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里虚证
里虚证为证候名。《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里证分里寒证、里热证、里虚证、里实证。常见精神萎靡,面色 白,身倦无力,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泄,小便频数或不禁,舌质淡胖或光绛无苔,脉虚细无力等症。
-
里证
里寒证:里寒证是以脏腑阳气不足,阴寒内生,或寒邪直中脏腑,或寒邪由表传里,以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泻,舌淡苔白润,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即以热邪内传,脏腑、气血积热,以身热汗多,口渴引饮,心烦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表里俱虚证
表里俱虚证证名。表里同病之一。营卫肌表和脏腑气血等俱见虚弱症象。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详见虚证、表虚证、里虚证条。
-
喜按
喜按腹部疼痛因按压而缓减,属里虚证。
-
表实里虚证
表实里虚证证名。表实里虚症状同时存在。由正气素虚,又感外邪,或外感表证,误用攻下正气受损所致。详见表实证、里虚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