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毒净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广谱杀菌剂,杀菌力极强,常用于手、皮肤、粘膜、器械等的消毒。2000溶液。注意事项:1.不可与合成洗涤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接触,以免失效,亦不可与普通肥皂配伍(因普通肥皂为阴离子皂)。2.泡器械加0.5%亚硝酸钠。3.在水质硬度过高的地区应用时,药物浓度应适当提高。
-
振挺
振挺正骨器械之一。见《医宗金鉴》卷十七。为一直径半寸,长尺半之光滑木棒,使用时可将其在伤处上下、左右轻轻敲击。该器械具有疏通气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可用于外伤后气血凝聚、疼痛肿硬而无骨碎筋断者。
-
钋刀
钋(pǔ)刀眼科手术器械名称。系指用钢铁制造,形若金针的器械。用以治疗粟疮等。见佚名《广勤轩遗稿》。
-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是指使用化学消毒方式对内镜进行清洗和消毒的自动化设备,可用于处理能浸在水或水溶液中的不耐热的柔性内镜。某些不能浸在水中的器械部件的处理按照器械制造商的操作要求进行。
-
锄刀
锄刀眼科手术器械名称。见《审视瑶函》,系由钢铁制造,用以割除攀睛胬肉、眼部赘生物的器械。因似锄形,故名锄刀。
-
器械相关感染
器械相关感染(device-associatedinfection)是指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h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
-
金篦
金篦为针具名。是一种专供拨治白内障使用的治疗器具。金篦为眼科手术器械名称。系治疗白内障最早的手术器械。《外台秘要》卷二十一治疗圆翳内障方法中指出:“宜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日。”
-
管腔器械
管腔器械(hollowdevice)是指含有管腔,其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
管腔型灭菌过程验证装置
管腔型灭菌过程验证装置是指管腔内直径≥2mm,内部无连接点,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用于监测管腔型器械的灭菌过程验证装置。
-
击打法
击打法是指用拳、指或掌背,或用器械击打患处而治疗疾病的手法。
-
漂洗
漂洗(rinsing)是清洗流程中的一步,指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对内镜而言,漂洗是指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
终末漂洗
终末漂洗(finalrinsing)是清洗流程中的一步,指用经纯化的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对内镜而言,终末漂洗是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
哽喉
哽喉病名。哽者塞也。指异物梗塞于咽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伴疼痛不适,饮食难下。古有药物化哽者,今多以器械取出。
-
分骨垫
分骨垫为正骨器械。一种压垫,以纸或棉花摺成长条形的固定垫。适用于尺桡骨骨干双骨折整复后,作分骨之用。
-
包扎固定疗法
包扎固定疗法为伤科治法之一。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指用绷带、胶布或某些特制器械,如夹板等,将患病部位按要求包扎固定,以利于损伤组织恢复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骨折、脱位及伤筋等。
-
冲洗
冲洗(flushing)是清洗流程中的一步,指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
清洗消毒器
清洗消毒器(washer-disinfector)是指用于清洗消毒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设备。
-
自身消毒程序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自身消毒程序是指自动控制器控制下的操作程序,在清洗器内空载时使用,对用于清洗、消毒和漂洗器械使用的水和水溶液接触的所有的液体输送系统、腔体、水槽和其他部件进行消毒。
-
推膝盖骨归原法
推膝盖骨归原法正骨手法之一。该法可用于髌骨离位的整复。见《伤科汇纂》卷一。使病者患膝呈半屈曲位,医者用推挤手法先使患者离位之髌骨复归原位,再用正骨器械抱膝固定患处,以限制膝关节及髌骨的移动。
-
涂药板
涂药板器械名。为咽部涂药专用,形状为:头圆形(用铜或钢制成),直径1.2厘米,柄长20厘米。使用法:如执毛笔法。
-
烙铁
烙铁器械名。为烙乳蛾、喉瘤之用。其头以铜或钢制成,分圆、尖、纵长方、横长方形四种,连一烙柄。其中均分曲颈和直颈两种,以便于不同部位之使用。
-
拉法
拉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又称牵法、引法、拔法。在患处上下两端用力作持续对抗牵拉,或借助器械牵拉,使骨折复位。多用于四肢和腰部疾患。
-
绢片
绢片正骨辅助器械之一。《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凡拔伸捺正要软物,如绢片之类奠之。”相当于今之压垫。可用于骨折伤等疾患的辅助治疗。
-
解剖
解剖分散。指用器械剖割尸体以了解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形态、位置、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
钩镰
钩镰眼科手术器械。长约二寸余,钢铁制成,用于钩割攀睛胬肉、膜、翳等。见《外科正宗》。
-
牙洁治器
牙洁治器(dentalscaler)是指专门设计和(或)用于清除牙齿表面牙垢的手动或电动牙科器械。
-
A类空腔负载
A类空腔负载(hollowloadA)是指单端开孔负载,其长度(L)与孔直径(D)的比率大于等于1,小于或等于750(1≤L/D≤750)并且长度不大于1500mm(L≤1500mm),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小于或等于1500之间(2≤L/D≤1500)并且长度不大于3000mm(L≤3000mm),而且不属于B类空腔负载。
-
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是指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
CSSD
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是指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
无菌物品存放区
无菌物品存放区(sterilestoragearea)是指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CSSD即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是消毒供应中心的缩写,消毒供应中心指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
口腔部切诊
口腔部切诊(palpationoforalcavity)是指用手指或器械切按口腔黏膜、牙龈、舌体、口底及颌下等,用探针触探龋齿、牙周袋及瘘道,用口镜或镊子柄端垂直轻叩牙体切缘或牙合面,或向侧方轻叩牙齿的颊面、舌面等几个方面的诊断方法。
-
眉刀
眉刀眼科手术器械。钢铁制作。用以剔除外障之膜翳等。见《审视瑶函》。
-
刀
刀为中医眼科、外科手术器械。长约二至三寸,多为钢铁制品。用于穿刺切割等。(见图7)。图7(出自《中医大辞典》)
-
一般物体表面
普通物体表面又称一般物体表面,是指各种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家庭等的用具、器械、物品及设施的表面。
-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普通物体表面(各种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家庭等的用具、器械、物品及设施的表面)污染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效果的制剂。
-
空间喷雾
空间喷雾(spacespray)是指通过杀虫器械使液体杀虫剂形成微小的雾粒散布于一定空间,粒子直径小于50μm。
-
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surgicaltherapy)是指应用各种器械进行手法操作的外治法。
-
普通物体表面
普通物体表面又称一般物体表面,是指各种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家庭等的用具、器械、物品及设施的表面。
-
剪刀
剪刀眼科手术器械名称。用于剪除胬肉、血筋、皮、膜等。多用钢铁制成。
-
夹
夹为古代中医眼科手术器械名称。见《目科正宗》。多用老竹制成(见图48)。用以治疗睑废、倒睫拳毛等。图48(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
钩
钩眼科手术器械。长约二寸余,银或钢铁制成,用治胬肉、血筋条。
-
割刀
割刀眼科手术器械名称。见《眼科菁华录》。钢铁制作。用之割除干枯之皮肉,或割除攀睛胬肉等。
-
防针刺设计
防针刺设计指器械的一个组件或附件具有防止使用人员受到注射针/输液针意外刺伤的一种设计,该功能的激活方式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
牙科种植体系统
牙科种植体系统是由完整组件组成的器械,也包括临床和技工室对种植体的预备和放置、附属修复体的构建和插入所需的辅助工具和专用设备在内。(种植体系统能够表示一种特定的概念、创造或专利。它包括必须的部件和工具,用以完成种植体部植入和基台的组装。
-
灭菌器
灭菌器指能够杀灭一切微生物,并能达到灭菌要求的器械。
-
整复疗法
整复疗法为治法。指用手法或以手法为主,并借助于器械,使移位的筋骨恢复其原来的位置,以治疗筋骨损伤的方法。整复疗法是一种特殊疗法。
-
无针输注系统
无针输注系统是指设计为可以不需针刺而反复向输液管路输送或抽取液体的一类器械,此系统可实现液体的单向或双向流动,液体的双向流动允许使用者加药或回抽液体。
-
尚方
尚方秦汉时官名。①为统治者制造各种器械的人。如汉末王莽与翟义争权,翟义失败,其同党王孙庆被捕,王莽令当时的太医及技巧高超的尚方等人共同剖割王孙庆。②汉代医官名称。一般称为尚方待诏。主方药也”(《资治通鉴》卷二十六)。
-
钳
钳眼科手术器械。见《眼科菁华录》。钢铁制成。多用于取出眼内异物。似今之眼科手术钳。
-
接法
接法正骨八法之一。接,有连接和接续之意。指运用手法或借助器械,使断骨接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之方法。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