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胶丸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阿胶丸:处方:阿胶赤石脂各45克续断川芎当归甘草丹参各30克龙骨鹿茸(酥炙)乌贼骨鳖甲(炙)各6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千金》卷三:阿胶丸:处方:阿胶4两,人参2两,甘草2两,龙骨2两,桂心2两,干地黄2两,白术2两,黄连2两,当归2两,附子2两。
-
白龙骨丸
《医统》卷八十七:白龙骨丸:处方:白龙骨、牡蛎(大白者,火煅赤)各等分。功能主治:小便白浊。摘录:《医统》卷八十七《圣济总录》卷九十一:白龙骨丸:处方:白龙骨1两,韭子(炒)半两,补骨脂(炒)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半两。功能主治:虚劳,元气虚弱,精滑不禁,腰脊疼痛。
-
温经胶附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方名:温经胶附丸别名:温湿阿胶丸组成:阿胶(蛤粉炒)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熟干地黄(洗,焙)2两,白芍药(锉)2两,艾叶4两。功效:除风冷,暖血海。主治:月事过多,血气诸疾。制备方法:上以米醋2升,一处煮令醋尽,用烈火焙燥,碾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阴虚湿热证
概述:阴虚湿热证:1.素体阴虚而夹湿热下利者;是指阴液亏虚,湿热内阻,以低热烦闷,肢体困重,口苦而腻,颧红,盗汗,小便淋涩灼痛,舌红苔黄腻,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症状:症见面色晦暗,消瘦,口苦咽干而不欲饮,饥不欲食,胁痛,痞满,溺黄,大便不爽,舌质暗红而有黄浊苔等。
-
黄散子
《普济方》卷一八三:黄散子:处方:槟榔半两,桂1两,大黄半两(煨),木香1两,益智2两,茴香1两,郁金1两,当归1两,川芎2两,天仙藤2两,陈皮2两,紫苏2两,麦糱(炒)2两,牵牛1两,羌活1两,萝卜子2两(淘洗,别研)。用法用量:每服2钱,木瓜、紫苏汤调下;注意:阴证不可服。主治:小儿疳眼,雀目,赤眼,气眼。
-
千金散子
《普济方》卷三四五:方名:千金散子别名:千金散组成:罂粟(米炒令黄)。主治:产噫。用法用量:用1字,熟水调下阿胶丸。制备方法:上为末。
-
阴虚痢疾
概述:阴虚痢疾为病证名。指痢疾而见阴液耗伤者。见《张氏医通》卷七。症状:症见发热烦渴,至夜转剧,恶食,痢下五色,脓血稠粘,滑泄无度,或下鲜血,脐下急痛等。可用驻车丸、阿胶丸、阿胶连梅丸、千金黄连汤、黄连阿胶汤等方。
-
豆淋酒
别名:紫汤处方:羌活1两,黑豆半升(炒热)。制法:以酒1升,先煮羌活5-6沸,去羌活,乘热沃在所炒豆上,煎3-5沸,倾入瓷器中,以纸盖。功能主治:产后诸风。用法用量:却去豆,温饮半盏。风势大者,随证下诸风药尤佳;如口噤亸曳,服阿胶丸;些小风,则服龙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