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时
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也有把子时称夜半、午夜、子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巳时称偶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申时称晡时或称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者(《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
-
下晡
下晡(bū逋)指申时。《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参见十二时: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日中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寅时称平旦;未时称日昳;酉时称日入;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日出
日出指卯时。《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参十二时:十二时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午时称日中;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子夜
子夜即午夜。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寅时称平旦;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酉时称日入;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下晡(bū逋)
下晡(bū逋)指申时。《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参见十二时: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平旦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未时称日昳;酉时称日入;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午夜
午夜亦称子夜,指子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寅时称平旦;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日入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寅时称平旦;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日昳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参见十二时:十二时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午时称日中;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日晡所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参见十二时:十二时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人定
《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3时,余类推。寅时称平旦;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酉时称日入;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地支
运气学说以十二支分主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古代用来表示四时八节之气变化的阴阳盛衰过程。地支与天干相配,称为干支,或六十甲子。参见六十花甲子:六十花甲子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 转,而成六十花甲子,也称六十环周、六十甲子。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
-
纳支法
纳支法为子午流注方法之一。此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针,出针扪穴,名日随而济之。”后者以十二经脉配合十二地支,遇阴经开井荥输经合五穴,遇阳经开井荥输原经合六穴。《针灸大成》:“迎者,迎其气之方来,如寅时气来注于肺,卯时气来注于大肠,此时肺、大肠气方盛,而夺泻也。
-
人神
《黄帝虾蟆经》:“神所藏行,不可犯伤。”意为人神在人体按时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不宜针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入神、月内逐日入神、十(天干)日入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时入神、四季入神、五脏入神等说。见《千金翼方》、《普济方》、《针灸大成》等。
-
日蚨
日蚨(dié迭)指未时,见十二时条。
-
穴道秘书
《穴道秘书》,清·杨成博著,此书为遗传点脉秘书。师曰∶要害生死血道,要明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时辰,方可次断生死。出外偶遇恶人,此比功夫不可忍之,无此比恶何必伤人之命,此比手法出在三尖之法。杨成博,清朝人,药学家,对人体穴位熟悉擅长治疗跌打损伤主要代表作有《穴道秘书》、《跌打损伤方》等。
-
纳子法
纳子法(earthlybranch-preionofpointselection)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卯时气血流过肺经,注入大肠,此时肺经其气方衰,肺属金,土生金,此时取肺经输穴太渊(土),为随而济之为补。后者以十二经脉配合十二地支,遇阴经开井荥输经合五穴,遇阳经开井荥输原经合六穴。如胃经有病时于辰时(7~心经有病时于午时(11~
-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指一日有十二时辰,以夜半为子,日中为午;日出为卯,日入为酉。子位于北,午位于南;卯位于东,酉位于西,故日子午(南北线)为经,卯酉(东西线)为纬。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
-
生命点
生命点是指近似古代针灸宜忌中的人神、尻神之类。见《敦煌本藏医灸法残卷》第66条,谓:“生命点上不能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入神、月内逐日入神、十(天干)日入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时入神、四季入神、五脏入神等说。
-
寿世青编
《寿世青编》为书名。由清代尤乘撰。全书两卷,上卷载有疗心法言,养肝、养脾、养肺、养肾说,斋说,食忌说,睡诀,孙真人卫生歌,孙真人养生铭,四时摄生篇,十二时无病法,静功六字却病法等。下卷载有服药须知,煎药有法,服药忌食,饮食禁忌节要,却病十要,病有七失不可治,老人病不同治法,论妇人病有不同治法等。
-
鹿柏固本丸
每角1斤入黄蜡半斤,去中用露酒1壶掩之别沸,流水旋添,勿令1竭,桑柴火足十二时,其角软矣,用竹刀切去黑皮,取白者,舂细为细霜),黄柏1斤(酒1制,乳3制,盐汤1制),天门冬4两(酒浸),麦门冬4两(酒浸),生地黄4两(酒洗浸),熟地黄4两(酒洗浸)。功能主治:虚损。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九
-
环死
环死经气在人体环周十二时辰则死。《素问·诊要经终论》:“中心者环死。”张志聪注:“环者,一周时也。”
-
鸡鸣
鸡鸣指丑时。相当于半夜一至三点。《灵枢·病传》:“冬鸡鸣。”张景岳注:“冬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参十二时条。
-
十二辰
辰即时辰。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灵枢·经别》:“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外有六府……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
-
养子时刻注穴法
养子时刻注穴法为子午流注针法之一,首见于金·何若愚《子午流注针经》。“养子”指五行母子相生,“时刻”指十二时辰与百刻,“注穴”指十二经气血各至本时注入所括之穴。其开穴规律是先开与本时辰相应经脉的井穴,然后根据“阳时开阳穴”“阴时开阴穴”及“经生经、穴生穴”原则开本时辰其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