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是穴
阿是穴为经穴分类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等阳性反应点作为穴位,直接进行针灸等刺激的一类腧穴。这类穴位既没有固定名称,也没有固定位置,与《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所说的“以痛为输”意同。孙思邈就给他服药、扎针,但治了将近半个月,病却不见好转,他想,除了针十四经穴,是不是可以另寻新穴呢?
-
压痛点
压痛点指按压体表时所发现的疼痛部位。《备急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这类穴位既没有固定名称,也没有固定位置,与《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所说的“以痛为输”意同。后世亦称不定穴、天应穴等。
-
压痛点选穴
概述:压痛点选穴即以痛为输。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穴位压痛选穴:穴位压痛选穴指选取有压痛的经穴、奇穴来治疗疾病。常用的有募穴、背俞穴、四肢部的腧穴等。参见阿是穴:阿是穴为经穴分类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等阳性反应点作为穴位,直接进行针灸等刺激的一类腧穴。《备急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
-
非穴位压痛选穴
非穴位压痛选穴是指选取阿是穴来治疗疾病。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等阳性反应点作为穴位,直接进行针灸等刺激的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备急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掐)其上,若里(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刺灸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
天应穴
天应穴穴位分类名,即阿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但疼痛便针。”阿是穴为经穴分类名称。凡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等阳性反应点作为穴位,这个穴位则称阿是穴。这类穴位既没有固定名称,也没有固定位置,与《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所说的“以痛为输”意同。《备急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
-
压敏点
压敏点即压痛点。针灸取穴,往往以压痛反应作为定穴的重要依据。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等阳性反应点作为穴位,直接进行针灸等刺激的一类腧穴。《备急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掐)其上,若里(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刺灸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
不定穴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等阳性反应点作为穴位,直接进行针灸等刺激的一类腧穴。《备急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
-
挑灸
挑灸指以挑刺和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2个阿是穴,用2%普鲁卡因(先皮试)局部麻醉,用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周围白色纤维组织,继将底径0.4~0.7厘米艾炷置于阿是穴(挑针孔)上施灸。出明·龚信《古今医鉴·卷十三》:“挑筋灸癖法:令患人低坐弯腰,医以右手大指、中指横掐住两胯(髋)骨尖上相平,横过中间脊骨陷处是穴。
-
负曳针
负曳针为日本国针灸家梦分斋针法之一。即针刺阿是穴,根据病邪部位深藏,进行深刺之法。
-
髎穴
概述:髎穴同窌穴。2.五输穴中的输穴;3.五脏之背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腧穴:腧穴(acupuncturepoint)指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又是某些病痛的反应点。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分三类,即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
以痛为腧
以痛为腧针灸取穴用语。出《灵枢·经筋》。指对于某些病症,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为穴位进行治疗。因这种穴位无定位,所以后世称为阿是穴或不定穴、天应穴。参见各该条。
-
破瘀消癥
破瘀消癥为消法之一。用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药物或穴位,消除瘀血积块的方法。如腹腔内瘀血肿块,推之不移动,痛处固定,舌有紫斑、脉涩。针灸常选用阿是穴、归来、三阴交、血海等穴。如腹腔或子宫积块,推之不移动,舌有紫斑,脉涩,用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抵当汤之类。
-
搜风逐寒
搜风逐寒为祛风法之一。是一种治疗风寒痰湿之邪留滞经络的方法。如中风手足麻木,日久不愈,经络中留滞湿痰瘀血,致使腿臂不遂、筋脉挛痛、屈伸不利等。针灸常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悬钟等穴为主,亦可加用阿是穴,针用泻法,并加灸。
-
浮针
浮针是一种新型的针刺工具,是第一军医大学符仲华教授于1996年6月发明。参见浮针疗法: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在病痛周围的皮下进针的针刺治疗方法,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像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
-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在病痛周围的皮下进针的针刺治疗方法,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像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
-
消痰软坚
消痰软坚为消痰法之一。治疗因浊痰结聚或瘰疬等病症的方法。针灸常选用阿是穴为主,酌配丰隆、天突、太冲等穴。针用泻法。
-
以痛为输
以痛为输为以针灸术语。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意指对于某些病证,可以在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为穴位进行治疗。因为这种穴位既无穴名,也无定位,所以后世有阿是穴、不定穴、天应穴之称。应用时又分穴位压痛选穴和非穴位压痛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