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年壮
随年壮为灸法用语。指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决定艾灸的壮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椎,以年为壮数。”王冰注:“如患人之年数。”即年几岁,即灸几壮。
-
以年壮
以年壮为灸法术语。见《针灸经验方》。随年壮为灸法用语。指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决定艾灸的壮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椎,以年为壮数。”王冰注:“如患人之年数。”
-
年壮
年壮为灸法术语。见《针灸集成》。随年壮为灸法用语。指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决定艾灸的壮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椎,以年为壮数。”王冰注:“如患人之年数。”
-
下志室
主治腹痛,腰痛,泄泻,膀胱炎,肠炎,下肢酸痛,小便不利,遗尿,膀胱寒,腹泻等。拼音:xiàjíshù代号:EX-B5下极俞的别名:十五椎(《千金翼方》)下极之俞(《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下志室(《中医药学名词(2004)》)出处:《备急千金要方》:第十五椎下名下极俞。下极俞配肾俞、中极、气海、三阴交,治遗尿。
-
十五椎
拼音:xiàjíshù代号:EX-B5下极俞的别名:十五椎(《千金翼方》)下极之俞(《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下志室(《中医药学名词(2004)》)出处:《备急千金要方》:第十五椎下名下极俞。十五椎穴主治病证:下极俞主治腹痛,腰痛,泄泻,膀胱炎,肠炎,下肢酸痛,小便不利,遗尿,膀胱寒,腹泻等。刺灸法:刺法:直刺0.5~
-
下极俞
主治腹痛,腰痛,泄泻,膀胱炎,肠炎,下肢酸痛,小便不利,遗尿,膀胱寒,腹泻等。拼音:xiàjíshù代号:EX-B5下极俞的别名:十五椎(《千金翼方》)下极之俞(《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下志室(《中医药学名词(2004)》)出处:《备急千金要方》:第十五椎下名下极俞。下极俞配肾俞、中极、气海、三阴交,治遗尿。
-
遗道
遗道为经外奇穴名。位于归来旁开五分处。《备急千金要方》:“遗溺,灸遗道,侠玉泉五寸。随年壮。”即在脐下4寸(中极即玉泉)旁开2.5寸处。与肠遗穴同位。《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则定位在中极穴旁开5寸处。
-
足第二趾上
足第二趾上经外穴名。《类经图翼》:“足第二趾上穴,主治水病,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随年壮。”《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名二趾上,定位在足第二、三趾夹缝上一寸,当内庭与陷谷之间处。
-
后腋下
概述:后腋下为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一切瘰疬,…灸患人背两边腋下后纹上,随年壮。”《类经图翼》列作经外穴,外后腋下。近代《腧穴学概论》名后腋。主治病症:主治颈项瘰疬,肩背挛急不举,喉风喉痹等。刺灸法:刺法:直刺0.5~灸法:艾炷灸3~或艾条灸5~
-
后腋
概述:后腋为经外奇穴别名。《备急千金要方》:“一切瘰疬,…灸患人背两边腋下后纹上,随年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后腋下。近代《腧穴学概论》名后腋。主治病症:主治颈项瘰疬,肩背挛急不举,喉风喉痹等。刺灸法:刺法:直刺0.5~灸法:艾炷灸3~或艾条灸5~
-
竹杖
概述:竹杖为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葛氏治卒腰痛诸方,不得倪仰方,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所载之血愁穴,位于“第十四椎骨上”,位与本穴近似。主治腰痛、便血、吐血、衄血、痔疮、脱肛、阴挺、小便不利;刺灸法:艾炷灸3~
-
膝外
膝外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位于腘窝横纹外侧端,股二头肌腱前缘处。主治膝关节痛、下肢溃疡等。一般直刺0.5~《千金翼方》:“疬疡灸法…五月五日午时,灸膝外屈脚当纹头,随年壮两处灸,一时下火,不得转动。”《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为经外穴,名膝外。
-
玉田
玉田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列作奇穴。位于第四骶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难产、腰骶痛、腓肠肌痉挛等。一般沿皮刺0.5~《备急千金要方》:“腰背不便,转筋,急痹筋挛,灸第二十一椎随年壮。”
-
注市
概述:注市:1.经外奇穴名;主治疰、胸胁痛、腹痛等。一般斜刺0.3~《备急千金要方》:“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邪(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近代《中国针灸学》称疰布。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旁廷为经外奇穴名。主治中恶飞尸遁注、胸胁支满、呕吐喘逆、咽干胁痛等。
-
手太阳穴
手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名。1.《备急千金要方》:“手太阳穴,手小指端。灸随年壮,治黄疸。”2.《千金翼方》:“鼻中拥塞,针手太阳,入三分,在小指外侧后一寸白肉际宛宛中。”位于手小指尺侧缘,平指尖后1寸处。主治鼻塞。
-
尿血穴
尿血穴经外穴名。《千金要方》:“治小儿尿血方,……灸第七椎两旁各五寸,随年壮。”《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穴,名尿血。
-
二趾上
二趾上为经外奇穴名。《类经图翼》:“主治水病,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随年壮。”二趾上位于内庭、陷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处。主治水肿、齿龈炎、衄血、肠疝痛、足背红肿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肠遗
肠遗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腹下部正中线,脐下4寸,左右旁开各2.5寸处。主治便秘、睾丸炎、阴茎痛、卵巢炎、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等。一般直刺0.5~《备急千金要方》:“大便不通,灸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近代多以中极穴旁开2.5寸定位。本穴《腧穴学概论》名肠道。
-
香龙散
《续名家方选》:方名:香龙散组成:蝮蛇1钱,鸡舌香2分。主治:遗溺。用法用量:临卧服。凡自7-10岁,每服5分;自10-15岁,随年壮每增1分;15岁以上,每服1钱,温酒送下;恶酒者白汤亦佳。不过24日而愈。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肠绕
肠绕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位于腹部中线,脐下4寸,左右旁开各2寸处。与归来同位。主治大便闭塞、男女生殖器疾病。一般直刺0.5~7壮,或随年壮。《针灸集成》:“肠绕二穴,在挟玉泉(即中极穴)两旁相去各二寸,主治大便闭塞,灸以年为壮。”
-
手足小指(趾)穴
手足小指(趾)穴经外奇穴名。出《类经图翼》。位于手、足小指(趾)尖端。计4穴。主治食疰、消渴、癫、疝等。一般灸3壮;或随年壮。
-
第二十一椎
第二十一椎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列作奇穴,名玉田。位于第四骶椎棘突下方凹陷中。与腰俞同位。主治腰背不便、转筋急痹。一般灸随年壮。
-
第二十二椎
第二十二椎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第五腰椎棘突平开1.5寸。主治腰背不便、筋挛痹缩、虚热等。一般灸随年壮。
-
截疟
概述:截疟:1.经外奇穴名;一般艾炷灸3~《备急千金要方》:“一切疟无问远近,正仰卧,以线量两乳间,中屈,从乳向下,灸度头,随年壮。”治疗方法之一·截疟:截疟为治疗方法之一。在疟疾发作前的适当时间,使用针刺(大椎、后溪、间使等穴)或内服药(如常山、槟榔、草果、姜半夏煎剂)等方法,以制止疟疾的发作。
-
迴发五处
迴发五处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卷十四引徐嗣伯灸治风眩:“灸法,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度之寸数,便以其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先用绳量患者两口角间长度,再量两鼻孔外缘间长度,以其全长的中点置于头顶旋毛正中,前后与头正中线合,两端是穴;灸随年壮,每年三次。
-
芫菁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组成:芜青10个,斑蝥10个,葛上亭长(三味并去足翅,糯米炒)10个,桂(去粗皮)1两。更宜炙阳明络脉,在肩前甲头2寸陷中,有青脉是。正向上卧,交两臂勿令开,乃夹取之,灸随年壮即愈。主治:蛴螬瘘,久不愈者。病当从小便出,如烂筋相似。用药禁忌:忌生冷面食、猪肉陈臭等物。
-
肓募
肓募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胸部,以乳头斜至脐中之长度折半,一端当乳头,一端下垂,尽处是穴。主治腹中积块疼痛、黄疸、病后虚弱、慢性疾病等。一般艾炷灸3~《备急千金要方》:“结气囊裹针药所不及,灸肓募随年壮。肓募二穴,从乳头斜度至脐,中屈去半,从乳头下行,度头是穴。”
-
回发五处
回发五处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当头顶旋毛正中及其前、后、左、右共5穴。取法先用绳量患者两口角间长度,再量两鼻孔外缘间长度,以其全长的中点置于头顶旋毛正中,前后与头正中线合,两端是穴;主治头风眩晕。灸随年壮,每年灸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