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歧骨
歧骨为骨骼部位名。指两骨末端互相交合的部分,状如分枝,故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指的是第一和第二掌骨内。《外台秘要》卷十三:“可从胸前两歧骨下量取一寸,即当鸠尾。”指的是左右两肋弓与胸骨体相连所形成的胸骨下角处。
-
腧穴定位法
概述:腧穴定位法是指审定腧穴位置的方法。现行骨度分寸,如下表:常用骨度分寸表部位起止部位度量法骨度(单位寸)附注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直寸12前发际不明者,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横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
骨度折量定位法
古时以骨节作标志定出度数,测量人体各部长短、大小,称骨度。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法)。后世为了取穴方便,经过临床考察,在《黄帝内经灵枢·骨度》的基础上,对部分尺寸作了某些修改。后发际不明者,从大椎穴量至眉心作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横寸918寸。眉心(印堂)至前发际;
-
同身寸
概述:同身寸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同身寸为腧穴的定位法。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法)。现行骨度分寸,如下表:常用骨度分寸表部位起止部位度量法骨度(单位寸)附注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直寸12前发际不明者,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
-
丫痈
概述:丫痈(abscessbetweenfingers)为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是指生于手丫歧骨缝间的痈。手丫发出自《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又名手丫支、手背丫、手丫毒、丫痈、鸦叉、手丫疔、丫指毒。9cm大小,发病迅速,易肿、易溃、易敛,或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生于委中穴的,称委中毒。
-
肾心痛
概述:肾心痛(trueheartpainwithcoldlimbscausedbykidneydisease)为病证名。宜草豆蔻丸、清热解郁汤。”《杂病源流犀烛》治脾心痛用诃子散、复元通气散等方。《张氏医通·诸痛门》:“肝心痛者,多由木火之郁,病在血分,…《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
-
肝心痛
概述:肝心痛(trueheartpainwithcoldlimbscausedbyliverdisease)为病证名。《张氏医通·诸痛门》:“肾心痛者,多由阴火上冲之故。”宜草豆蔻丸、清热解郁汤。”《杂病源流犀烛》治脾心痛用诃子散、复元通气散等方。《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
-
八冲
八风穴的别名:八冲(《曹氏灸经》)阴独八穴(《针灸集成》)。正坐或仰卧位,于足背各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其中第1、2,2、3,4、5趾间穴点即行间、内庭、侠溪。八冲穴主治病证:八风穴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
-
阴独八穴
正坐或仰卧位,于足背各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其中第1、2,2、3,4、5趾间穴点即行间、内庭、侠溪。阴独八穴主治病证:八风穴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刺灸法:斜刺0.5~《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八冲,奇穴。
-
爪甲
爪甲指(趾)甲的通称。十二经脉皆起、止于爪甲侧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证治准绳》卷三:“爪甲边缘结脓,剧者爪皆脱落。”
-
骨度法
骨度法为经穴定位的主要方法。参见骨度:骨度是指古代以骨节为主要标志,定出一定度数,用以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广狭等,称为骨度。后世依其尺寸比例结合临床实践,略作改动,作为定穴标准尺寸,则称骨度法。《黄帝内经灵枢·骨度》最早论及这一内容。
-
虎口
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如伤寒、头痛、无汗或多汗、目赤肿痛、鼻渊、鼻衄、鼻塞、耳鸣、耳聋、齿龋痛、咽喉肿痛、咳嗽、气喘、腹痛、痢疾、泄泻、经闭、滞产等。本穴配列缺、外关治感冒头痛;配地仓透颊车治口眼斜;②针刺合谷对机体的血液循环、血液、消化及内分泌系统有调整作用,并可增加机体的防卫免疫能力。
-
肺心痛
概述:肺心痛(trueheartpainwithcoldlimbscausedbylungdisease)为病证名。包括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5种。病因病机:《难经·第六十难》:“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
擘蟹毒
擘蟹毒指生于手大指、次指歧骨间合谷穴部位之疔疮。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三。即虎口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