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足阳明脉
足阳明脉为早期经脉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所载内容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之足阳明经类似。
-
缨脉
缨脉指足阳明经近颌下系冠带处。《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王冰注:“缨脉,亦足阳明脉也,近缨之脉,故曰缨脉,缨谓冠带也。”《类经》释作水突、气舍穴。
-
肾之街
肾之街人体部位名。指足少阴肾经行经的道路,位于伏兔穴上方。《素问·水热穴论》:“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王冰注:“街,谓道也。腹部正俞凡有五行,侠脐两傍则肾脏足少阴脉及冲脉气所发,次两傍则胃府足阳明脉气所发,此四行穴则伏兔之上也。”
-
颅
颅即头骨。由脑颅骨与面颅骨组成。《素问·气府论》:“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额颅发际傍……”
-
跗上动脉
跗上动脉指足阳明脉之冲阳穴。《素问·刺疟》:“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
-
胃胳
胃胳指胃经的络穴——丰隆。《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索气于胃胳(络),得气也。”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脉谷气充足,气血旺盛,至此溢入大络,故名。正坐或仰卧取穴。如胸腹痛、四肢肿、咳吐痰涎、肢体懈堕、伤寒吐蛔、大小便难、痰饮、头痛眩晕、狂癫、面目浮肿、喉痹、卒喑、经闭、血崩、脚气等。一般直刺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