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剂局方
《和剂局方》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官修中医方剂著作,宋代陈承、裴宗元等撰。
-
呷嗽
《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呷嗽者,犹是咳嗽也。其胸鬲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喉咽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谓之呷嗽。”证见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治宜祛痰利膈以止咳,方用射干丸、款冬花散、华盖散等(《和剂局方》卷四)。
-
卢昶
卢昶为宋代医学家。人称卢尚药。祖籍文安,后迁大名(均属今河北)。幼传家学,勤于攻读,研习岐黄、雷扁,熟读《备急千金要方》,治病多验,医名黄河北。公元1112年补太医奉御,校《和剂局方》,累迁尚药局使。撰有《医镜》50篇,今佚。又有《伤寒片玉集》3卷。卒年87岁。
-
陈承
陈承宋代医家。阆中(今属四川)人,其曾祖为宋初名臣陈尧佐。少而聪颖,治病多奇效,名噪于一时,平时好用凉药,有“陈承箧里一盘冰”之谚。尝把《神农本草》及《图经本草》合而为一,并附以己说,编成《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未见传世。又与裴宗元、陈师文等同校《和剂局方》。
-
九味清心丸
处方:蒲黄2两半,犀角2两,黄芩1两半,牛黄1两2钱,羚羊角1两,麝香1两,龙脑1两,石雄黄8钱,金箔1200箔(内400箔为衣)。功能主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30丸;
-
用药总论指南
有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刊本在书末会附有陈师文等撰《图经本草药性总论》(为本草提要性质的著作)和许洪撰《用药总论指南》(为药物总论性质的著作)各3卷。现存通行本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788方。
-
产后呕吐
概述:产后呕吐为病证名。病因病机及症状:多因产后恶露去少,败血散于脾胃;治疗:治宜活血祛瘀、降逆和胃。方用抵圣汤(人参、半夏、赤芍药、泽兰叶、橘皮,入姜汁数匙)。气盛以致气逆者,症见腹胀呕吐,兼见气短乏力,面色不华,产后下血量较多,治宜益气和胃,降逆止呕,方用《和剂局方》人参养胃汤。
-
增广和剂局方用药总论
《增广和剂局方用药总论》药学著作。北宋·陈师文等编。约刊于12世纪初(北宋末)。本书原为《和剂局方》(后改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的附录部分,后抽出印单行本。内容系选录《证类本草》中的常用药(也是《和剂局方》中的常用药物)432种,删去序例,分类法不变,内容作了适当删节。现有《学津讨源》本。
-
局方发挥
《局方发挥》为中医综合性著作。元·朱震亨约撰于14世纪中。作者因宋代官修《和剂局方》只列各方主治症候,不载病原;全书针对局方配伍原则与辨证论治等共提出三十多个问题,着重阐发了滋阴降火的治疗法则,指出《和剂局方》常以温补、辛香燥热之剂治病的偏向,主张戒用温补燥热之法。1949年后有影印本。
-
太医局方
《太医局方》为书名。现存通行本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788方。有的刊本在书末附有陈师文等撰《图经本草药性总论》(为本草提要性质的著作)和许洪撰《用药总论指南》(为药物总论性质的著作)各3卷。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概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官修中医方剂著作,一名《和剂局方》。宋·太医局(陈承、裴宗元等)编。初刊于1078年以后。最早曾名《太医局方》。现存通行本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788方。
-
医垒元戎
概述:《医垒元戎》为伤寒著作。元·王好古撰。学术渊源以张仲景为本,参酌补充张元素、李东垣等名家论述及证治之法。选方采用《和剂局方》者亦颇多。王氏治病主张“随脉察病,逐脉定方”,书中记述自己的经验方亦复不少。此书有后人节录整理的一卷本,刊于《济生拔萃》、《东垣十书》、《医统正脉》等丛书中。
-
陈师文
陈师文宋代医官。尝任尚书库郎中、提辖措置药局等职。精于医学,尝于大观(1107-1110年)之间奉诏与陈承、斐宗元等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和剂局方》或《局方》。尽管后世有些医家对此书有些批评,但此书在当时遍行于世,起到很大的影响,其中不乏佳方,有些至今仍在应用。现有刊本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