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臂
臂为人体部位名。指肘以下腕以上的部分。为手三阴、手三阳经脉所过。《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
-
下膊
下膊即前臂。指肘以下,腕以上的部分。《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下肘内,循臂内后廉。”2.臂即上肢由肩至腕部分。即上臂和前臂的合称。《类经图翼》:“肘之上下皆名臂。”
-
脱血
脱血病证名。血液脱失之证。《素问·平人气象论》:“臂多青脉,曰脱血。”《类经·色脉类》:“血脱则气去,气去则寒凝,凝泣则青黑,故臂见青色,言臂则他可知矣。”“凡脉盛者邪必盛,邪盛者卧必不安。今脉盛而卧安,知非气分阳邪,而为阴虚脱血也。”
-
染色体倒位
染色体倒位(inversion)是由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断裂,产生的断片颠倒1800后重新连接造成的。一个倒位杂合体如果着丝粒在倒位环的外面,则在减数分裂后期会出现“断片和桥”的现象,即一条染色单体的两端都有一个着丝粒,成为跨越两端的“桥”,同时伴随一个没有着丝粒的断片。
-
臂热
臂热证名。指病人自觉手臂发热。多因风热外侵或血虚内热所致。《灵枢·论疾诊尺》:“臂中独热者,腰腹热。”《杂病源流犀烛·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臂忽发热极痛,为风热也,宜桑枝浓煎汤,多服。臂发热痛,从里彻外,为血衰也,宜秦艽地黄汤。”
-
捧心生
捧心生旧病名。亦名儿捧母心。见清·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相当于臂位分娩,儿两臂上举。属难产的一种。古人观察到儿臂上举,误以为儿捧母心以致难产,故名。
-
痔科体育疗法
痔科体育疗法指加强肛门的功能锻炼,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治痔科疾病的一种体育疗法,分站式和卧式两种。站式:(1)两腿交叉站立,先收臀,夹腿,提肛,然后全身放松。卧式:(1)仰卧床上,两脚交叉,先全身各部尽量放松,接着臂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同时肛门如忍粪状缓缓用力上提。
-
儿捧母心
儿捧母心为病名,即捧心生。见清·叶其蓁《妇科切要》。捧心生为旧病名,亦名儿捧母心。相当于臂位分娩,儿两臂上举。属难产的一种。古人从现象观察,误以为儿捧母心以致难产,故名。见清·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
-
乙醚注射液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测定血循环时间,主要测定臂到肺的血循环用量用法:将1ml乙醚与2ml灭菌等渗盐水相混和,自臂静脉注入到嗅到乙醚味为止,正常者为4~6秒.注意事项:1.注射部位有疼痛感。2.勿漏出血管外。3.明显心力衰竭者免用。规格:注射液:3ml。
-
上骨
上骨指臂之上骨,即桡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循臂内上骨下廉。”
-
鸟戏
鸟戏为导引法。模仿鸟类动作的一种体操活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168年前)帛画《导引图》有“鹤□”、“鹞”等图。《后汉书·华佗传》始列入五禽戏中。《云笈七韱·导引按摩》(似为宋以前著作)有简单动作记述:“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此后流派甚多。
-
形神庄气功
形神庄气功为气功功法。是一套十节动功,由庞鹤明所倡。此功式子单纯,难度不大,着重运动韧带小关节和平时不运动的关节;神与形合,以形引气,形松意充。具有舒筋强身,增智益神的作用。其功法:1.鹤首龙头气冲天;3.立掌分指畅经脉;5.俯身拱腰松督脉;7.平足开胯分前后;9.弹腿跷足旋太极;10.回气归一转混元。
-
白蝶兰属
中文名白蝶兰属拼音名baidielanshu拉丁名Pecteilis中国植物志17:395描述PecteilisRaf.白蝶兰属,兰科,4种,分布于亚洲热带至亚热带地区,我国有白蝶兰P.susannae(L.叶数枚,从基部向上渐尖,并逐渐过渡为苞片;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花粉块2,由小块粘合而成,有长的花粉块柄和粘盘,粘盘藏在蕊喙臂顶端之下。
-
胳膊
胳膊即膊。膊为人体部位名。一说指上臂外侧面。《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又名(月合)膊,肐膊。《伤科补要》卷一:“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一名曰肱,俗名肐(胳)膊。”
-
中心粒
中心粒是中心体的主要结构,成对存在,即一个中心体含有一对中心粒,且互相垂直形成"L"形排列。长为0.4μm,是中空的短圆柱状结构。圆柱的壁由9组间距均匀的三联管组成,三联管是由3个微管组成,每个微管包埋在致密的基质中。
-
疚疽
疚疽病名,痈疽发于两腋及两臂等内侧者。《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决生死法》:“内疚疽发两腋下及两臂并两手掌中,寒热而振,血(疑“衄”字)嗌干,饮多即呕,烦心,六、七、八日宜汗。”《医宗金鉴》卷六十七作疚疽,即米疽,证治详该条。
-
袋唇兰属
中文名袋唇兰属拼音名daichunlanshu拉丁名Hylophila中国植物志17:155描述HylophylaLindl.袋唇兰属,兰科。花多朵,排成顶生的较密集的总状花序;唇瓣近袋状;花药长,披针形;花粉块2,具长的花粉块柄与粘盘。过去一些学者曾把蕊柱上有一对臂状附属物的种类另立一属,称Dicerostylis,但近代多数学者均主张予以合并。
-
染色体多态性
染色体的多态性又称异态性(heteromorphism)是指正常人群中经常可见到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这种变异主要表现为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或着色等方面的变异。例如表现的D和G组的随体增大、重复(双随体)或缺如,短臂的长短,1、9、16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加长或缩短,染色体着线粒区的荧光强度变异等。
-
双侧擒拿法
是指用两手从背后经患者腋下,将食、中、无名指按住锁骨上缘,两肘臂压住患者胁肋,胸部贴紧患者背部后,两手沿锁骨用力向左右两侧肩胛拉开,两肘臂和胸部将患者胁肋及背部压紧,三方面同时用力,以治疗急性咽喉疾病咽喉肿胀、疼痛剧烈、吞咽困难、口噤难开等病症的治法。
-
可摘保持器
如霍利保持器是由Hawley在1919年设计的常用活动保持器,由中位双曲唇弓(唇弓的水平段位于前牙切龈距的中点)、两侧最后磨牙的单臂和塑料基托所组成。为了增强固位,有的可在双曲唇弓上焊前磨牙的单臂卡环,也有的在两侧后牙做连续卡环,并装置邻间钩;基托的边缘应与牙列舌侧牙面密贴。
-
陈肝疮
陈肝疮病名。生于两臂之痈疽。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陈乾疽。多因体质素虚,复由风热之毒壅结所致。好发于两臂,其状若疖,但疼痛难忍,肿胀,或剧痒甚。治宜扶正祛邪,内服加味黄芪汤。
-
异态性
染色体的多态性又称异态性(heteromorphism)是指正常人群中经常可见到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这种变异主要表现为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或着色等方面的变异。例如表现的D和G组的随体增大、重复(双随体)或缺如,短臂的长短,1、9、16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加长或缩短,染色体着线粒区的荧光强度变异等。
-
七抱三撑
七抱三撑为气功练功用语。指两臂配合呼吸时的外撑与内抱的不同用力法式。见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其方法要领即吸气时,使两臂以十分之七的力量向内环抱;呼气时,使两臂以十分之三的力量向外撑张。
-
仙人指路
仙人指路为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一手仰掌上提至胸前后,翘掌向前推出,推足后旋臂握拳,蓄劲而收至腰部。两手交替进行。
-
白马分鬃
白马分鬃为练功方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骑马势,躬腰,两手交叉于膝前,挺腰,两臂随之上举至头前方,然后掌心向外,两上肢左右分开作回旋运动。适用于治疗肩部疾患。
-
四妙煎
《仙拈集》卷二:组成:槐花子5钱,桃核仁5钱,细茶叶5钱,芝麻5钱。主治:肩臂筋骨疼痛。用法用量:瓦罐盛药,用水6-7碗,熬折一半,热服。
-
心包络病
心包络病(pericardiumdisease)是指病邪侵犯心包络,以心痛,心中大热,手心热,面黄,目赤,笑不休,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红丝赤缕
红丝赤缕(redthreads)是指头颈胸臂等处皮肤浅表血管扩张呈红丝状的表现。
-
阴阳反掌
阴阳反掌为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又称滚筋。两臂前平举,取阳掌(掌心向上)或阴掌(掌心向下)势,迅速翻掌,反复行之。适用于治疗腕部疾患。
-
懦懦
懦懦柔弱无力状。《灵枢·五变》:“皮肤薄而其肉无(目囷),其臂懦懦然。”
-
肩内俞
肩内俞为经外奇穴名。见《腧穴学概论》。位于肩髃与云门连线中点直下1寸处。主治肩臂疼痛不举。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坚疝
坚疝病名。腹部肿物而疼痛之病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腹中气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者,名坚疝。”亦名癥疝,见该条。
-
蚘虫病
蚘虫病病名。蚘通蛔。即蛔虫病。出《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详蛔虫病条。
-
黑砂瘤
黑砂瘤病名。瘤肿之一种。出《外科正宗》卷二。瘤多生于臂腿等处,大小不等,以手捏起,内有黑如沙之内容,软硬不一。宜用针刺破瘤体,剔去其中黑砂,或以手术摘除。
-
骨火丹
骨火丹病名。小儿丹毒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证见丹之初起,渐从臂发,其色由正赤转变为黑色,甚则见骨者。治可用蒜捣烂厚敷患处。其余可参见丹毒及附骨疽条。
-
大肉陷下
大肉陷下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指脾气衰败而见肩臂股胫等处肌肉显露,瘦削如脱尽之证。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及恶液质病人。
-
曲䐐
《证治准绳·疡医》:“凡脚腨及曲 中痒,搔则黄水出,名风疽。”肘指由肱骨的远端和前臂的尺骨、桡骨的近端而构成的肘关节。《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
卫臂散
《外科医镜》:方名:卫臂散组成:黄耆1两(生),当归5钱,防风1钱,白芥子3钱,白芍5钱,茯苓5钱,熟地5钱,枸杞3钱,薏苡仁3钱。主治:两臂生痈已溃。用法用量:水煎服。
-
贴药芫花散
方出《得效》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五四引《经验良方》:方名:贴药芫花散组成:芫花根。主治:臂腿间忽一两点痛,著痛不可忍。用法用量:米醋调,随大小敷之。贴敷不住,须以纸花覆其上,用绢帛扎定。制备方法:上为末。
-
平行律
平行律是不同类群的动物,由于生活在极为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对等的器官出现了相似的性状,这个现象称为平行律。例如有袋目的大袋鼠和啮齿目的跳鼠都过地面跳跃的生活,因此都具有适应跳跃生活的较长的后肢,以及其尾有支持身体的作用;
-
锡克人
锡克人(Sikhs)南亚印度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另有部分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伊朗、阿富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斐济。原信印度教。因强烈的宗教意识和较活跃的政治组织,锡克人正在形成一个单独民族。现代锡克人男人都蓄发、挽髻、插梳、戴臂镯、佩匕首、穿围裤、留大胡子、缠头布。
-
舒心平血功
舒心平血功是当代气功师张广德等融合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十二练手、太极拳等功法编创的套路功法,主要用于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分闻鸡起舞、白猿献果、金象卷鼻、上工揉耳、捶臂叩腿、枯树盘根、平步连环等七式。
-
十六部
十六部出自《素问·调经论》。1.十六部指手、足经脉十二,蹻脉二,督脉一,任脉一,共十六部。2.十六部指手足二,九窍九,五脏五,共十六部。3.十六部指两臂,两肘,两腘,两股,身之前后左右,头之前后左右。
-
顶旁二线
顶旁二线为头针刺激区名。位于顶旁一线外侧,距督脉2.25寸。自正营穴起沿经线往后刺2寸。主治肩臂、手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
循
循为经络学名词。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经脉沿着某一部位行走称循。《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循臂内上骨下廉。”
-
力劈华山
力劈华山为一种推拿练功的方法,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交叉于胸前,缓缓向两侧分开,肘部微屈,四指并拢,两臂同时用力上下劈动。
-
肘外辅骨
肘外辅骨为人体部位名。指桡骨小头与肱骨外上髁的接合部。《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
-
腋灵
腋灵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肩前部,在左右腋窝前皱襞直上0.5寸,胸大肌之下缘处。垂臂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癫狂、痴呆等。一般直刺0.3~0.5寸。
-
大鹏展翅
大鹏展翅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臂向左右分开,翘掌用力推向两翼,然后钩掌收回,贴于腰际。
-
乌龙钻洞
乌龙钻洞为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仰掌置于腰部,两掌徐徐前推,旋臂使掌心朝下,边推边上身随势前俯,然后上身挺直,两掌收回至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