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阴阳
和阴阳小儿推拿方法名。又名合阴阳、合二气。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延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阴阳穴
概述:阴阳穴:1.经外奇穴名;主治病症:主治卒中恶风,赤白带下,泻注,肠疝。灸法:艾炷灸3壮。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3~位于腕部掌侧横纹的桡侧边及尺侧边,即阳池穴和阴池穴。《小儿按摩经·手诀》:“分阴阳:屈儿卷于手背上,四指节从中往两下分之,分利气血。”“和阴阳: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急救回阳汤
《医林改错》卷下:急救回阳汤:处方:党参24克附子24克(大片)干姜12克白术12克甘草9克桃仁6克(研)红花6克功能主治:回阳救逆,活血化瘀。炙甘草以和中气之漓,此急救回阳汤之所以必需也。而方中山药,又能温固下焦,滋补真阴,协同人参以回肾气之下趋,使之上行也;是此汤为回阳之剂,实则交心肾,和阴阳之剂也。
-
至圣来复丹
《幼幼新书》卷九引《养生必用》:别名:来复丹、正一丹、养正丹、黑锡丹、二和丹、来复丸组成:灵脂2两,青皮2两,硫黄2两,消石(于瓷器内,文武火消,令匀,勿令太过,研细,慢火炒黄色),陈皮(不去白)2两,太阴玄精石1两。每服三十粒,空心粥饮吞下。小儿慢惊风或吐利不止变成虚风搐搦者,非风也,胃气欲绝故也。
-
合二气
合二气为小儿推拿方法。即合阴阳。见《陶朱公致富全书·卫生至要》。又名和阴阳。指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涎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来复丹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来复丹:别名:正一丹处方:硝石一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锅内,以微火慢炒,用柳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恐伤药力,再研极细,名二气末),太阴玄精石(研飞)、舶上硫黄(用透明不夹沙石者),各一两;妇人产后血逆,上抢闷绝,并恶露不止,及赤白带下,并用醋汤下。
-
流气丸
《御药院方》卷八:流气丸:处方:木香1两,川茴香(微炒)1两,菖蒲1两,青皮(去瓤)1两,蓬莪荗(炒,锉)1两,红橘皮(去瓤)1两,槟榔1两,萝卜子1两,补骨脂(微炒)1两,荜澄茄1两,缩砂仁1两,神曲(微炒)1两,麦糵(微炒)1两,枳壳(去瓤)1两,牵牛(微炒)1两半。主五积六聚,症瘕癖块留饮。
-
生熟汤
其证多得于暑,暑伤气,而清凄之气复抑之则争,又或相火为清寒所遏,则亦有,然争于上焦则吐,争于下焦则泻,争于中焦则上吐下泻,或郁而不得吐泻,非必如张子和风湿三气合邪之说。熟盐以补心去瘀血,暑邪所争,气壅血瘀,筋枯而急,非熟盐不足以软之。此和阴阳、济水火之妙方,水火济则阴阳和,非分其阴阳之说。
-
合阴阳
合阴阳为小儿推拿方法。又名和阴阳、合二气。出《小儿按摩经》。指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涎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大调经散
处方:大豆(炒,去皮)1两半,茯神1两,真琥珀1钱。功能主治:产后血虚,恶露未消,气血未平,气为败浊凝滞,荣卫不调,阴阳相乘,憎寒发热,或自汁,或肿满。产后肿满,喘急烦渴,小便不利,乍寒乍热。用法用量:浓煎乌豆、紫苏汤调下。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此方重在恶露未消,而茯神之用,所以和阴阳也。
-
505神功益寿元气袋
505神功益寿元气袋亦称神功元气袋,是一种将多种中药缝制于内用于外敷治病健身的布袋。主治气血两虚,五劳七伤,性功能减退,胃寒纳呆,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宫寒不孕,水肿,肥胖,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