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树菩萨眼论
《龙树菩萨眼论》为书名。又名《龙树眼论》。简称《眼论》。1卷(又有3卷本)。约隋唐间人托名“龙树菩萨”撰。书中记述了眼病的起因,及各种眼病的治法。特别是较详细地说明了针拨白内障的方法。原书已佚。其佚文可见于《医方类聚》、《医心方》等书中。
-
冯水
冯水为近代医家。字叔莹,浙江桐乡人。幼时随父入川从杨伯庚习医,研习《郁谢麻科合璧》,据以治疹,每获奇效。1931年与萧龙友等合资重印。谓麻疹无不涉及咽痛者,当达表透邪,不可惟务滋腻。1915年从《医方类聚》辑出《龙树菩萨眼论》两卷刊行。
-
睑内结石
睑内结石的病因病机:风邪客于脾经,留于胞睑,郁久化热,灼烁津液生痰,瘀阻于睑内面,积久变为结石。日久可致白睛红赤、黑睛生翳等变症。《秘传眼科龙木论·睑生风粟外障》诗曰:“涩痛多泪出,真如米隐睛,翻看上下睑,粟子只频生,赤白非言定,针拨更似冰,直须瘀血尽,凉药必能征”。
-
龙树眼论
《龙树眼论》为眼科专著。又名《龙树菩萨眼论》。简称《眼论》。一卷(又有三卷本)。约隋唐间人托名“龙树菩萨”撰。书中记述了眼病的起因,及各种眼病的治法。特别是较详细地说明了针拨白内障的方法。原书已佚。其佚文可见于《医方类聚》、《医心方》等书中。
-
茺蔚子丸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茺蔚子丸:处方:茺蔚子6分,泽泻6分,枸杞子4分,石决明4分,青葙子4分,枳壳4分,地黄4分,细辛3分,宣莲12分,吴麦门冬10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时气后,眼暗及有翳膜。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浆水送下。
-
七宝散子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组成:真珠少许,龙脑少许,琥珀少许,朱砂少许,紫贝(烧过)、乌贼鱼骨、石决明(烧过)各等分。主治:外障,眼翳膜渐生。翳尽为度。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清凉散煎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方名:清凉散煎组成:宣连1斤(粗捣,用水2斗,铜银器煮1宿),马牙消半两(烧过)。主治:眼昏暗,生暴翳。用法用量:有患者,即用1丸,以猪胆熟水调,频点。制备方法:2味相和,水煎,临熟时,即下蕤仁、龙脑,作丸如弹子大。
-
犹见三光
犹见三光古代眼科名词术语。系指视力严重减退,尚存光感的病证。《龙树菩萨眼论》指日、月、火为三光。《秘传眼科龙木论》:“瞳人里有障翳,乍青乍白,不辨人物,犹见三光,此眼宜令金针拔之。”在治疗中,一般认为犹见三光者,可治。若三光已绝者,难治,预后不良。
-
当风散
处方:龙脑少许,雄黄少许,面干姜(暖水净,捣)、细辛、玄明粉、马牙消(烧)各等分。制法:上药各修事,细绢罗过,后入乳钵中,研极细。功能主治:眼病冲风泪出。用法用量:每用时以手拨开眼敷之,又以扇子搧之,频用。摘录:《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
黄凉散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栀子仁2两,宣连2两,黄柏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热疾后,眼翳及疼痛。用法用量:每日食后用熟水调2钱服之。摘录:《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
镇肝决明丸
处方:决明子90克地肤子60克茯苓45克远志45克青葙子45克茺蔚子蔓荆子薯蓣各45克玄参60克车前子60克地骨皮45克柏子仁45克大黄45克细辛30克人参45克黄芩45克甘草30克黄连75克防风45克制法:上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虚热眼暗。用法用量:每次20丸,食后用米饮送下。摘录:《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
退热饮子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方名:退热饮子组成:人参6分,地骨皮6分,羚羊角6分,升麻4分,玄参8分,防风8分,黄芩4分,决明子8分(捣),茯苓6分。《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方名:退热饮子组成:茺蔚子1两,知母1两,大黄1两,茯苓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芒消1两,车前子1两半。主治:睑生风粟外障。
-
不辨三光
不辨三光为症状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头旋犹如热病相似,俗称雷头风。或呕吐,或恶心,年多,冲入眼内,致令失明,…眼前昏黑,不辨三光,初觉有患,宜服泻肝汤、磁石丸立效。”历代眼科对视力严重减退者,常以能否看见三光,辨别患眼有无光感,衡量睛珠已经混浊的内障患眼是否适用金针拨障,并以此推测眼病的预后。
-
白凉散煎
处方:蕤仁、腻粉各等分,龙脑少许。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浮翳障。用法用量:以儿孩儿乳调,敷眼中。摘录:《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
菥蓂子丸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名:菥蓂子丸组成:菥蓂子1两半,兔肝1具(细切,炙),细辛(去苗叶)1两,蔓荆实1两,车前子1两,羚羊角(镑)1两,防风(去叉)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决明子(炒)1两。主治:肝心风热,目昏赤。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