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鼾
鼾卧息也(《说文》)。即睡眠中之鼻息声。一属人体生理性名词。可参见息必鼾、鼾声条。二属病理性名词,系指患慢性肥厚性鼻病或痰阻心包、神志昏迷,或后鼻道有阻塞性病变时常发此粗鸣声。临床当审因论治。
-
桂枝合白虎汤
处方:桂枝、芍药、石膏(煅)、知母(生)、甘草(生)、粳米。功能主治:风温,壮热多汗,身重睡鼾。用法用量:引用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金鉴》卷五十三
-
苏风汤
《诚书》卷七:组成:紫苏、枳壳、小柴胡、陈皮、甘草、葛根、天花粉、麦冬、贝母、桔梗。主治:鼻塞、鼾。鼻渊。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
橙子核
《*辞典》:橙子核: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Ch nɡZiH 来源:为芸香种植物香橙的种子。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以及苦味成分黄柏内酯和闹米林。功能主治:治疝气,淋病,腰痛。①《纲目》:面鼾粉刺,湿研,夜上涂之。②《本草求原》:治疝气,诸淋,血淋。橙子核炒干为细末三钱,以白酒调服。
-
脱
病情突变,阴阳相离,生命垂危的证候。《临证指南医案·脱》徐灵胎评语:“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方名为脱。”如中风病脱证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声如鼾,甚或直视、肉脱、面赤如妆等。参见中风脱证条。
-
鼾嗽
鼾嗽病名。指因气虚而致的痰涌气逆咳嗽。《不居集》卷十五:“鼾嗽,咳嗽气急,喉声如鼾者,大虚之症。宜独参汤。”参见短气嗽、气高、痰饮咳嗽等条。
-
扶倾汤
处方:人参5钱,当归5钱,茯苓5钱,半夏2钱,附子1钱,破故纸1钱,黄耆1两,麦冬1两,砂仁3粒,白术5钱。功能主治:痰湿结而不散,猝倒,肉跳心惊,口不能言,手不能动,足不能行,痰声如鼾,惟双目能动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二
-
息鼾
息鼾(hān,音酣)即鼾声。生理性多见于体质肥胖者,或与睡眠时体位有关。病理性的可见于昏迷病人,痰阻心窍;或见于温热病人,热壅于肺,痰阻气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
息必鼾
息必鼾出《伤寒论》。指睡眠时发出的粗重呼吸声。即鼾。详见该条。
-
肺绝
证见气喘不休,口张气但出不还,面赤,汗出发润,无寸口脉等。《中藏经》卷上:“面赤,无右寸脉者,肺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口张但气出而不还(一曰鼻口虚张,短气)。”《医林绳墨·中风》:“鼾睡自汗者,肺绝也。”《医宗必读·真中风》:“若中风昏倒…
-
肺绝喉闭
肺绝喉闭病名。系指危重病人上呼吸道梗阻的病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肺绝喉闭,其脉浮而微细,其声如鼾,有如痰在喉中响者,此为肺绝之候。”治宜迅速,可用独参汤或加入竹沥、姜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