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又称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组合成六十干支数(或称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奇数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称为阳支,偶数地支(丑、卯、巳、未、酉、亥)称为阴支,分别表示六气盛衰变化。
-
十二支
十二支是十二地支之简称,又称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组合成六十干支数(或称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奇数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称为阳支,偶数地支(丑、卯、巳、未、酉、亥)称为阴支,分别表示六气盛衰变化。
-
干支
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元,称为“六十甲子”。针灸逐日按时配穴法亦以此为据。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由于天干为十、地支为十二,干支配合 转,等到第二个甲子重见,恰好环周六十数,故称六十花甲子。
-
纳子法
纳子法(earthlybranch-preionofpointselection)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卯时气血流过肺经,注入大肠,此时肺经其气方衰,肺属金,土生金,此时取肺经输穴太渊(土),为随而济之为补。后者以十二经脉配合十二地支,遇阴经开井荥输经合五穴,遇阳经开井荥输原经合六穴。如胃经有病时于辰时(7~心经有病时于午时(11~
-
纳支补泻
纳支补泻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时间的针法。又称纳子法。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己时,心经午时,小肠经未时,膀胱经申时,肾经酉时,心包经戌时,三焦经亥时,胆经子时,肝经丑时。经脉流注时刻已过,经气衰退后进针,随而济之,以补充其不足,是为补法,如肺经虚证,应于卯时针刺。
-
对化
对化为运气术语,见《类经图翼》。如巳亥所以化生厥阴,系因厥阴属风木,木生于亥,故正化于亥,但亥与已相对,故又对化于已。因此,十二地支中巳与亥同为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出《类经图翼》。与“对化”共同说明十二地支化生六气的道理。如厥阴属风木,木生于亥,故厥阴正化于亥而对化于巳,巳亥年同为厥阴风木司天。
-
地支
运气学说以十二支分主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古代用来表示四时八节之气变化的阴阳盛衰过程。地支与天干相配,称为干支,或六十甲子。参见六十花甲子:六十花甲子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 转,而成六十花甲子,也称六十环周、六十甲子。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
-
纳支法
纳支法为子午流注方法之一。此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针,出针扪穴,名日随而济之。”后者以十二经脉配合十二地支,遇阴经开井荥输经合五穴,遇阳经开井荥输原经合六穴。《针灸大成》:“迎者,迎其气之方来,如寅时气来注于肺,卯时气来注于大肠,此时肺、大肠气方盛,而夺泻也。
-
月忌
月忌古代针灸宜忌说之一。见《千金翼方》。将十二月配属十二地支,按其变化推算血忌日、血支日、月厌日、四激日、月杀日、月刑日、六(月)害日等。据以避忌针灸。
-
甲子
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天干与地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天干在上,地支在下。《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谓用纪天的十干反复六次,和纪月的十二支反复五次,排成甲子,再乘以六,便是一年三百六十日的大概日数。
-
六十花甲子
六十花甲子是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 转,而成六十花甲子,也称六十环周、六十甲子。配合原则为阴与阴相配,阳与阳相合。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由于天干为十、地支为十二,干支配合 转,等到第二个甲子重见,恰好环周六十数,故称六十花甲子。
-
子午
子午是指“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时辰。日中为“午”时,阳最盛;夜半为“子”时,阴最盛。以一年来说,阴历十一月定为“子”月,这个月的冬至,便是一阳生的时期,也就是说将从阴而出阳了,同样到阴历五月便定为“午”月,五月中的夏至,便是一阴生的时期,也就是说将从阳而入阴了。
-
子
子⑴生殖,生育。《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㈣指核仁类颗粒状器物。《素问·三部九候论》:“瞳子高者,大阳不足。”⑻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灵枢·卫气行》:“子午为经,卯酉为纬。”⑾植物的种子。
-
卯酉为纬
卯酉为纬指东西方位的连线为纬线。《灵枢-卫气行》:“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因在十二地支所分属的方位中,卯在东,酉在西。《周礼体国经野疏》:“东西之道为纬。”
-
阴阳系日月
《阴阳系日月》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本篇从日月相对转移的现象,说明阴阳盛衰消长并与手足阴阳经联系,故名。古人以天、地、日、月、阴、阳的属性,论述人体腹以上为天,属阳应日;把十二地支分别与左右两足十二经相配,说明冬、春两季人气在左,夏、秋两季人气在右,针刺治疗的时候,要根据阴阳时令,有所禁忌。
-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合,推算各年的五运、六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等,观察运与气之间相互化生和承制的现象,预测每年气象特点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规律。医家著作中较集中反映其内容的是《内经》中《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大论。
-
运气
五运六气的合称·运气:运气指五运六气。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气;六气指风、寒、热、湿、火、燥六种气候的流转。其演绎方法是据甲、乙、丙、本、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以定气。主要研究一年四时气候因素之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之影响。
-
阴支
阴支是指十二地支各有阴阳所属,其中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
阳支
阳支是指十二地支各有阴阳所属,其中子、寅、辰、午、申、成为阳支。
-
正化
正化为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明其正化。”如壬申、壬寅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中运为太角木运太过,司天之气为热化,在泉与中运之气为风化,凡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正化日。”2.出《类经图翼》。正化与“对化”共同说明十二地支化生六气的道理。
-
子午流注纳子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又称“纳支法”。其取穴方法是按十二地支时间的推移配合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顺序开穴施治,也可按五输穴配合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取穴。故纳子法又可分为按时循经取穴法和补母泻子取穴法。
-
子午流注纳支法
子午流注纳支法即子午流注纳子法。参见“子午流注纳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又称“纳支法”。其取穴方法是按十二地支时间的推移配合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顺序开穴施治,也可按五输穴配合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取穴。故纳子法又可分为按时循经取穴法和补母泻子取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