医针灸汇编》为书名。农林部畜牧兽医局编。1956年由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 
					
						内经十讲 《内经十讲》为医经类著作。对什么叫《黄帝内经》、《内经》成书时代、《内经》所引古代文献、《内经》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等十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后附“色脉诊”、“八纲辨证”、“补泻赘言”、“临证点滴”等论述。现存1978年北京中医学院排印本。后被收入《任应秋论医集》中。 
- 
					
						世界针联 世界针联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简称。是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1987年11月在北京成立的针灸学界的非政府组织,由各国或地区的团体会员组成。其宗旨是促进世界针灸界之间的学术交流,发展针灸科学,提高针灸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达到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应用针灸治疗的目的。 
- 
					
						许绅 京师(北京)人。世医出身,生活于16世纪。初任职于御药房,嘉靖元年(1522年)任御医,后任太医院院使,因得明世宗赏识,升官至通政史、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并曾主管太医院。1547年宫女杨金英等造反,勒缢世宗,几乎气绝,由许绅救治而愈,遂又加官为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是明代世医中任官职最高之人。 
- 
					
						药味别名录及续录 《药味别名录及续录》药学著作。刊于1919年。本书是北京药行商会为药业人员查验常用商品药材的别名而编印的一种工具书。分正、续两册。书中所用检索方法也是根据药业人员的习惯而制定,与一般按笔划、部首者不同。是研究地方药店常用药物别名的参考书。 
- 
					
						杨熙龄 杨熙龄(?-1919年)近代医家。山东乐陵人,后徙居北京大兴。有医名,经验丰富,撰《著园药物学》、《著园医话》。其药物学颇有特点,以炮制失宜、流传失真、杂说三大类论述,其所制之鼠疮膏、驱风药酒,皆甚受欢迎。尝主张“取缔西医”,亦显示其片面之观点。 
-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为药学著作。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本书总结历代药物炮制资料和经验,结合全国28个大中城市有关中药炮制法,予以综合整理编成。于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73年又将本书进行了修订,删去古代资料部分,改写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共录中药482种,重新出版。 
- 
					
						奇穴 概述:奇穴:1.经外奇穴;见《医学入门》。奇穴为腧穴分类名。1991年1月1日起。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改名为经外穴。出《广东中医》。椎杼为经外奇穴名。出《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位于背部,第一胸椎棘突,左右旁开0.7寸处。主治哮喘、肺结核。一般针0.3~ 
- 
					
						刘渊然 刘渊然(14世纪)为明代道士兼医家。江西赣县人。幼年出家,在祥符宫当道士,通医药。洪武二十年(1387)受召于朱元璋,号高尚。永乐年间(1403~1424)随皇帝到北京。仁宗时,号“长寿真人”。宣德(1426~1435)初年,称“大真人”。编有《济急仙方》一书。 
- 
					
						李德元 李德元清代医官。顺天(今北京)人,尝任太医院院判。精通医学各科,治病辄应手而愈,断人生死,皆应如所言,人称扁鹊和缓。 
- 
					
						喘息穴 喘息穴为经外奇穴名。出《北京中医》,别名定喘、治喘。位于第七颈椎棘突旁开0.5~1.0寸间,压痛明显处。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荨麻疹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喘息穴 
- 
					
						中国针灸图书联合目录 《中国针灸图书联合目录》为书名。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编印。1959年出版。内容收集了国内几十个较大图书馆馆藏针灸图书目录。 
- 
					
						经络学说简编 《经络学说简编》为书名。北京中医学院编。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简要介绍经络学说的发展概况,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主病等。 
- 
					
						经络挂图 《经络挂图》为图谱名。北京中医学院汇编。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椎杼 椎杼为经外奇穴名。出《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位于背部,第一胸椎棘突,左右旁开0.7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哮喘、肺结核。一般针0.3~0.5寸。 
- 
					
						喇嘛穴 喇嘛穴为经外奇穴名。出《北京中医》。位于肩胛部,在天宗与腋后皱襞尽端连线上,距天宗1.5寸处。主治咽喉炎。一般直刺0.5~1.0寸。 
- 
					
						内经释义 《内经释义》为医经著作。北京中医学院主编。其总论分导论、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六篇。其原文部分则是选取重要而又有代表意义的《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及《难经》原文若干篇予以注释,间附按语,是《内经》教材中较好而影响较大的版本。1964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巴应奎 巴应奎为明代医家。歙县(今属安徽)人。生活于16世纪。以医客居都下(今北京)。隆庆二年(1568)“一体堂宅仁医会录”中载其与徐春甫等成立宅仁医会,为我国早期医学学术团体。著《伤寒明理论补》及《阐明伤寒论》4卷,今佚。 
- 
					
						朱华子 朱华子即陈士铎。陈士铎为清代医家。号远公,别号朱华子。浙江山阴人,生活于17世纪。幼年家贫,读史书。年长习医,读医书几十年。曾客游燕都(今北京),伪称遇异人而将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和医家傅青主所传之著述《石室秘录》、《洞天奥旨》、《辨证录》整理成书,并掺入不少他人经验,经人资助,刊行于世。 
- 
					
						刘高尚 刘高尚即刘渊然。刘渊然(14世纪)为明代道士兼医家。江西赣县人。幼年出家,在祥符宫当道士,通医药。洪武二十年(1387)受召于朱元璋,号高尚。永乐年间(1403~1424)随皇帝到北京。仁宗时,号“长寿真人”。宣德(1426~1435)初年,称“大真人”。编有《济急仙方》一书。 
- 
					
						医门要诀 《医门要诀》综合性医书。清·王泰林撰。原系抄本。经周小农整理校正刊行。本书概述中医临证辨证论治常法,内科杂病、妇科病的辨证论治十分严谨。详辨各证寒热、虚实,注重气机升降在机体的重要作用。1949年后经北京中医学院整理,改名为《医学刍言》(中医临证指要),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中医舌诊 《中医舌诊》为诊断学著作。北京中医学院诊断教研组编。本书以中医理论为主,结合临床实际,用通俗浅显的文字和表格,将前人有关舌诊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而成。书分四章。第二章舌的诊断;书中对各种舌苔的形态、成因、生病及治法均有简要的叙述。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女科万金方 《女科万金方》为书名,一卷,旧题宋·薛古愚撰,撰年不详。本书论述女科调经及胎产诸疾之辨证立法与方药等内容。论述形式多样,既有问答、又有歌诀。以书中引有“东垣曰”字样,应非宋人所撰。现北京图书馆存明崇祯己巳(1629年)抄本。 
- 
					
						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药学著作。北京、沈阳、兰州、新疆部队后勤部卫生部合编。本书选录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中草药400余种,按其主要的医疗作用分为18类,每种草药有简要介绍和插图,末附常见疾病的防治及索引。197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任应秋 1984)字鸿滨。四川江津人,对《十三经》皆有较深造诣,17从师学医,曾于上海国医学校就读,侍诊陆渊雷等名家。热心中医教育。编撰有《中国医学史略》、《伤寒论评译》、《金匮要略语译》、《内经十讲》、《中医基础理论六讲》、《任应秋论医集》、《中医各家学说》等。 
- 
					
						汪逢春 汪逢春(1882-1949年)近代医家。原名朝甲,字风椿,先习举子业,后改从艾步蟾学医。博览群书,勤研不辍。于医理有较深钻研,尤对胃肠病有更深造诣。后悬壶京师,疗效甚佳,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1938年设国医职业公会,汪任会长,培育人才甚多。现有著作仅存《中医药理学》、《泊庐医案》。 
- 
					
						濒湖脉学白话解 濒湖脉学白话解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编。本书语释李时珍所著《濒湖脉学》作为初学脉法的阶梯。全书按概论、各论性质将原本七言诀、四言诀的次序颠倒,并就其不同的内容,分成段落,另加标题,然后以白话文体予以语译和注解。本书还删除了原书中一些不切实际的部分论述,并加注说明。197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 
					
						冠心灵 处方:红花、川芎、栝楼、细辛、荜茇。功能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摘录:《古今名方》引北京冠心病防治组方 
- 
					
						明目治障汤 处方:枸杞子10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8克,谷精草10克。功能主治:平补肝肾,益精明目。主肾精亏损。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 
					
						孙乐 孙乐京天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ABO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京天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是抗体研发和生产制备专家。 
- 
					
						楼小强 楼小强ABO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化学药物合成和分析领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