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脉法
概述:小儿脉法为诊小儿脉的方法。2.脉象主病。指法:指法:一指三部诊法,用左手握小儿手,对三岁以下的小儿,用右手大拇指按儿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三岁以下的小儿,除脉诊之外,更应注意形色、声音和诊指纹,按胸腹、头额等诊法。数为热,迟为寒,沉滑为痰食,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为滞。
-
中指脉法
中指脉法为诊小儿脉法。《幼幼新书》引《宝童》:“孩儿五七岁,五藏脉方现。中指两畔内,于中仔细看。左主五脏,右主热生惊,洪大主热,弦数主肝动风,七八至为息数和平。”临床可作辨证参考。
-
小儿药证直诀
概述:《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儿科著作,又名《钱氏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真诀》,三卷。卷上为脉证治法,共载小儿脉法、诊断、儿科五脏病、急慢惊风、疮疹、伤风、吐泻、咳嗽、疳积、虫癖、杂证等常见小儿疾病的诊候及方论81篇;将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去附桂成六味地黄丸而作为培补小儿阴精的第一方剂;
-
脉诀采真
《脉诀采真》脉学著作。三卷(即《科溥集》卷一-三)。清末王鸿骥编于1909年。作者将黄蕴兮《脉确》一书内容列于篇首,以为先导,兼采诸家脉学有关专题论述于后,并附妇人、小儿脉法。现存初刻本。
-
小儿药证真诀
《小儿药证真诀》为书名,即《小儿药证直诀》的别名,又名《钱氏小儿药证直诀》,三卷。卷上为脉证治法,共载小儿脉法、诊断、儿科五脏病、急慢惊风、疮疹、伤风、吐泻、咳嗽、疳积、虫癖、杂证等常见小儿疾病的诊候及方论81篇;将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去附桂成六味地黄丸而作为培补小儿阴精的第一方剂;
-
全幼心鉴
《全幼心鉴》为儿科著作。卷1总论儿科医生之守则,服药须知,小儿的生理、血气、禀赋、保育、调理以及面部与手部望诊等;4分论小儿诸病(以内科病证为主,包括痘疹),并附录《小儿明堂灸经》。书中除“选古方效用今日者”(见自序)予以汇集说明外,对面部及虎口三关、指纹望诊作了较细致的描述,并附图40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