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沉
浮沉①相气十法之一。指诊察病人面色的浮露与隐沉,以了解疾病的表里浅深。《灵枢·五色》:“察其浮沉,以知浅深。”《望诊遵经》:“浮者病在表,沉者病在里。”指浮脉与沉脉。
-
对待
对待指脉诊中,把两种形状、性质相对的脉象并列,作为对比的方法。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大小等。《医原》:“经以浮沉、缓急、大小、滑涩八脉,……即于八脉中,分对待、微甚……。”
-
温毒发癍
温毒发癍(warm-toxindiseasewithecchymoses)又称温疫发斑,是指感受温热毒邪,以皮肤发斑,形大如豆,色紫黑,胸背腰腹尤稠,壮热烦躁,头面红肿,目赤唇焦,大渴引饮,咽喉肿痛,甚则起腐,口秽喷人,或吐血衄血,便秘溲赤,神昏谵语,舌紫,苔黄,甚则焦紫起瓣,脉浮沉俱盛等为常见症的温毒证候。
-
郑守谦
郑守谦(1889-1969年)近现代医家。湖南长沙人。谓实证有积气、积血、积水三种,虚证有阴伤于里,阳耗于表。又谓药性有刚柔、动静、升降、浮沉之不同,重视用药矫味,刚柔相济。晚年从事妇科临床,调经种子,重视调气畅肝,尤擅治滑胎。对气功养生亦有研究。撰有《内科杂病浅要》、《四诊讲义》等教材。
-
针助教
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
针师
针师是指掌握针法的医师。《旧唐书·职官志》:“太医令掌医疗之法。丞为之贰。唐太医署设针灸专业,教授学生。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
针生
针生为古代太医署人员职位名。见《旧唐书·职官志》。参见针博士:我国自唐始,针灸独立成科。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
针工
针工为古代太医署人员职位名。见《旧唐书·职官志》。针博士是指我国自唐始,针灸独立成科。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
针刺深度
针刺深度针刺时针体进入机体的深浅程度。《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勿过其道。”一般在肌肉丰厚处可予深刺,在重要脏器邻近的穴位或肌肉浅薄处则应浅刺。不应为了获得强烈的针刺感应而针刺过深,以防发生不良后果。亦不宜偏取浅刺,而达不到预期疗效。
-
针博士
针博士是古代太医署职称,负责掌管针灸科专业的教授和考核,官阶在从八品上。我国自唐始,针灸独立成科。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
沉
沉①沉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伤寒论·辨脉法》:“迟缓相搏,名曰沉。”《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素问·四气调神论》:“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灵枢·杂病》:“头沉沉然,目(目巟)(目巟)然。”参沉浊条。
-
相气十法
相气十法诊断学术语。系一种望诊,以观察病人面部气色的十种方法。《望诊遵经》:“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是也。”详各条。
-
参伍
指在诊断和治疗时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参照比较,然后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针。《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脉动静而视精神,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矣。”《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
-
指别
指别脉学名词。指切脉时凭借手指的感觉区别脉象。《素问·五脏生成》:“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
-
色诊
色诊为望诊内容之一。是观察颜面肤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诊察时,以五色主病为重点,结合颜色的浮沉、散抟(音团,结聚之意)、泽枯和上下扩散的方向等。色深而壅滞为抟,多为久病或邪盛。润泽为有胃气;病色上下扩展的方向,常与病变方向有关。临床上须注意结合四诊其他方面全面分析,才能作出较正确的判断。
-
滑
滑①脉象名。应指滑利,如盘中走珠。《素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②尺肤诊的征象,滑泽光润。《灵枢·邪客》:“持其尺,察其肉之坚脆,大小滑涩、寒温燥湿。”《灵枢·论疾诊尺》:“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灵枢·逆顺肥瘦》:“此言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行之逆顺也。”
-
浮
一般多见于表证疾病的初期,病位浅者,是正气鼓邪外出之象。《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灵枢·五色》:“审察泽夭,谓之良工,沉浊为内,浮泽为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土形之人…
-
疮疡辨表里
疮疡辨表里疮疡诊法之一。见《外科枢要》卷中。《外科启玄》卷三:“夫疮之始生,有表复有里,表里相兼,当诊其脉,浮沉之间,别其表里之虚实。有里多而表少,以防风通圣散、千金漏芦汤内,当消息表里多少,而药亦随之表里多少加减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