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狐臭
狐臭病名。出《肘后救卒方》。又名胡臭、腋臭、腋气。因湿热郁结于腠理汗孔所致,或因遗传所获。证见患者腋下多汗,所泌之汗有特异之臭味,因似狐狸施放之臭味,故名狐臭,因胡人多有此证,又称胡臭等。证治可参见体气条。
-
汗腺
皮肤中简单的单管腺。自分泌部向上延伸至表皮部分称为导管。出汗是哺乳动物调节体温的重要方式。分布在腋下、乳晕、阴部及肛门周围等处的汗腺较大,称为大汗腺,其分泌物为较浓厚的乳状物,其中含有脂类物质及水。有的人大汗腺分泌功能较正常人旺盛,其腋下等处汗液产生狐臭味,即为(局限性)臭汗症或狐臭患者。
-
豆腐柴属
中文名豆腐柴属拼音名doufuchaishu拉丁名Premna中国植物志65(1):81描述PremnaL.豆腐柴属,马鞭草科,约20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45种,产西南部至台湾,但主产地为西南部,有些种类如豆腐柴P.microphyllaTurcz.根、茎、叶入药,清热解毒,消肿止血。果为一小核果,核硬,骨质。
-
长柄臭黄荆
拼音名:Ch nɡBǐnɡCh uHu nɡJīnɡ别名:狐臭柴、斑鸠占来源:马鞭草科长柄臭黄荆PremnapuberulaPamp.,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陕西、湖北、湖南、西南。性味:辛、微甘,平。功能主治:清湿热,调经解毒。主治月经不调(经期推后),风湿关节炎,水肿。外用治无名肿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儿腋气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腋气者,血气不荣,腋下有孔,一如毛孔而稍大,臭秽之气,从其中出…其症腋下汗腺有特殊臭气,其他如乳晕、脐部、外阴、肛周亦可发生,大部分患儿同时伴有油耳症状。治用密佗僧研末加冰片外涂,或用龙眼核十二枚和胡椒五十四枚研末外扑。又名狐臭、胡臭。多由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
-
胡臭
胡臭病名。腋下汗出而有特异之臭味者。出《肘后救卒方》卷六。即狐臭。详该条。
-
太阴阳
太阴阳为奇穴掖门之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参见“掖门”:掖门为经外奇穴名。位于腋中线上,当腋窝下1寸处,举臂取之。主治诸风惊妄、呃逆、狐臭、瘰疬等。一般艾炷灸3~
-
上肢点
上肢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江苏中医》。位于鼻翼外侧之鼻底处,与鼻尖端上缘相平。主治上肢关节痛。为尺桡骨取钢板术、断肢再植术、腋狐臭切除术的针麻用穴。一般针0.1~0.2寸,待针感鼻部有酸、胀时,再予通电诱导20分钟。
-
牛脂
《*辞典》:牛脂:出处:《纲目》拼音名:Ni Zhī来源:为牛抖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脂肪。功能主治:《纲目》:治诸疮,疥癣,白秃。附方:①治渴利:生栝楼根(去皮,细切)十斤,黄牛脂(碎切,一合半,锅内慢火煎令消,滤去滓)。(《圣济总录》栝楼根煎)②治狐臭:牛脂和胡粉三合,煎令可丸,涂腋下。
-
田螺散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组成:大田螺2个。主治:狐臭。须臾狐气上冲,恶心欲吐,却以感应丸1帖并神保丸3丸,同用温汤送下,令泻即愈,2服断根。附注:《医统》引《经验方》本方用大田螺一枚,清水养之,俟靥开,以巴豆肉一粒,针挑纳螺口中,即放盏内,夏日过宿,冬月五七宿,自然成水。治体气,取水搽腋下,永绝其根。
-
太阳阴
太阳阴为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掖门为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掖门在掖下攒毛中一寸,名太阳阴,一名掖间。灸五十壮,主风。”《千金翼方》作腋门。位于腋中线上,腋窝下1寸处。主治诸风惊妄、呃逆、狐臭、瘰疬等。或艾条灸5~
-
蝉壳膏
处方:蝉壳49枚,乌梅7枚(去核,微炒),绿矾1两,茧卤1合,青古钱7文,杏仁7枚(汤浸,去皮)。制法:上药除钱外,为极细末,入卤中调之。功能主治:血气蕴积,成狐臭。用法用量:先以皂荚水洗,拭干,用钱腋下摩之,候热稍拔去腋下毛,即以药涂之,仍用腻粉覆其上。2-3度便愈。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
体气散
处方:石绿9克轻粉3克制法:上二味,研末。功能主治:治狐臭,体气。用法用量:醋调涂。摘录:《仙拈集》卷四
-
青羊脂粉
《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方名:青羊脂粉组成:胡粉、铜青各等分。主治:狐臭。用法用量:先以盐汤洗两腋下,及着药,且淋洗,又以青羊脂和敷。数日愈。
-
腋下穴
腋下穴经外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噫哕膈中气闭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壮。”《类经图翼》列作经外穴,名腋下穴。定位在腋中线上,腋窝直下1.5寸处。主治噫哕,胸膈满闷,狐臭,及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腋下
概述:腋下:1.经外奇穴名;2.人体部位名。出《备急千金要方》。《类经图翼》列作奇穴。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腋窝下1.5寸处。主治狐臭、肋间神经痛等。一般斜刺0.3~指胳肢窝及其下面的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
-
腋气
概述:腋气:1.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位于腋窝腋毛中点。主治腋臭。一般灸3壮。腋部分泌物奇臭之病证。出《外科大成》卷二。
-
体气
体气病证名。人体局部汗腺分泌一种有特异气味之病证。该证多因遗传或湿热内郁所致。所发多见于腋窝,其他如脐窝、外阴、肛围、腹股沟或乳晕等处亦有所见。证见局部之汗腺分泌物带有特有之汗臭味,或如狐臭,严重者可在较远处即可闻知。治宜常以五香散(《外科正宗》方)擦之,或用枯矾粉干扑,或密陀僧散加枯矾粉外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