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子
概述:有子:1.妊娠;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有生育的功能·有子:有子指有生育的功能。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
白薇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方之白薇丸:处方:白薇、干地黄、干姜、川椒、车前子各十八铢,紫石英三十铢,泽兰、禹余粮、龙骨、茯苓、麦门冬、远志各二两,当归、赤石脂、川芎、蛇床子各一两,白芷、人参各一两半,藁本、石膏、菴 子、卷柏各二十铢,桂心、桃仁、蒲黄、覆盆子各二两半,细辛三两,橘皮五钱。
-
泡桐树皮
2.毛泡桐:树皮含洋丁香酚甙(acteoside),松柏甙(coniferin),丁香甙(syringin),梓醇(catalpol)。毛泡桐木部所含右旋芝麻素(dsesamin)对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泡桐叶泡沫提取物使小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明显增加,表明有祛痰作用。白桐,与岗桐无异,惟有花、子尔,花二月舒,黄紫色,《礼》云:桐,始华者也。
-
四乌鲗骨一(艹虑)茹丸
《素问》卷十一:别名:乌贼鱼骨丸、乌鱼骨丸、枯骨丸、乌贼丸、乌贼(艹虑)茹丸、乌鲗骨丸、女科乌贼丸、四乌贼一(艹虑)茹二妙丸组成:乌贼骨4份,(艹虑)茹1份。主治:女子血枯经闭、赤白带下,男子阴痿精伤。丸以雀卵,饮以鲍鱼汁者,取异类有情,以暖肾调肝,则虚中留结之干血,渐化黄水而下矣;丸以雀卵,壮阳益血;
-
斑龙二至丸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补血,补阳。精血欠充,高龄无子。用法用量:方中鹿角、麋角,《扶寿精方》作“鹿角霜”、“鹿角胶”。六脉和缓,两尺大而有力(凡妇人两尺大而有力,皆有子)。宜服大补精血药。市得麋鹿二角,煎胶,制斑龙二至丸一料。服未周年而孕,次年生公子。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四
-
精气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
-
肾主生殖
肾主生殖是指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气(肾本身的精气)的充实,肾中精气具有促进生殖器官成熟,维持生殖机能的功能,而精气的生成、储藏和排泄均由肾所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
妊娠脉
妊娠脉(pregnancypulse)为生理学名词。亦称胎脉。或尺脉滑数,寸脉微小等,与正常人之脉象有所不同。《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濒湖脉学》:“少阴动甚,谓之有子;尺脉滑利,妊娠可喜。”《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滑疾而散,胎必三月;按之不散,五月可别”等。
-
九仙固元丹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功能主治:强肾壮筋。主元阳虚惫,腰重疼痛,腿脚缓弱,行步不随。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
天癸
概述:天癸:1.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所必需的物质;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马莳注:“天癸者,阴精也,盖男女之精皆主肾水,故皆可称为天癸也。”出《黄帝内经太素》:“天癸,精气也。”《类经·脏象类》:“故天癸者,…元阴即肾阴,与元阳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
-
神仙聚宝丹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海虚寒,外乘风冷,搏结不散,积聚成块,或成坚瘕,及血气攻注,腹胁疼痛,小腹急胀,或时虚鸣,面色痿黄,肢体浮肿,经候欲行,先若重病,或多或少,带下赤白,崩漏不止,惊悸健忘,小便频数,或下白水,时发虚热,盗汗羸瘦。
-
女
女㈠(nǚ)①女人,女子,妇女。《素问·上古天真论》:“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即宝瓶座中的四星。《素问·五运行大论》:“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㈡(rǔ,音汝)通“汝”。《外科大成》:“嗣我家学者,其唯女乎!”
-
冲为血海
“血海”是指十二经脉之海。《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冲脉是十二经脉气血会聚的要冲,有调节诸经气血的作用,其脉起子胞中,与妇女月经来潮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王冰注:“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
八仙酒
《仙拈集》卷三处方当归1两,生地1两,杜仲1两,牛膝1两,枸杞1两,五加皮2两,土茯苓4两(打碎)。功能主治补脾肾,壮筋骨,和颜悦色,令人有子。《饲鹤亭集方》别名八仙庆寿酒处方川乌1两,草乌1两,薄荷1两,炮姜1两,当归1两,淡竹叶1两,陈皮1两,甘草1两,烧酒10斤,醋12两,黄糖20两,河水20两,井水20两。
-
杜蘅丸
《圣惠》卷七十:杜蘅丸:处方:杜蘅1两,防风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薇2分,牛膝2分(去苗),半夏2分(汤洗7遍去滑,微炒),沙参3分(去芦头),秦艽3分(去苗),川椒3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桂心3分,菖蒲3分,藁本3分,细辛1两,蛇床子3分。主治:妇人久无子,断绪。
-
交感丹
摘录:《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卷一引铁瓮申先生方《赤水玄珠》卷二十六方之交感丹:组成:香附(童便炒)三钱,茯神、黄连各二钱,桂心、菊花各一钱。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九《本草纲目》卷十二引申先生方之交感丹:组成:茅山苍术1斤(刮净,分作4份,用酒、醋、米泔、盐汤各浸7日,晒,研),川椒红4两,小茴香4两。
-
炼真丸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干山药细末调糊为丸。功能主治:治高年体丰有痰,饱饫肥甘,恣情房室,上盛下虚者;或髓脏中多着酒湿,精气不纯,不能生子者。用法用量:空腹时淡盐汤送下9~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
麦糵散
《圣惠》卷十五:方名:麦糵散组成:麦糵1两(微炒),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槟榔1两,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未转更时,呷热姜蜜汤投之。主治:膈气,宿食不消。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无子当消者。
-
香术散
《妇人良方》卷十二:方名:香术散别名:香莪散组成:广中莪术1两(煨),丁香半两,粉草1分。《杨氏家藏方》卷六:方名:香术散组成:木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草豆蔻仁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肉桂(去粗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细辛(去叶土)1分,神曲1两(炒)。
-
消石大丸
《千金》卷十一:方名:消石大丸别名:大消石丸、消块丸、千金消石丸、夹钟丸组成:消石6两(朴消亦得),大黄8两,人参2两,甘草2两。主治:十二癥瘕,及妇人带下,绝产无子。主治:男子女人惊厥口干,心下坚,羸瘦不能食,喜卧,坠堕血瘀,久咳上气胸痛,足胫不仁而冷,少腹满而痛,身重目眩,百节疼痛,上虚下实。
-
资生健乾丸
《医统》卷八十四:方名:资生健乾丸组成:秋石4两,鹿角霜4两,人参(拣明实者佳)2两,枸杞子2两,山茱萸肉2两,麦门冬(去心)2两,天门冬(去心)2两,杜仲(姜汁炒断丝)2两,生地黄2两,熟地黄(各酒浸)2两。1月后,候女子月经方过,金水正生之时,男子空心服车前子汤半盏,至夜交会,即有子矣。
-
宫颈活组织检查
操作名称宫颈活组织检查适应症1.临床检查疑有子宫颈癌或阴道细胞学检查发现核异质细胞或可疑癌细胞。用品及准备常规妇科检查器械,宫颈活组织钳,宫颈小刮匙,盛有10%福马林液的标本瓶、纱布块、止血粉、带尾纱球。3.怀疑宫颈管内癌者,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用小刮匙进入宫颈管口刮取管内粘膜组织。
-
风热疮·风热蕴肤证
定义:风热疮·风热蕴肤证(wind-heatsorewithpatternofwind-heatamassinginskin)是指风热蕴肤,以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斑片,中心有细微皱纹,表面少量细糠状鳞屑,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微黄,舌质红,舌苔白或薄黄,脉浮微数为常见症的风热疮证候。见《外科启玄》卷八。又称血疳疮、风癣、母子疮等。
-
担子
在有隔担子中,分为4个细胞纵裂而各形成隔壁,并于各细胞的顶端生出小柄着生担孢子的银耳型担子(如银耳目担子),即并列四室担子,以及按其横隔壁纵向并列的四个细胞各自生出小柄产生担孢子的木耳型担子(如木耳目担子),即直列四室担子(原菌丝体)。
-
妊娠肿胀
妊娠肿胀病证名。指妊娠期间发生的肢体肿胀。据出现肿胀部位和症状的不同,有子肿、子气、子满、皱脚、脆脚、胎水肿满等名称。详见各条。
-
任娠
任娠即妊娠。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亦名六甲、有子、有身、有妊、有娠、妊娠、双身、妊子、怀子、怀孕、怀身、怀胎、怀娠、怀躯、孕、重身、躯。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妇女受孕。
-
有娠
有娠为生理学名词。《脉经》卷九:“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妊娠亦名六甲、有子、有身、有妊、有娠、妊娠、双身、妊子、怀子、怀孕、怀身、怀胎、怀娠、怀躯、孕、重身、躯。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妇女受孕。
-
阴搏阳别
阴搏阳别为脉象名。“阴”意指尺脉,“阳”指寸脉。尺脉搏动明显滑利,有别于寸脉。可见于妊娠。《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中有这样的记载:“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张景岳注:“善阴脉搏手。似乎阳邪,然其鼓动滑利,本非邪脉,盖以阴中见阳而别有和调之象。”
-
子水不利
明·赵贞观《绛雪丹书》:“妊娠胸腹胀满,或遍身浮肿,小便艰涩,名曰子水不利。”参见妊娠肿胀:妊娠肿胀为病名,指妊娠以后发生的肢体肿胀。根据肿胀部位和症状的不同,有子肿、子气、子满、皱脚、脆脚、胎水肿满等名称。
-
子
子⑴生殖,生育。《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㈣指核仁类颗粒状器物。《素问·三部九候论》:“瞳子高者,大阳不足。”⑻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灵枢·卫气行》:“子午为经,卯酉为纬。”⑾植物的种子。
-
伏冲之脉
伏冲之脉又称伏膂之脉。见《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冲脉循行于脊柱附近的分支,以其深伏于脊内,故称“伏冲”。有充养女子的月经和胞胎的功能。《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
除疳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三:除疳散:处方:丁香半钱,生犀角(末)半钱,苦楝根(有子者良,赤者不用,阴干为末)半两,鹤虱半两,密陀僧1分,白槟榔(炮,锉)1分。功能主治:五疳,吐虫,腹胀羸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麻症集成》卷三:方名:除疳散组成:煅人中白、煅文蛤、烧蚕蜕纸、铜青。主治:牙疳臭烂。
-
地黄酒酥
处方:粗肥地黄10石(切,捣取汁3石),麻子1石(捣作末,以地黄汁研取汁2石7斗),杏仁1石(去皮尖双仁,捣作末,以麻子汁研取汁2石5斗).功能主治:令人肥悦,百病除愈,发白更黑,齿落更生,髓脑满实,还年却老,走及奔马,久服有子。其地黄滓晒干,更以酒3升和地黄滓捣之,晒干,作饼服之。注意:宜吃白饭、芜菁。
-
兜肚方
《医统》卷二十二:兜肚方:处方:檀香1两,排草1两,沉香5钱,丁香5钱,丁皮6钱,广零陵香6钱,马蹄草6钱,白芷6钱,甘松2钱,附子2钱,乳香2钱,麝香9分。功能主治:令人有子。主腹中寒积,痼冷不散。主治:痞积,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及妇人经脉不调,久不受孕。用药禁忌:有孕妇人不可服。
-
攻毒丸
处方:有子蜂房(焙干存性)。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痔漏。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黄酒送下。摘录:《回春》卷四
-
蓬蘽
《*辞典》:蓬蘽:出处:《本经》拼音名:P nɡLěi别名:陵蘽、阴蘽(《别录》),割田藨(《纲目,),寒藨(《医林纂要》)。性味:甘酸,温。(《方脉正宗》)②治虚极欲倒,如坐舟车,是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自汗而眩晕,手足冷,脉沉细:蓬蘽(炒)、人参、大附子(童便制)各三钱,肉桂二钱,甘草一钱。
-
五虎拔毒丹
《疡科纲要》卷下:组成:露蜂房(有子者佳,瓦上煅炭)2钱,蝉蜕2钱,蜈蚣2钱(炒炭),全壁虎10枚(炒炭),三仙丹5钱,明腰黄4钱,元寸5分。主治:溃疡毒盛,非三仙丹所能提毒化腐者。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掺疮口上,以薄贴盖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和匀,瓷瓶密贮。
-
却蛔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殊圣》:组成:苦楝皮(有子者良,阴干,内赤色者不用)2分,鹤虱2分,密陀僧2分,白槟榔1个(炮,乘热杵)。主治:疳蛔。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下。3服虫出。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双身
双身即妊娠。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亦名六甲、有子、有身、有妊、有娠、妊娠、双身、妊子、怀子、怀孕、怀身、怀胎、怀娠、怀躯、孕、重身、躯。指妇女受孕。
-
青冢丸
后服令人有子。主治:男子下元虚冷,肾囊阴湿,行步艰辛,饮食不进。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炼过白沙蜜同胡桃膏子和前药,入石臼杵千余下,干物压之,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饮酒及房室等事。
-
孕脉
孕脉即妊娠脉。常见滑而冲和,或滑数搏指有力,或尺脉滑数,寸脉微小等,与常人脉有所不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濒湖脉学》:“滑而冲和,娠孕可决。”《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滑疾而散,胎必三月;
-
有妊
有妊即妊娠。妊娠亦名六甲、有子、有身、有妊、有娠、妊娠、双身、妊子、怀子、怀孕、怀身、怀胎、怀娠、怀躯、孕、重身、躯。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妇女受孕。
-
月事
亦名月水、月水汁、月信、月行、月汛、月使、月运、月事、月经水、月脉、月客、月浣、月候、月候血、月期华水、月漏、月潮、月露、红脉、红漏、红潮、血经、血信、血脉、经水、经月、经汁血、经血、经事、经脉、经信、经候、信水、癸、癸水、朝信、潮水、水中金等。
-
常山太守马灌酒
处方:天雄2两(生用),蜀椒1两,商陆根1两,乌头1枚(大者),桂心1两,白蔹1两,茵芋1两,干姜1两,附子5枚,踯躅1两。制法:上(口父)咀,以绢袋盛,酒3斗渍,春、夏5日,秋、冬7日,去滓。功能主治:除风气,通血脉,益精华,定六腑,明耳目,悦泽颜色,头白更黑,齿落更生。
-
成炼钟乳粉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炼钟乳粉:炮制:钟乳不拘多少,上取韶州者,无问厚薄,但颜色明净光泽者即堪入炼,唯黄、赤两色不任用。功能主治:主五劳七伤,咳逆上气,治寒嗽,通音声,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兼可合和为钟乳丸散。熟讫,澄取晒干。
-
荡胞汤
)摘录:唐 孙思邈《千金翼方》《千金翼》卷五:方名:荡胞汤组成:朴消3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熬)3两,茯苓3两,牡丹皮3两,大黄3两,人参2两,桂心2两,芍药2两,厚朴(炙)2两,细辛2两,牛膝2两,当归2两,橘皮2两,附子1两半(炮,去皮),虻虫(去翅足,熬)60枚,水蛭60枚(熬)。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
地黄干漆丸
制法:上以微火煎,搅勿住手,渐点清酒2斗令尽,勿令焦,但堪作丸即止,分为十二团,各以蜡纸裹,着瓷瓶中,可1年服之。腊月合和,至2月3月即于烈日中晒之,即不坏。功能主治:久服走及奔马,八十有子息。注意:忌萝卜、蒜、藕、冬瓜、莲子、贝母、白药。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五引《千金月令》
-
洞天救苦丹
处方:有子蜂窠、鼠矢(尖者)、青皮、楝树子(立冬后者佳)各等分。制法:研细末。功能主治:瘰疬延烂至肩胸胁下,不堪之极者;乳痈、乳癌及瘰疬破烂。用法用量:每服3钱,陈酒送服,服后要隔2日再服。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鹤虱饮
处方:鹤虱(微炒)1两,苦楝根(有子者良,焙)1两,硇砂(研如粉)1分。制法:前二味为粗末,入研药和匀。功能主治:蛔咬心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2盏,同煎至1盏,下朴消末1钱,煎沸去滓,空心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
回疔散
处方:有子土蜂窠1两,蛇蜕1条(不经地上者佳)。制法:泥裹,煅存性,为细末。功能主治:一切疔走黄。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送下。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