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意草
概述:《寓意草》为医方著作。清·喻昌撰于1643年。前有医论二篇,作者强调“先议病,后用药”,其“议病式”就是一份比较完整的病历格式。在治案中喻氏对病因、病情记述较详;辨证剖析明彻、治法稳妥灵活。喻氏善用古方,又有个人的见解和发挥,故本书在医案著作中有相当的影响。但不少治案只议病情而无处方。
-
四证八候
“四证八候”之四证者,即惊风痰热;搦者,十指开合;窜者,目直似怒;是为小儿惊风的证候特征。唐以前将本病归入痫证中,《太平圣惠方》才定惊风之名。如《寓意草》、吴鞠通《解儿难》、《幼幼集成》都认为惊风即是痉病。风乃言其病因,《内经》所谓“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慢惊以回阳救急,逐寒荡惊,温中健脾为主。
-
喻氏医书三种
《喻氏医书三种》医学丛书。清·喻昌撰。刊于1763年。包括《医门法律》、《尚论篇》、《寓意草》。各详该条。
-
仿寓意草
《仿寓意草》为医案著作。清·李冠仙撰于1835年。作者盛赞《寓意草》,并仿其格式,故名。所载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妇科、五官科等验案。案中议病、析因颇详,主张“药不执方,相宜而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立法处方灵活,诊治颇具胆识,但案语偏于烦琐。本书收入《三三医书》中。
-
(^旦)朝枢
(^旦)朝枢清代医家。江西德兴人。精医术,闻名于乡。对脉诊有精辟见解,尝谓:“脉论数十家,皆以六部候五脏,独不思左右三部共一脉,数则俱数,迟则俱迟,何从部别?鄙意不若以上、中、下三停候三焦为稳。”以此辨证,无不奇中。著《医津指迷》八卷,《寓意草摘要》二卷。
-
吐绿水
吐绿水为症状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患者不食,先吐清水,后吐绿水,进而吐黑水、吐臭水,系胃气欲绝所致。《张氏医通》卷四:“呕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先用理中汤,后用旋覆花煎汤调服代赭石。
-
吐黑水
吐黑水为症状名。呕吐黑水。为胃中津液枯竭之证。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张氏医通》卷四:“黑水为胃底之水,此水且出,则胃中之津久已不存。”
-
吐臭水
吐臭水为症状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口吐臭水。多因胃气大伤所致。《证治汇补》卷五:“臭水是肠中逆来。”
-
酒疸
是指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液外泄所致的黄疸病。酒疸的症状:症见身目俱黄,面发赤癍,心中懊 热痛,鼻燥,腹满不欲食,时时欲吐等。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
精窍
精窍指男性尿道口。《寓意草》:“其实漏病乃精窍之病。”
-
惊风
如《寓意草》、吴鞠通《解儿难》、《幼幼集成》都认为惊风即是痉病。外感热病者多伴壮热面赤,口渴烦躁;针灸治疗:体针:急惊风取水沟、印堂、十宣、合谷、太冲等穴为主。慢惊风可 取脾俞、胃俞、肝俞、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筋缩等穴。酌用灸法。耳针:取下脚端、神门、脑、缘中、心等穴。中强刺激。
-
金子久
金子久(1870-1921年)清末民初医家。治虚损杂证,主张以《金匮要略》为准则,吸取东垣、丹溪、景岳、喻昌、叶桂等诸家长处。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切脉,对诊尺肤、察咽喉有独到经验,重视脾胃,推崇“轻可去实”,方药清灵甘淡,讲究炮制,善用药引。著有《金子久医案》(1927年)、《和缓遗风》、《问松堂医案》等。
-
睾囊
睾囊即阴囊。《寓意草》:“少腹有疝……,坠入睾囊甚易。”
-
病膈
病膈病名。见《寓意草》。即恶阻。详该条。
-
小儿急慢惊风
小儿急慢惊风为病证名,即小儿急惊风和慢惊风的统称。《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六卷载有治小儿急惊风与治小儿慢惊风诸方,谓:“小儿急惊风者,由气血不和,夙有实热,为风邪所乘,干于心络之所致也。”如《寓意草》、吴鞠通《解儿难》、《幼幼集成》都认为惊风即是痉病。风乃言其病因,《内经》所谓“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
西昌老人
西昌老人即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学术上特别推崇《伤寒论》,在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的基础上,对伤寒论条文进一步分类归纳。强调“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辨证论治思想,以及书写病案的重要性等。晚年著《尚论篇》(1648)、《医门法律》(1658)、《寓意草》(1643年)等书。
-
如眉老人
如眉老人即李冠仙。李冠仙为晚清医家。字文荣,别号如眉老人。因受喻昌所著《寓意草》一书启发,将自己临证医案于1825年整理成《仿寓意草》一书(1887刊行)。晚年于1849年撰《知医必辨》一书(1918刊行)。认为张仲景之方不偏不倚,而后世自王叔和以下无不有偏;至金、元四家愈甚;李氏有一定见解,也反映出尊古倾向。
-
喻昌
新建古称西昌,故晚年号西昌老人。学术贡献:喻昌治学推崇《伤寒论》,在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基础上,将《伤寒论》条文重行分类归纳,于三纲鼎立说多有阐发。晚年将其在伤寒方面之研究著成《尚论篇》八卷,详论伤寒六经证治,春月温病,夏秋暑湿热诸病及脉法、治法等。《寓意草》全文在线阅读《医门法律》全文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