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浴
浴①洗澡。《素问·五脏生成》:“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②形容汗出多。《灵枢·百病始生》:“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③治法之一。用药煎水洗患部或全身。多用于风寒、跌仆初期,以达到发散外邪,通经活脉,化瘀止痛的目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
-
浴疠方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方名:浴疠方组成:草乌1两,麻黄根1两,艾叶1两,地骨皮1两,朴消1两。主治:疠风。用法用量:用水1桶,椒1合,葱1斤,同煎汤,入醋1钟,于密室中自用手巾围搭四肢,候汤可浴,浴之令汗透,务使久浴;如此3-5次,内服换肌散等药。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雷丸浴汤
处方:雷丸3分,牡蛎3分,黄芩3分,细辛3分,蛇床子1两。功能主治:小儿寒热,惊啼不安。用法用量:上药以水1斗,煎取7升,去滓,分为两度,看冷暖用,先令浴儿头,勿令水入耳目,次浴背膊,后浴腰以下。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
八味人参浴汤
《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婴孺方》处方人参半升,牡蛎半升,雷丸半升,沙参1升,苦参1升,玄参1升,丹参1升,大黄3升。功能主治伤寒、温病惊痫。用法用量水3斗,苇薪煮3沸,停后煮小沸,度1斗许,去滓,先以3指染药汁注儿口2-7次,大染手,湿吻、额、腹、背,以后如炊物温之再浴,度尽7升。注意无见风,浴时避日及阴。
-
蒺藜浴汤
处方:蒺藜子(炒)半斤,茺蔚子半斤,羊桃(锉)半斤,蒴藋根苗(切)半斤,漏芦(去芦头)半斤,苦参(锉)半斤,盐4两。功能主治:风毒瘙痒瘾疹,渐成(疒咅)(疒畾)。用法用量:每全料以水3石,煮取2石5斗,去滓,于温室中淋浴,仍先饱食即入浴,久浸最良,可隔夜一浴。浴讫衣覆取汗,慎外风。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一
-
白芷叶
《*辞典》:白芷叶:出处:《别录》拼音名:B iZhǐY 别名:蒚麻(《别录》)。功能主治:《纲目》:浴丹毒、瘾疹风疮。附方:①治风瘙隐轸:白芷根、叶煮汁洗之。(《千金方》)②治小儿身热:白芷根苗、苦参等分。为粗散,用清浆水煎,更入盐少许,以浴儿,浴毕用粉粉之。(《千金方》除热汤)摘录:《*辞典》
-
浴体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名:浴体法别名:浴体天麻散组成:天麻末2钱,全蝎(去毒,为末)5钱,朱砂5钱,乌蛇肉(酒浸,焙干)2钱,白矾2钱,麝香1钱,青黛3钱。主治:胎肥、胎热、胎怯。小儿100日内发搐。用法用量:每用3钱,水3碗,桃枝1握,叶5-7枚,同煎至10余沸,温热浴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除热汤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三:除热汤:处方:白芷根苗苦参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主小儿于立夏之后,有病身热者。浴毕用凉肌粉粉之。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三《卫生总微》卷三:方名:除热汤组成:白芷根苗、苦参各等分。用法用量:用清浆水煎,更入盐少许,以浴儿,浴毕用粉粉之。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茺蔚浴汤
处方:茺蔚1斤,蒺藜1斤,羊桃1斤,蒴藋根(苗亦得)1斤,漏芦蒿1斤,盐3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身痒风瘙,或生瘾疹。用法用量:以水3石,煮取2石5斗,去滓,纳盐令消,适寒温,先饱食,即入浴,能良久浸最好。每至夜即浴,浴讫即卧。注意:慎风。摘录:《外台》卷十五引《延年秘录》
-
三物浴汤
处方:山牡丹(枯叶)1千克鹿梨根1千克生姜500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治遍身疮疥瘙痒。用法用量:以水50升,煮三五沸,浴之。久患疮疥者,不过三五次浴取效。初用药时,亦未知觉,浴至三五次,皮肤病即愈。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
蓝光疗法
操作名称可见光线疗法-蓝光疗法适应症急性湿疹、急性皮炎、带状疱疹、神经炎、灼性神经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证。3.应用四肢或躯干电光浴时,光浴器两端应用毛毯或被单盖好。4.治疗中应随时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局部反应。7.某些疾病治疗时,局部可加针刺或涂适当药液(如红花当归酊等)。
-
溻浴
溻浴治疗学术语。系一种外治法。把药物煎成汤汁,进行水浴、浸泡、溻渍的治疗方法。例如温泉浴治疗皮肤患疥癣,浸泡四肢治疗鹅掌风(手癣)和脚癣,用黄连水溻渍胸部治疗温疫实热证的高热烦躁、大渴、甚至谵语等。
-
洗浴菖蒲汤
《御药院方》卷十一:方名:洗浴菖蒲汤组成:菖蒲3两(1寸9节者),防风2两,荆芥穗2两,石膏1两,梅根1两。功效:散风截痫。用法用量:每用5匙,水3碗,煎3-5沸,适寒温,浴儿,先洗头面,次浴身体。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洗浴散
《补要袖珍小儿》卷三:方名:洗浴散组成:菖蒲3两5钱,防风(去芦头)2两5钱,荆芥2两,石膏1两,梅根1两。功效:截小儿风痫。用法用量:每用3匙,水2碗,煎5-7沸,适寒温,浴儿,先洗面,后浴身体,避风处佳。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天麻浴汤
《卫生总微》卷一:组成:天麻2钱,蝎尾(去毒,为末)半钱,朱砂末半钱,白矾末半钱,麝香1字,乌蛇肉(酒浸,去皮,焙干,为末)3钱,青黛末3钱。主治:小儿胎怯、胎肥、胎热等诸疾。用法用量:每用3钱,水3碗,加桃枝叶5-7条,煎10数沸,带热浴之。不得浴背,汤须适温热用。制备方法:上为末,匀。
-
浴汤
主治:产后中风流肿,及妇人阴冷肿痛。用法用量:以水1石,煮盐作汤,纳鸡毛灰着汤中,适冷暖以浴。《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婴孺方》:方名:浴汤组成:莽草3两,丹参3两,肉桂3两,菖蒲半斤,蛇床子2两,雷丸50个。主治:小儿伤寒,寒热不休,不能服药。用法用量:水3升,煮10余沸,适寒温,浴儿。用药禁忌:避阴及目。
-
一物李叶汤
《外台》卷三十五引《崔氏方》:方名:一物李叶汤组成:李叶不拘多少。主治:小儿身热。用法用量:以水煮,去滓,以浴儿。浴时避日向阴处。
-
沙证
沙证病名。由沙虱虫毒侵入所致的疾患。《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沙虱毒方》:“山水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虫在水中着人身,及阴天雨行草中亦着人,便钻入皮里。其诊法: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节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本病一般认为相当于恙虫病。
-
祛邪汤
《痘疹仁端录》卷三:方名:祛邪汤组成:乌毛1两,升麻、荆芥、木通、防风、紫苏、广荔枝壳、水杨枝。功效:解痘秽气。用法用量:水煎。附注:《准绳 幼科》:痘本美丽鼎峻,而一对失防,或触于腥血,或感于秽臭,倏忽更变,外宜祛邪汤浴之,内服玉枢、正气丹。
-
紫梢花散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方名:紫梢花散组成:紫梢花、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脐白)、马蔺花、牡蛎粉、蛇床子、五加皮、地骨皮、蜀椒(去目,炒去汗)、白矾灰、防风(去杈)各等分。功效:壮阳气。用法用量:每用1匙,水1升半,煎至7-8合,服仙灵脾酒后,更用此小浴药淋浴。乘热先熏,通手浴之。制备方法:上为末。
-
水杨汤
《医统》卷八十三:组成:金毛狗脊1两,五倍子1两,枯矾1两,鱼腥草1两,水杨根1两,川黄连1两。用法用量:用有嘴瓦罐煎熟,预以竹筒,两头去节,接罐嘴,引热气熏入阴中;制备方法:上为末,分4剂。《痘疹心法》卷二十二:别名:水杨浴法组成:水杨(即忍冬藤也。附注:水杨浴法(《痘疹会通》卷四)。
-
梧桐濯足汤
处方:梧桐叶不拘多少功能主治:治泄泻不止,服诸药罔效者。3升,煎十数沸,将药取出。只浴两足后跟,其泻即止,若浴之近上,大便方闭。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增补内经拾遗》卷三:方名:梧桐濯足汤组成:梧桐叶不拘多少。用法用量:用水数10碗,煮10数沸取出。
-
甘油胶冻封藏剂
甘油胶冻封藏剂是使用于半永久性的片子,或细小材料(例如松花粉、五松子等)的封藏。制备:明胶5g,甘油35ml,蒸馏水30ml,石碳酸0.5g(每100ml加lg)。如需染色可以加入1%苯胺蓝或亚甲蓝。先将明腔热溶于温水中,然后加入其他药品,过滤,注于棕色瓶中。用时热浴熔化。
-
盐酸镁粉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是检查中药中是否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在样品的乙醇或甲醇溶液中加入少许镁粉振摇,再满加几滴浓盐酸,l-2分钟(必要时水浴上加热)即显出颜色。黄酮、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一般显红色到紫红色,个别显蓝或绿色(如7,3’,4’一三羟基二氢黄酮)。
-
甘露点滴
《甘露点滴》为蒙医书。伊舍巴勒只尔用藏文著于18世纪。重点论述各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温泉浴等治疗技术。并对“六基证”理论作了进一步论述。现存木刻本。
-
回气捷法
回气捷法为古代对新生儿窒息的急救法。《育婴秘诀》:“儿才生下即气绝,不啼哭,俗名闷脐生,即寤生也。必是难产,或冒寒所致。必以棉絮包裹,抱怀中,不可断脐带,…以热水于脐带抹之,使暖气由脐入腹,须臾气回,啼哭如常。方可浴洗,剪去脐带。”
-
外阴熏洗
外阴熏洗(vulvalsteaminganddouche)是指将药液趁热用蒸汽向阴户进行熏蒸,并用温度适宜的药液进行淋洗和浸浴,治疗各种外阴阴道疾病的外治法。
-
摩
摩按摩。《灵枢·九针十二原》:“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素问·至真要大论》:“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
乐芬滴耳液
药品说明书:别名:乐芬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适应症:敏感菌所致的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炎。用量用法:成人6-10滴,bid,点耳后进行10分钟耳浴,儿童用量酌减。禁忌:对奎诺酮类药物过敏者。不良反应:偶见中耳痛及瘙痒感。规格:滴耳液:15mg/5ml
-
葫芦花汤
处方:葫芦花不拘多少(八月采,阴干)。功能主治:令小儿痘疮或不出,纵出亦稀少。主用法用量:入除夜蒸笼汤浴儿。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
苦楝子汤
处方:苦楝子不拘多少。功能主治:痘疮不出,出亦稀少。用法用量:煎汤浴儿。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
吊灯笼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灯笼:拼音名:Di oDēnɡLonɡ来源:海桐花科吊灯笼PittosporumkobuskianvmGowda,以枝、叶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功能主治:疏风发表,民间作浴剂。主治伤风感冒,少数地区用治痢疾。
-
苦壶卢蔓
《*辞典》:苦壶卢蔓:出处:《纲目》拼音名:KǔH L M n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茎。夏、秋采。功能主治:《稗史》:痳疮,煎汤浴之。附方:治小儿白秃:苦壶卢蔓同裹盐荷叶,煎浓汁洗三、五次。(《圣济总录》)摘录:《*辞典》
-
驴骨
《*辞典》:驴骨:出处:孟洗拼音名:LǘGǔ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骨。功能主治:①孟诜:煮作汤,浴渍身,治历节风。②《纲目》:牝驴骨煮汁服,治多年消渴。头骨烧灰和油涂小儿解颅。摘录:《*辞典》
-
洗浴石膏汤
《普济方》卷三七八:方名:洗浴石膏汤组成:石膏5两,菖蒲2两,雷丸3两。主治:小儿欲发痫,壮热如火。用法用量:以水煮取3升,适寒温,浴儿,并洗头面。制备方法:上捣碎。
-
退风汤
《幼幼新书》卷四引《婴童宝鉴》:方名:退风汤组成:猪胆、苦参、防己、黄连、甘草、白及、藁本、杉、柏、枫叶。功效:退风。用法用量:煎汤,浴儿。
-
稀痘乌鱼汤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二:方名:稀痘乌鱼汤组成:七星大乌鱼1尾(小者2-3尾)。功效:稀痘。用法用量:12月30日黄昏时,煮鱼汤将儿遍身浴洗,耳鼻口孔,各要水到,不可因鱼腥而用清水洗去。
-
樱桃胶囊
《中药制剂汇编》:方名:樱桃胶囊组成:干樱桃叶。功效:止咳化痰。主治:慢性气管炎。用法用量:每次3~4粒,早、中、晚3次口服。制备方法:煎剂水浴浓缩,烤干制粉,分装胶囊,每粒含生药1.4g。
-
澡洗汤
《医统》卷五十五:方名:澡洗汤组成:干荷叶3两,藁本3两,甘松3两,白芷3两,威灵仙3两,苍耳草3两,忍冬藤3两,煨盐3两。主治:一切风疾瘙痒。用法用量:煎水1桶,去滓,浴数次。
-
乌鱼煎
《仙拈集》卷三:方名:乌鱼煎组成:大乌鱼1尾(小者2-3尾)。功效:免痘。用法用量:待年终除夕夜静时,煎汤浴儿,遍身七窍俱到,不可嫌腥。若不信,留一手或一足不洗,出痘时此处偏多。
-
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
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制备方法同新鲜液体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制备方法1.按制备新鲜液体血浆的方法制备血浆。2.立即将新鲜液体血浆置于-30℃以下低温冰箱或于冰乙醇浴中速冻后再转入低温冰箱贮存。操作后管理保存新鲜冰冻血浆在-3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
-
水疗室设置及管理
1.一般在靠近换药室的地方设置水疗室。2.要求干燥、通风、冬天保暖,有热水供应系统。3.浸泡需备容器(如桶、盆、缸等)及浸泡盐水或药液;全身浸浴加备水温计、体温计、换药用品等,特重病人准备血压计、急救药品。4.水疗室的用具要以1%过氧乙酸或0.05%洗必泰等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
药品说明书:别名:乐芬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适应症:敏感菌所致的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炎。用量用法:成人6-10滴,bid,点耳后进行10分钟耳浴,儿童用量酌减。禁忌:对奎诺酮类药物过敏者。不良反应:偶见中耳痛及瘙痒感。规格:滴耳液:15mg/5ml
-
钡胶浆
药品说明书:别名:钡胶浆,硫酸钡混悬剂适应症:为低粘度、高浓度的硫酸钡混悬剂,供消化道X线造影用。临用前以温水浴使之微温后,再充分振摇,即可得均匀一致的混悬剂。无论是做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或不充气的单独造影,均可获得较佳的造影效果。
-
硫酸钡混悬剂
药品说明书:别名:钡胶浆,硫酸钡混悬剂适应症:为低粘度、高浓度的硫酸钡混悬剂,供消化道X线造影用。临用前以温水浴使之微温后,再充分振摇,即可得均匀一致的混悬剂。无论是做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或不充气的单独造影,均可获得较佳的造影效果。
-
备急治白丹
《普济方》卷四零六处方苎麻根3斤(连叶),赤小豆4升。功能主治小儿诸疮肿毒。用法用量上以水3斗煮,浴,1日3-4遍浸洗。《普济方》卷四○六:方名:备急治白丹组成:苎麻根3斤(连叶),赤小豆4升。
-
柳枝浴汤
处方:柳枝(细切)。功能主治:小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用法用量:煮汁,浴儿。若渴,绞冬瓜汁服之。摘录:方出《千金》卷五,名见《普济方》卷三八四
-
栓剂软化点
在药剂学中栓剂变型的温度称作软化点。测定软化点的仪器系用木板制成支架,中间插入一垂直的细铁条,上端放置砝码0.3kg,下端装一直径Icm的圆板,压在削去尖端、成圆柱型的栓剂上面,然后浸在水浴中加温,温度每分钟上升0.5-0.7℃,至栓剂完全压扁,此时的温度即为软化点。
-
洗三
洗三小儿护养方法。见《保产万全书》。儿生三日后,用艾叶加少量防风水煎洗浴儿体,以预防各种皮肤病。《产孕集》卷下:“儿生三日,浴之,俗谓之洗三。”
-
雨水
雨水气象学名词。①天上降落的水滴。②二十四节气之一。《素问·刺法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