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肾虚水泛
肾虚水泛为病机。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若肾阳虚弱不能主水,则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量少,同时也影响脾的运化,不能温化水湿,留溢肌肤,致水湿泛滥形成水肿。症见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尿量减少、腰痛酸重、畏寒肢冷、心悸气促、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等。常见于慢性肾炎、肾变性等。治宜温肾利水。
-
气虚水停
气虚水停为病机。参见气化不利、肺移寒于肾、脾虚湿困、肾虚水泛:气化不利为病机。又称气化无权。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而引起水液代谢功能障碍,致痰饮内停,水湿不化,小便不利等症。《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治宜健脾利湿。
-
小儿肿满
概述:小儿肿满为病证名:1.水气流溢于皮肤而致的水肿;2.水肿病而兼见脘腹胀满者。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肾气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肌肤,故令肿满。”肿自下而起者,由于肾虚水泛,或因脾气受湿,宜渗利之,宜五苓散加防己、槟榔。
-
命门火衰
命门火衰即肾阳虚衰,又称肾阳衰微、下元虚惫、真元下虚。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动则气喘,腰膝酸冷,四肢清冷,腹大胫肿,黎明前泄泻,癃闭或夜尿频数,尺脉沉迟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有温煦形体,蒸化水液,促进生殖发育等功能。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化无权,可导致畏寒肢冷,性机能衰退和水邪泛滥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