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法
概述:十四法指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十四种基本手法。明·汪机《针灸问对》载“切、摇、退、动、进、循、摄、努、搓、弹、盘、扪、按、提”十四法,是将爪法、切法合并,捻法、搓法合并,又另加努法,并对各法的操作和作用作了较详细论述和阐发。盘法摇法:摇法为针刺手法名。弹法一般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
-
下针十四法
下针十四法指十四种进针基本操作手法。参见“十四法”:十四法指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十四种基本手法。出《针经指南》。后《金针赋》略去捻法而增加提法,并指出了各法的用途。即“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扪为穴闭;《问对》所载,将爪法、切法合并,捻法、搓法合并,又另加努法,并对各法的操作和作用作了较详细论述和阐发。
-
爪切
《针灸大成》:“爪切者: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参见爪法、切法:爪法为针刺辅助手法名。指针刺时用拇指指甲爪掐穴位以便于准确进针的方法。为《针经指南》手指补泻十四法之一。后《针灸大成》列为下手八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切而散之。”
-
下手八法
概述:下手八法指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八种手法。《针灸问对》解释:“搓,下针之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令人肥肉缠针,难以进退,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各停五息久,故日搓以使气。”弹法摇法:摇法为针刺手法名。此法多在得气缓慢之时用之,以催气速至。循法捻法:捻法为针刺手法名。
-
手指补泻法
手指补泻法指针刺操作过程中施以催气、行气、补泻等各种手法。出《针经指南》。后来在《金针赋》、《针灸聚英》等书中均有不同记载。参见十四法:十四法指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十四种基本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问对》所载,将爪法、切法合并,捻法、搓法合并,又另加努法,并对各法的操作和作用作了较详细论述和阐发。
-
辅助手法
辅助手法为针刺手法分类名,与基本手法相对而言。《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出《针经指南》。摇而退之,出针之法;《针灸问对》所载,将爪法、切法合并,捻法、搓法合并,又另加努法,并对各法的操作和作用作了较详细论述和阐发。
-
十二字分次第手法
十二手法为针刺手法分类名。出《针灸大成》。包括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十二法。十四法指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十四种基本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问对》所载,将爪法、切法合并,捻法、搓法合并,又另加努法,并对各法的操作和作用作了较详细论述和阐发。
-
十二手法
十二手法为针刺手法分类名。出《针灸大成》。包括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十二法。十四法指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十四种基本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问对》所载,将爪法、切法合并,捻法、搓法合并,又另加努法,并对各法的操作和作用作了较详细论述和阐发。
-
爪法
概述:爪法:1.刺法名;后《针灸大成》列为下手八法之一。参见切法:切法为针刺辅助手法名。《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切而散之。”《针经指南》列为手指补泻十四法之一:“切者,凡欲下针,必先用大指甲左右于穴切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是不伤荣卫也。”《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救卒死…
-
提法
概述:提法:1.针刺手法名;明.《金针赋》列为十四法之一:“轻浮豆许曰提。”其法本于《难经》“动而伸之”,伸即提之意。《针灸问对》:“欲泻之时,以手捻针,慢慢伸提豆许,无得转动再出。推拿手法名·提法:提法为推拿手法名,正骨八法之一。常用在拿法或捏法的操作过程中,以加强手法的刺激强度。
-
摄法
概述:摄法:1.针刺辅助手法名;指入针后,以押手指甲在针刺腧穴所在经络上下进行按捏以催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列为十四法之一。《针灸问对》:“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甲,于所属经分来往摄之,使气血流行,故曰摄以行气。”作用与拿法相似而刺激量较强。
-
切法
概述:切法:1.针刺辅助手法名;2.推拿手法的一种。《针经指南》列为手指补泻十四法之一:“切者,凡欲下针,必先用大指甲左右于穴切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是不伤荣卫也。”有二法:掐法:《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即掐法。《肘后备急方·救卒客忤死方》:“心腹绞痛胀满,气冲心胸…令切鼻柱下也。”
-
捻法
概述:捻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大成》列为下手八法之一。内捻者,令气向下而治病。参见左右转:左右转为刺法术语。《针经指南·气血问答》:“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后世根据捻转提出补泻手法多种。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指(趾)间关节的酸痛,肿胀或屈伸不利等症。
-
捻转法
指以大指和食指、中指夹持针柄作前后转动。施行捻转法时,应注意勿过度单向捻转,以免肌肉纤维缠绕针身,造成滞针。参见捻法:捻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经指南》列为十四法之一。《针灸大成》列为下手八法之一。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如出针,内捻者令气行至病所,外捻者令邪气至针下而出也。”
-
下针十二法
下针十二法指十二种进针基本操作手法。参见“十二手法”:十二手法原称“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出《大成》。指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留、指捻、指拔、针摇十二法。其中指持是用手指持针,口温是进针前用口将针含热(现已不用),指留是出针前稍作停留,指拔为起针,其余手法均见十四法中。
-
爪切进针
爪切进针为进针方法之一。即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住穴位,右手持针沿着指甲旁迅速刺入,适用于短针的进针。指针刺前用左手大拇指指甲切按穴位处皮肤的方法。《针灸大成》:“爪切者: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在《针经指南》十四法中,爪与切分为二。
-
搓法
概述:搓法:1.针刺辅助手法名;有的搓法掺以提插,区分寒热,如《针灸问对》解释:“搓,下针之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令人肥肉缠针,难以进退,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各停五息久,故日搓以使气。”但单向捻转数不宜过多,否则针身容易为肌肉组织缠住,发生滞针、折针等异常情况。
-
按法
概述:按法:1.针刺手法名;《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推而按之。”《医学入门》:“按者,插也。”明.《金针赋》列为十四法之一:“轻浮豆许曰提。”其法本于《难经》“动而伸之”,伸即提之意。推拿手法名·按法:按法又名抑法。按法临床应用: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