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仁普
郭仁普南宋人。生平里籍不详。著《拾遗候用深灵玄录》五卷,今佚。出《宋史·艺文志》。
-
蚕沙酒
别名:蚕沙饮处方:蚕沙4两(炒半黄色),无灰酒1壶。功能主治:月经久闭。风缓顽痹,诸节不随,腹内宿痛。用法用量:蚕沙饮(《验方新编》卷九)。摘录:《内经拾遗》卷一
-
土附子
《*辞典》:土附子: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TǔF Zǐ来源:为塘鳢鱼科动物塘鳢鱼的卵子。原形态:原动物详土附条。功能主治:助相火,暖腰、肾。用烧酒醉食,颇能兴肾,与对虾同功。摘录:《*辞典》
-
羽客
羽客即道士。传说燕昭王(公元前312~279年间)曾召大臣甘需,想学长生久视的方法,甘需给了他一件羽毛做的衣服(据《拾遗记》)。后人遂据道士为羽客。
-
风痹药酒
处方:铁筅帚1两,八角金盘根1两,白毛藤苏木1两,落石藤1两。功能主治:跌打,疯肿。用法用量:酒浸10日用。摘录:《纲目拾遗》卷五
-
刺菱根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C L nɡGēn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辞典》
-
梅梗
《*辞典》:梅梗: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M iGěnɡ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带叶枝梗。功能主治:《道听集》:治妇人三月久惯小产,梅梗三、五条,煎浓汤饮之,复饮龙眼汤。摘录:《*辞典》
-
刘名
刘名明代医家。生平及履贯欠详,著《医学拾遗》,未见流传。
-
艾梅饮
处方:蕲艾4钱,乌梅1个(上钻1孔)。功能主治: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以蕲艾包乌梅,用线扎定,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摘录:《内经拾遗》卷一
-
鹅涎
《*辞典》:鹅涎:出处:《本草蒙筌》拼音名: Xi n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唾液。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治误吞稻刺塞喉。②《纲目拾遗》:治小儿鹅口疮。用法用量:内服:含咽。摘录:《*辞典》
-
金钱橘饼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īnQi nJ Bǐnɡ别名:金橘饼(《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或金弹的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消食,下气,开膈。又可醒酒。摘录:《*辞典》
-
米露
《*辞典》:米露: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MǐL 来源:为新米或稻谷的蒸馏液。功能主治:①《广和堂帖》:和中纳食,清肺开胃。②《纲目拾遗》:大补脾胃亏损,生肺金。摘录:《*辞典》
-
蔷薇枝
《*辞典》:蔷薇枝: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Qi nɡWēiZhī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茎。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妇人秃发,蔷薇嫩枝同猴枣煎汁刷之。摘录:《*辞典》
-
人参子
《*辞典》:人参子: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R nShēnZǐ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果实。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发痘行浆。摘录:《*辞典》
-
檀香泥
《*辞典》:檀香泥: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T nXiānɡN 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心材中的树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檀香条。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胃气滞痛,肝郁不舒。摘录:《*辞典》
-
竹精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Zh Jīnɡ来源:为新竹管腔内之液汁,剖竹取之。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汗斑,以鸡毛蘸水,刷上。摘录:《*辞典》
-
松皮膏
《纲目拾遗》卷六:方名:松皮膏组成:松皮(厚者)。主治:一切虚怯劳瘵,妇女血枯、血闭诸症。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白水调下。制备方法:熬为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