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锡纯
张锡纯,近代医学家(1860-1933年)。幼习举子业,打下坚实之文史基础,后秉承其父之遗志,改攻医学,精研《内经》、《难经》、《本草经》及仲景学说,历代著名医家学说,又悬壶问世。治疗时主张照顾脾阳、胃阴,善治中气下陷、气郁、痰饮、结胸等杂症,皆有别出心裁之疗法。每多化裁古方、揉合中西治法。
-
阿司匹林石膏汤
阿司匹林石膏汤是张锡纯自拟方方名。阿司匹林味酸性凉,最善达表,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张氏用本方治疗外感邪热八阳明胃府,证见头痛苔白者;斑疹之毒,郁而未发,其人表里俱热,大便不滑泻者等。阿司匹林石膏汤反映了中西汇通派并用中西药物的思路和实践。
-
刘惠民
刘惠民(1900~山东沂水人。少从伯父习医,后在张锡纯举办的中医院工作,继于上海中西医药专门学校学习,归里后行医。学术源于张锡纯、丁福保,善治内科杂症。受严用和、李东垣、薛己、张介宾影响,善用健脾胃、补肝肾之法。对妇科之调经、不孕、保胎及儿科常见麻痘惊疳诸证,均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
少阳之体
少阳之体为小儿体质特点之一。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合订本)·医话·小儿痉病治法》。稚阳稚阴是指小儿在功能活动和物质基础上均未臻完善。说明小儿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功能未固的生理特点。清·吴鞠通《解儿难》中则总结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
张山雷
张山雷为近代医学家。为现代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同时期医家张锡纯、张国华合称“三张”。著述颇丰,包括《重订中风斠诠》、《沈氏女科辑要笺正》、《钱氏小儿药证直诀笺正》、《经脉俞穴新考正》、《张洁古藏府药式补正》、《谈医考证集》、《疡科纲要》、《脉学正义》、《全体新论疏正》、《湿温病医案平议》。
-
鸡皮糙山药
鸡皮糙山药为菏泽市的农家山药品种,以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在国外被视为珍品,是馈赠亲友的高级保健食品。把山药作为补虚羸,长肌肉、增气力、益颜色,润皮毛等美容与调理性功能失调的妙品。其肉质细面,味甘甜爽口,抗旱耐脊,具有健脾、润肺、固肾、通便、益精等功能,又是药食兼用的特色品种。
-
汇通派
汇通派为中西医汇通派的简称。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派。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者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印证中医的古典医理;其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等,他们各有一些代表性著述。
-
裘庆元
裘庆元(1873-1947年)近代医学家。字吉生,以学行,浙江绍兴人。尝为清末痒生,后弃儒学医,于我国传统医学有甚高造诣,与当时名医张山雷、曹炳章、张锡纯、恽铁憔等齐名,且有密切交往。其思想主要为发扬中医之优秀医学传统,亦主张吸收西洋医学之长处,以补己之短,亦为中西医汇通之行列。
-
治梦遗方
处方:煅龙骨一两煅牡蛎一两净萸肉二两炮制:共为细末,再加西药臭剥十四瓦,炼蜜为百丸。功能主治:治梦遗。用法用量:临睡时服七丸.摘录:盐山 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
-
息神丸
处方:硫化铅、生赭石、芒硝,各二两。朱砂、青黛、硼砂,各一两。黄丹五钱。炮制:共为细末,复用生怀山药四两为细末,焙熟,调和诸药中,炼蜜为丸二钱重。功能主治:治神经之病。用于头迷心乱,精神恍惚。用法用量:当空心时,开水送服一丸,日两次。摘录:盐山 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
-
一味薯蓣饮
概述:一味薯蓣饮为盐山·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以水煮汁二大碗,代茶徐徐温饮。一味薯蓣饮的主治病证:一味薯蓣饮主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损之证。一味薯蓣饮临床应用:一味薯蓣饮治产后喘嗽:一妇人产后十余日,大喘大汗,身热劳嗽。三日后诸病皆愈。
-
愈痫丸(癫痫)
处方:硫化铅、生赭石、芒硝,各二两。朱砂、青黛、白矾,各一两。黄丹五钱。炮制:共为细末,复用生怀山药四两为细末,焙熟,调和诸药中,炼蜜为丸二钱重。功能主治:主治(癫痫)痫疯用法用量:当空心时,开水送服一丸,日两次。摘录:盐山 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
-
资生汤
盐山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处方:生山药(一两)玄参(五钱)于术(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摘录:盐山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女科指掌》卷五:方名:资生汤组成:全当归3钱,真川芎2钱,炮姜炭1钱,炙甘草5分,牡丹皮1钱,山楂肉2钱,鲜红花8分,白茯苓1钱,黑豆30粒(炒令热透,以酒少许沃之)。
-
林祖庚
学医时间:1952年从医时间:1957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张锡纯、王清任、徐灵胎。“中药麻醉镇痛新药祖师麻甲素临床应用”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历代中医名家治疗经验电子计算机检索”课题获199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疮疡证治》一书于1991年参加国际图书汇展获“优秀图书奖”。
-
唐蜀华
唐蜀华,1941年3月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学医时间:1958年从医时间:1964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王清任、程钟龄、张锡纯、朱良春、周仲瑛、徐景藩。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杂病论》、《医学心悟》、《医学衷中参西录》、《柳选四家医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
洪哲明
学医时间:1963年从医时间:1970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孙思邈、李东垣、王清任、张锡纯、陈可冀、吴咸中、沈自尹、邝安堃、贝淑英。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千金方》、《脾胃论》、《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医结合,无怨无悔;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发表医学论文30多篇,翻译医学文章(摘)10多篇。
-
邵亨元
邵亨元,1943年7月出生,江苏省常熟市人。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张景岳、李时珍、傅青主、张锡纯、刘奉五、朱南荪。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景岳全书》、《本草纲目》、《傅青主女科》、《医学衷中参西录》、《刘奉五妇科经验》、《朱南荪妇科临床秘验》。
-
朱辟疆
1942年5月出生,江苏省镇江市人。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格致余论》、《医学衷中参西录》。单位:镇江市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研究所(邮码:212028)最擅长治疗的疾病:各类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代谢性及风湿类疾病,内科疑难杂症,对慢性肾衰竭尤有研究。
-
顾国龙
顾国龙,1934年6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学医时间:1958年从医时间:1964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喻嘉言、王清任、张锡纯、傅宗翰。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热论》、《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
-
潘立群
潘立群,1949年3月出生,浙江省温州市人。学医时间:1971年从医时间:1973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陈自明、齐德之、陈实功、张锡纯。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正宗》、《医学衷中参西录》。
-
补肾散结汤
组成:党参10g,黄芪10g,地黄10g,天冬10g,地鳖虫10g,炮山甲10g,盐制黄柏10g,知母10g,枳壳10g,泽泻10g,琥珀粉(吞)1.5g,肉桂(后下)3g。张锡纯谓“二便闭塞诸证,用药治不效者,皆可加山甲作向导”,而地鳖虫又“善化瘀血,最补损伤”,故本方以山甲、■虫(地鳖虫)破血散结,疏通下焦瘀滞;
-
尤建良
学医时间:1980年从医时间:1985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叶天士、曹颖甫、张锡纯、祝味菊、施今墨、朱良春、岳美中、徐景藩、钱伯文。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学衷中参西录》、《临证指南医案》、《祝味菊医案经验集》。治癌中西医结合,注重实践,提高疗效。
-
何焕荣
学医时间:1954年从医时间:1960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张景岳、叶天士、朱丹溪、张锡纯。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经纬》。单位:苏州市中医医院(邮码:215003)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内科疾病,对呼吸系统疾病、温热疾病诊治尤有体会。
-
醴泉饮
盐山 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醴泉饮:处方: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轧细.摘录:盐山 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衷中参西》卷上:醴泉饮:处方:生山药1两,大生地5钱,人参4钱,玄参4钱,生赭石4钱(轧细),牛蒡子3钱(炒、捣),天冬4钱,甘草2钱。
-
吴震西
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医外治杂志》编委会顾问。学医时间:1942年从医时间:1947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吴尚先、王清任、张锡纯。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理钥骈文》、《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
-
龚丽娟
龚丽娟,1930年10月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学医时间:1945年从医时间:1956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张景岳、程钟龄、李时珍、王清任、张锡纯、叶天士。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临证指南医案》、《医学衷中参西录》。
-
周本善
周本善,1928年4月出生,江苏省常熟市人。学医时间:1943年2月从医时间:1948年2月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张景岳、李时珍、张锡纯、叶天士。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脾胃论》、《本草纲目》、《景岳全书》、《医学衷中参西录》、《临证指南医案》。
-
姚寓晨
学医时间:1938年从医时间:1943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张景岳、陈自明、傅青主、张锡纯。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傅青主女科》、《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各家学说》、《方剂学》。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姚寓晨著有《姚寓晨女科证治选粹》一书,发表论文50余篇。
-
金实
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金匮要略》、《临证指南医案》、《医学心悟》、《医学衷中参西录》。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金实主编、副主编《病毒性肝炎中医证治》、《肺脏病学》、《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研究》、《中医内科学》等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研制了生津颗粒、狼疮净等新药。
-
杨桂云
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杨桂云主编及参编了《中医妇科学》、《中华家庭调补大全》、《中成药临床手册》等著作,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课题“中药补肾活血汤对小鼠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
顾武军
顾武军,1942年7月出生,江苏省阜宁县人。学医时间:1960年9月从医时间:1966年7月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张景岳、李时珍、张石顽、王清任、叶天士、吴鞠通、张锡纯、徐汉江、曹筱晋、周仲瑛、陈亦人。对发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建言献策:(1)中医药要发展,关键在继承,只有继承好,才能发展好。
-
孟景春
孟景春,1922年7月出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学医时间:1940年从医时间:1945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叶天士、丁甘仁、张锡纯等。最喜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临证指南医案》、《医学衷中参西录》。既要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也要有精益求精的技能。
-
任南新
任南新,1949年12月出生,江苏省宜兴市人。学医时间:1972年5月从医时间:1975年8月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吴鞠通、王清任、张锡纯。最喜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温病条辨》、《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
-
中西汇通
中西汇通指中医学与西医学融汇沟通。中西汇通含义有二:1.指医学思想.唐宗海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在其撰著的《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中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二卷,引《内经》原文用解剖、生理知识阐释中医基本理论,提倡把中西医汇通的原则运用于临床。
-
衷中参西
衷中参西即在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中衷于中医学术思想,参照西医学说。首见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在治疗上大多以中药为主,有时中西药并用,如“风水有痰”案云:“当遵《金匮》治风水之方治之。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麻黄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二钱,大枣四枚(擘开),西药阿司匹林三分。
-
衷中参西录
概述:《医学衷中参西录》为综合性医书。张锡纯著。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并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剂,临床医家多所遵循。修定本的内容分为医方、药物、医论、医话和医案五部分,删去了某些重复和有明显错误的内容。书名“衷中参西”,以国医为体,西医为用,意在初步尝试沟通中、西医学。
-
医学衷中参西录
概述:《医学衷中参西录》为综合性医书。张锡纯著。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并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剂,临床医家多所遵循。修定本的内容分为医方、药物、医论、医话和医案五部分,删去了某些重复和有明显错误的内容。书名“衷中参西”,以国医为体,西医为用,意在初步尝试沟通中、西医学。
-
中西医汇通派
中西医汇通派简称汇通派。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派。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者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印证中医的古典医理;其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等,他们各有一些代表性著述。
-
谢昌仁
谢昌仁,1919年8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杂病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儒门事亲》、《脾胃论》、《丹溪心法》、《本草备要》、《温病条辨》、《医林改错》、《医学心悟》、《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发展中医,应重视对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基本特点的研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