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睛
睛①指视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②眼珠。《玉篇》云:“目珠子也。”《济生方·眼论治》:“目为之病,睛色赤者,病在心。”
-
眯目
眯目①病证名。系指异物入眼,存留在角膜、结膜之上而产生的病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眯目者,是飞飏诸物、尘埃之类,入于眼中,粘睛不出。”其证法宜及时取出异物。②系指上下眼睑微合之状。
-
抱轮红
系指黑白睛之间赤环如带的病证。又名赤带抱 、乌 赤白睛抱红。见《原机启微》。相当于今之睫状体充血。本病多由肝肺实热或阴虚火炎所致,常见于瞳神、黑睛以及白睛深层的疾病。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
玉翳浮瞒
玉翳浮瞒为病证名。《银海精微》:“玉翳者,风充入脑,积热肝膈,发歇疼痛,失于调治,日久积累,血凝不散,结成白翳,遮满瞳睛,如玉色相似,立名玉翳遮瞒如此之状,有进有退,有红有泪,发歇未定。治法:用阴三阳二药次点一次。眼泪带药汪汪流出。如此之状甚,翳膜必能渐渐收卷…”即玉翳遮睛。
-
马齿散熨方
处方:马齿子半合,人苋子半合。功能主治:眼漏,睛有脓出,经年不绝。用法用量:上为末,入银石器中,于饭甑上蒸。以绵裹熨眼大眦头,泪孔有脓水出处。凡熨眼时,须药热熨透睛,30-50度,脓水自绝。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
睛凸
睛凸病名。系指因火邪所致的目珠突出眼眶的病证。《目经大成》卷二:“此症通睛(整个眼珠)突然凸出眶外,非鱼睛(鱼睛不夜症)因滞而慢慢胀高者比…”本病之原因为水衰精败,脉络焦脆,邪火亢害,内无从泄则上走空窍,泄之不及故涨涌而出。参见珠突出眶证条。
-
高明
高明天空睛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
-
肝决
肝决病证名。指瞳神极度缩小的病证。清·佚名《眼科捷径》:“瞳人睛小如粟米名肝决”。参见瞳神缩小条。
-
锋针法
锋针法眼科手术方法名称。系指用小锋针或三棱针刺刮瘀滞的方法。(参见劆法条)。见《银海精微》。古代对于蟹睛疼痛,突起睛高等症以此法刺破以减轻胀痛,本法现已不用。
-
飞丝尘垢入目
飞丝尘垢入目为病证名,出自《原机启微》,即尘埃入目。又名飞尘眯目、飞尘入眼、飞丝尘垢入目、尘沙迷目。《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尘埃入目,粘睛不脱,或被飞丝所侵,或被沙石所苦,疼痛隐涩,揩擦不开。”类今之外眼表浅异物,治宜及时冲洗。
-
飞尘入眼
飞尘入眼为病症名,出自《银海精微》,即尘垢入目。尘埃入目又名飞尘眯目、飞尘入眼、飞丝尘垢入目、尘沙迷目。《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尘埃入目,粘睛不脱,或被飞丝所侵,或被沙石所苦,疼痛隐涩,揩擦不开。”类今之外眼表浅异物,治宜及时冲洗。
-
尘沙迷目
尘沙迷目为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尘埃入目又名飞尘眯目、飞尘入眼、飞丝尘垢入目、尘沙迷目。《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尘埃入目,粘睛不脱,或被飞丝所侵,或被沙石所苦,疼痛隐涩,揩擦不开。”类今之外眼表浅异物,治宜及时冲洗。
-
尘埃入目
尘埃入目为病证名。又名飞尘眯目、飞尘入眼、飞丝尘垢入目、尘沙迷目。《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尘埃入目,粘睛不脱,或被飞丝所侵,或被沙石所苦,疼痛隐涩,揩擦不开。”类今之外眼表浅异物,治宜及时冲洗。
-
绀雪丹
处方:六月雪根(烧灰存性)不拘多少冰片量加制法:上药共研极细。功能主治:治一切目疾,及翳膜遮睛。用法用量:点眼。加熊胆少许更妙。摘录:《经目屡验良方》
-
缓和剂
处方:蜀葵根5钱,亚麻仁4钱,小麦蒸饼(干者)10钱。制法:上为末,混和,温汤为糊,摊纸上。功能主治:硬睑硬睛。用法用量:贴于顽固之部。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
四六丹
《准绳 类方》卷七:组成:阴丹4分,阳丹6分,硼砂6厘,白矾(生)2厘。主治:翳膜遮睛。用法用量:加麝香3厘,片脑1分,同研匀。点眼。
-
眯目飞扬证
眯目飞扬证病证名。系指异物入眼,未及时清除而结为障翳的病证。《证治准绳·杂病》:“因出行间,风吹沙土入目,频多揩拭,以致血气凝滞而为病也。初起涩湿赤脉,次后泪出,急涩渐渐重,结为障翳。”参见物偶入睛条。
-
水晶障翳症
水晶障翳症为病名。即水晶障证。见《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此症色白清莹,但高厚而满珠,…其名有三:曰水晶,曰玉翳浮满,曰冰瑕翳。如冰冻之坚,傍珠斜视,白透睛瞳内。”属圆翳内障范围。
-
辘轳转关外障
辘轳转关外障病证名。系指眼吊起,睛瞳难以回转的病证。本病的病因,《秘传眼科龙木论》认为:“肝脏热极,风毒入脑”所致。可参见目偏视条。
-
精阳气
精阳气指阳气的精微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三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
近觑
近觑(qū区)病名。系指近视的病证。《审视瑶函》:“久视伤睛成近觑”。即能近怯远症。参见该条。
-
保赤洗肝散
《痘疹仁端录》卷六处方川芎、当归、羌活、防风、山栀、薄荷。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疹目赤肿痛,红丝绕睛。用法用量水煎服。
-
凉膈天门冬汤
别名:天门冬汤处方:天门冬(去心)1两,大黄(锉,炒)1两,车前子1两半,茺蔚子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眼风牵,脸硬睛疼,视物不正。用法用量:天门冬汤(《普济方》卷七十六)。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
三友丸
《眼科菁华》卷上:方名:三友丸组成:石膏、麻黄、杏仁。主治:风寒失表,邪气传入肠胃,睑肿睛赤,发热头痛,无汗口渴。用法用量:为丸服。
-
洗瘴散
《准绳 类方》卷七:方名:洗瘴散组成:田茶菊、七层楼、铁梗子、鸡屎子。主治:瘴眼及眼泡赤肿,翳膜遮睛。用法用量:水煎上碗,入盐少许泡,去滓,洗眼。
-
洗翳散
《准绳 类方》卷七:方名:洗翳散组成:赤梗酸枇草。主治:瘴眼及眼泡赤肿,翳膜遮睛。用法用量:捣烂,沸汤泡,滤清,洗眼。
-
目赤如鸠眼
目赤如鸠眼(redeyeasturtle-dovesBehcet’sdisease)是指以患眼白睛红赤,如鸠鸟之眼,同时伴有口腔、咽喉及前后二阴生疮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一水
一水人体器官名。①独一的水脏,指肾。《素问·逆调论》:“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②指目睛。《素问·解精微论》:“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肓。”
-
神祟疼痛
神祟疼痛证名。指目睛无红赤肿胀,突然疼痛如刺,睑皮亦如火炙,仿佛神祟所致,故名。又曰痛如神祟。参见痛如神祟条。
-
贴胁膏
《圣惠》卷三十三:方名:贴胁膏组成:川大黄1两,玄参1两,川朴消1两。主治:眼白睛肿胀,赤涩热痛。用法用量:贴之下睑。制备方法:上为细散,以生地黄汁调匀,摊于帛上。
-
秘方洗肝散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方名:秘方洗肝散组成:熟地黄5钱,大黄5钱,栀子5钱,当归5钱,甘草5钱,干葛5钱,赤芍药3两,甘松3两,黄芩3两。主治:青膜遮睛。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泔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第九椎
第九椎为经外奇穴名。出《太平圣惠方》。《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癫痫。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上。主治小儿白翳遮睛、癫痫等。一般艾炷灸1~3壮。
-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证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证(infantilediarrheawithsyndromeofyangdeficiencyofspleenandkidney)是指脾肾阳虚,失于温化,以久泻不愈,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1日3~5次或更多,或伴脱肛,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小儿泄泻。
-
存存斋医话稿
《存存斋医话稿》为医话著作。清·赵睛初撰。原五卷,现存二卷。记其所见所闻及心得,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论医家,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拘方制病,文字简明,雄辩风趣。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以及两种光绪年间刻本。
-
四顺凉肝散
《银海精微》卷下:组成:荆芥、川芎、当归、防风、赤芍药、甘草、汉防己各等分。主治:视物不明,如纱遮睛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