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道九篇
《丹道九篇》为书名。道家著作。明·伍守阳撰。全书以问答方式写成,主要回答太和有关道家修炼的九个问题,故名。另外,本书又以阐“天仙正理直论”为旨,故又名《仙佛合宗》。
-
安丘望之
安丘望之(约一世纪)为西汉时巫医。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附近)人。行医于民间,汉成帝欲召见之而未果。望之且收有门徒耿况、王汲等。受道家影响,讲求“恬静”,著有《老子章句》一书。乃道家之作品。
-
太平御览·养生
《太平御览·养生》为养生著作。宋·李昉等编。是《太平御览》中有关养生的部分,共两卷。二卷分列:一在道部十,卷六百六十八;一在方术部一,卷七百二十。前者摘自道家诸书;所收资料,保存了不少宝贵的古代养生文献。还反映出道家养生学说对编者有较深影响。
-
泥丸脂
泥丸脂耵聍名。道家对耵聍之称谓。《黄庭内景经》:“脑神精根字泥丸。”道家称脑为泥丸,认为盯聍乃脑之脂液(分泌物),故名。
-
五辛
五辛指五种具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见《伤寒论》。道家以韭、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辛,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阿魏)、慈葱、茗葱为五辛。《伤寒论》所言之五辛当指韭、薤、蒜、芸苔、胡荽而言。
-
九丹
九丹指古代道家炼丹的九种丹药。九丹包括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优丹、寒丹等。《抱朴子内篇·金丹》“九丹者长生之要。”
-
阴符经
《阴符经》为书名。作者佚名。约为公元279年前著作。一卷,为道家书,其中有丹法及房中健身等内容。
-
孙薇甫
孙薇甫即孙文胤。孙文胤为明代医家。字薇甫,号在公。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著有《丹台玉案》一书(1636刊),书中杂有道家思想。
-
银海
银海人体解剖名称。道家称眼为银海,故后世眼科专籍有用“银海”命名的。如《银海精微》等。详见眼条。
-
炼丹术
炼丹术是指古代道家或道教徒等以金石类矿物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炼制成自以为令人长生不老而实际上有毒"丹"药的技术与方法。
-
孙在公
孙在公即孙文胤。孙文胤为明代医家。字薇甫,号在公。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著有《丹台玉案》一书(1636刊),书中杂有道家思想。
-
中寿
中寿养生术语。出《左传·僖三十二年》:“中寿,尔墓木拱矣。”所指年龄,《庄子·盗跖》与《太平经·解承负诀》等道家文献均有“中寿八十”的说法。
-
马从义
马从义即马丹阳,为金代道家,著名针灸家。原名从义,字宜甫,又名钰。扶风(今属陕西)人。通经史、医学,尤擅针灸。撰有《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流传颇广。
-
马丹阳
马丹阳为金代道家,著名针灸家。原名从义,字宜甫,又名钰。扶风(今属陕西)人。通经史、医学,尤擅针灸。撰有《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流传颇广。
-
马宜甫
马宜甫即马丹阳。参见“马丹阳”:马丹阳为金代道家,著名针灸家。原名从义,字宜甫,又名钰。扶风(今属陕西)人。通经史、医学,尤擅针灸。撰有《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流传颇广。
-
马钰
马钰即马丹阳。马丹阳为金代道家,著名针灸家。原名从义,字宜甫,又名钰。扶风(今属陕西)人。通经史、医学,尤擅针灸。撰有《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流传颇广。
-
孙文胤
孙文胤为明代医家。字薇甫,号在公。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著有《丹台玉案》一书(1636刊),书中杂有道家思想。
-
玉池
玉池为人体解剖名称。道家称口为玉池。《黄庭内景经》:“口为玉池太和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玉池散,治齿𧏾口臭。
-
萨守坚
萨守坚元代道家。西蜀(今四川)人。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遂弃医学道,后教人以气功治病。
-
内外丹
内外丹为内丹与外丹的合称。参见内丹、外丹:内丹为气功术语。道家称进行气功练功活动,吐故纳新,为炼内丹。外丹为古代藉服用炼成的丹药和其他药物以求长生,这些药物统称外丹。
-
高福
高福唐代道家。里贯欠详。知医,擅摄生。撰有《摄生录》三卷,已佚。出《新唐书·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