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盖骨 膝盖骨即髌骨。髌指膝关节前的圆形骨。亦称膝盖骨。今称髌骨。 
- 
					
						膝膑 膝膑即髌骨。《黄帝内经灵枢·五色》:“巨屈者,膝膑也。”膝膑为膑骨。《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刺膝膑出液,为跛。”髌指膝关节前的圆形骨。亦称膝盖骨。 
- 
					
						髌 髌指膝关节前的圆形骨。亦称膝盖骨。今称髌骨。 
- 
					
						脚膝脱臼 脚膝脱臼病名。亦名膝头骨出臼,膝盖骨离位,膝骱出。治宜用推膝盖归原手法复位,然后抱膝固定。初期用药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可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宜补气,养血,舒筋,可服当归补血汤加牛膝、木瓜、伸筋草、续断等,外宜用五加皮汤温洗,同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 
- 
					
						伏兔骨 伏兔骨为髌骨的别称。髌即髌骨。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 
					
						(骨贵)(kuì,音馈) (骨贵)(kuì,音馈)膝以下的部位。《人镜经》:“膑下通为(骨贵)。”一说膝盖骨。 
- 
					
						立迟 概述:立迟(retardationinstanding)为病证名。是指以小儿周岁仍不能站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五迟之一。病因病机:肝主筋,肾主骨,小儿肝肾不足,或哺养失宜,影响筋骨的发育,以致膝盖骨软弱,足胫无力,不能自立。治疗:治宜滋补肝肾。用六味地黄丸加枸杞、鹿角胶、当归、白芍之类。日常生活则须加强营养。 
- 
					
						膑 膑膝盖骨。《素问·刺禁论》:“刺膝膑为液,为跛。”《灵枢·五色》:“巨屈者,膝膑也。” 
- 
					
						髌骨折 髌骨折病名。指膝盖骨因外伤而损断者。出《伤科补要》卷二。即膝盖损断。详见该条。 
- 
					
						膝中 膝中为人体部位名。指膝盖骨外侧中点。《黄帝内经灵枢·骨度》:“髀枢以下至膝中,长—尺九寸。”张景岳注:“膝中,言膝外倒骨缝之次。”或指腘窝横纹外侧端。 
- 
					
						连骸 连骸指股骨内、外上髁部位。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连骸指膝盖骨,即髌骨。《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侠膝之骨为连骸。” 
- 
					
						推膝盖骨归原法 推膝盖骨归原法正骨手法之一。该法可用于髌骨离位的整复。见《伤科汇纂》卷一。使病者患膝呈半屈曲位,医者用推挤手法先使患者离位之髌骨复归原位,再用正骨器械抱膝固定患处,以限制膝关节及髌骨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