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光济
忽光济为元代针灸家忽泰必烈之子。曾为《金兰循经取穴图解》作过注释。参见忽泰必烈:忽泰必烈为元代针灸学家。名公泰,字吉甫。蒙古族人。曾任职翰林学士,擅长针灸。绘有针灸经络图,并为之注释,编成《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后为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所本。
-
忽泰必烈
忽泰必烈为元代针灸学家。名公泰,字吉甫。蒙古族人。曾任职翰林学士,擅长针灸。绘有针灸经络图,并为之注释,编成《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后为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所本。
-
郑德轩
郑德轩清代官吏。字芸初,里籍欠详。光绪间任职广州,对医药甚表关心。尝设福兰堂药店,制备痧气丸、通关散、红灵丹、午时茶等,用之多效。光绪五年(1879年)集经营成药良方,注明所治,刊为《宝饵留春》。
-
刘汉基
刘汉基为清代医家。四川巴县人。公元1722年曾在太医院任职,撰《药性通考》8卷,论415种药物之药性与主治,並附或问以答疑难。另列有医论25则以论杂证及其治方。此书现有刻本行世。
-
本草待诏
本草待诏古代医官名。系指不在宫中专门任职,当宫中需要时应诏进宫处理有关本草事宜者。见《汉书·郊祀志第五下》。
-
司马大复
司马大复为明代医家。字铭鞠。无锡(今属江苏)人。其医得虞山缪希雍之传。希雍所著《医学广笔记》中,多载其语。言行谨饬,无问贫富,人益重之。后任职于太医院,举乡饮宾。
-
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年)近代医家。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尝任职于清政府驻日使馆。曾辑印日本丹波氏所纂《聿修堂医书》及《聿修堂医学丛书》(又称《聿修堂丛书》)。
-
承夔
承夔为明代医家。依舅改姓为吕,即吕夔。吕夔为明代医家。字大章。江苏江阴人。精方脉经络,人称吕仙。江苏地区疾疫流行时,救活甚多,曾在太医院任职。著有《运气发挥》《经络详据》等书,均佚。
-
袁句
袁句清代医家。字大宣,号双梧主人。河南洛阳人。曾任职于刑部,精医药。凡病叩门者,皆为之诊治。因其儿女半伤于痘,乃精研痘科,历十六载,撰《天花精言》六卷(又名《痘症精言》)(1753年)。
-
姚浚
姚浚明代医家。字哲人。和州(今安徽和县)人。父九鼎曾任职太医院。承父业,以医世其家。著《脉法正宗》、《难经考误》、《药品征要》、《风疾必读》等,皆佚。
-
左见龙
左见龙清代医生。山西翼城县人,自幼习医,医术颇精。后游京师,因太医院乏人,而应试合格,遂补入太医院任职。因医术甚佳,御书“真国手”赐之。
-
钱瑛
钱瑛明代儿科医生。字良玉。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其父为钱宗道,世传小儿医。宣德(1426-1435)年间于太医院任职。其子恒、恺、悌、愃,皆继父业。
-
冯树勋
冯树勋清末医生。字健儒,其生平履贯欠详。曾于太医院任职恩粮,兼东药房值宿供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