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脚瘃
小儿脚瘃(zhú逐)为病名。瘃即冻疮。《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夫小儿脚瘃者,是小儿肉嫩,外风冷中于足掌中涌泉穴也。是儿脚上皮肉间,气血与风邪相感,使肉硬气血不通,阳气不达,致使然也。”
-
生下吐
生下吐为儿科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婴儿出生时咽下秽液,扰乱胃腑,致使生后当天或次日多次呕吐。待秽液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缓解。
-
风寒袭肺
风寒袭肺是指风寒之邪侵袭肌表,郁于肺卫,致使肺之宣发失常的病理变化。
-
痰浊阻肺
痰浊阻肺是指痰浊内阻,致使肺气宣降失常的病理变化。
-
湿热消毒
湿热消毒(moistheatdisinfection)是指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使细胞死亡。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和低温蒸汽消毒法。
-
瘪螺痧
瘪螺痧病名。痧证之一。即霍乱的俗称。因吐泻交作,耗液伤血致使手指螺纹下陷而得名。本证也可见于剧烈吐泻所引起的重度脱水。参见霍乱条。
-
正虚邪恋
正虚邪恋指正气已虚,余邪未尽的状态,由于正气难复是主要矛盾,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正虚邪恋病变多见于疾病后期,且往往是多种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经久不愈,或遗留某些后遗症等。
-
袋脓
袋脓(puspocket)是指肿疡溃后疮口较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的表现。
-
疫喉毒泡
疫喉毒泡病名。指患疫喉之后火毒极盛,致使喉中生泡、泡密有浆,咽喉腐烂的病证。治宜疏解,透达、清化。方选粘子解毒汤加减等。
-
筋翻
筋翻病证名。指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翻转之症。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见该条。
-
疮痨
疮痨病名。①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蜣螂蛀。类似指骨结核。参见蜣螂蛀条。②指因久患疮疡致使人体正气虚衰,出现痨损症状者,俗名疮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