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经
概述:大肠经:1.手阳明大肠经的简称;本经从食指桡侧端商阳开始,沿着食指桡侧缘,出于第一、二掌骨间的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阳溪,沿前臂桡侧到达肘横纹外侧端的曲池,向上沿上臂外侧前缘,到肩峰前边的肩髃,再向上交会于项部的大椎,向前下进入锁骨上窝,络于肺脏,下贯膈肌,属于大肠;
-
手阳明经络现象
如果针刺一侧手三里或合谷,同时测定两侧大肠经各穴的痛阈,痛阈提高最显著的仍然是本经各穴,对侧大肠经穴及对照穴的痛阈提高很少。并观察到,大肠经在肘髎穴处向外偏曲,在头面部走向对侧迎香,商阳穴与肺经的列缺穴、迎香穴与胃经的承泣穴连接,巨骨穴与小肠经的秉风穴及督脉的大椎穴交会。
-
子午流注推拿法
在流注推拿中,如该经脉或脏腑病变为实证,在主经上可逆推,在主穴上可重泻,其他经脉、经穴上可施以补法;临床上可以通过推拿手法以开穴通闭穴之法连通经脉。其中肺经、心包经、心经、肾经、脾经、肝经为里传表。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为表传里,气血流注从外行内,疾病的生变,~
-
大肠筋
概述:大肠筋为推拿穴位名,出自《幼科推拿秘书》。能治泄泻,止痢疾。《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论诀秘旨》:“若治痢疾并水泻,重推大肠经一节。”男位于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女则在食指远端指骨的腹面:大肠经于男子位于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女则在食指远端指骨的腹面(《小儿按摩经》)。
-
红曲
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的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中医大辞典》·红曲:红曲为中药名,出自《饮膳正要》。功能主治:功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透明,无色或淡红色,(5.5-6)μm×(3.5-5)μm。枝端可见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1.《本草经疏》:无积滞者勿用,又善破血,无瘀血者禁使。
-
十大功劳根
概述:十大功劳根出《植物名实图考》,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的根。4.5cm,顶生小叶较大,有柄,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反卷,每边有2-8枚大的刺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大肠经”十大功劳根的功效和主治:十大功劳根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
塌菜
概述:塌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塌棵菜,古称乌金白,具有疏肝健脾、滑肠通便的功效,治肝脾不和、饮食积滞、脘腹痞胀、纳呆、便秘。茎生叶长圆状卵形或宽披针形,全缘或呈微波状,叶面平展,基部抱茎。2枚稍短,长雄蕊长2.5-3mm,短雄蕊长2-2.5mm;长角果长圆柱形,长2-4cm,果瓣扁平,中脉及网状侧脉明显,先端具短而粗的喙。
-
气纳三焦
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井(金)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水)穴前谷,戊寅时开胃经输(木)穴陷谷,庚辰时开大肠经经(火)穴阳溪,壬午时开膀胱经合(土)穴委中(如甲日于甲戌时开胆经井穴,丙子时取小肠经荥穴,戊寅时取胃经输穴,庚辰时取大肠经经穴,壬午时取膀胱经合穴,至甲申时重见甲,取三焦经荥(水)穴)。
-
荞麦
荞麦花粉的水提取液具有和硫酸亚铁相似的抗缺铁性贫血作用,饮用水提取液35d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主要脏器未见损害[7]。大肠经功能主治健脾消积;主肠胃积滞;2.《本草求真》:荞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指的是荞麦面气味甘平而寒。
-
鲫鱼
鲫鱼(鲤科)Carassiusauratus鲫鱼又名鲋鱼,别称喜头,为鲤科动物,产于全国各地。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尤其是活鲫鱼汆汤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比拟的作用。
-
主客配穴法
主客配穴法又称原络配穴法。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其具体配用见下表:原络配穴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原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络偏历列缺公孙丰隆支正通里大钟飞扬外关内关蠡沟光明
-
原络配穴法
指原穴与络穴相配伍使用的配穴方法。又称主客配穴法。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其具体配用见下表:原络配穴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原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络偏历列缺公孙丰隆支正通里大钟飞扬外关内关蠡沟光明
-
主客原络配穴法
主客原络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指取主病经的原穴为“主”,再配用与其相为表里经脉的络穴为“客”。适用于该脏腑经络病。如肺经有病,取本经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大肠经有病,取本经原穴合谷,配以肺经的络穴列缺,余类推。
-
主客
概述:主客:1.运气术语;2.脉学名词;《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针灸配穴中称主要穴为“主”,相配伍穴为“客”。如八脉交会穴中,内关与公孙、后溪与申脉、外关与临泣、列缺与照海相配合应用。主客原络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如肺经有病,取本经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
-
海松子
《*辞典》:海松子: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HǎiSōnɡZǐ别名:松子(《海药本草》),松子仁(《本草衍义》),新罗松子(《纲目》)。附方:①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及五脏劳伤,咳嗽吐痰,骨蒸盗汗,心神恍惚,饮食不甘,遗精滑泄:松实仁八两,麦门冬(不去心)一斤,金樱子、枸杞子各八两,熬膏,少加炼蜜收。
-
木耳
性味归经:甘,平。治咯血,吐血,衄血,肠风,血痢,崩漏,痔血,产后血虚,便秘,腰酸,痹痛,高血压病。药理作用:木耳可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升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促进生长、延缓衰老、抗炎、抗辐射、抗生育、抗肿瘤等作用。木耳的食疗作用: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
-
番泻叶
番泻叶的功效与主治:番泻叶具有泻热导滞,消食利水的功效,治热结便秘,产褥期便秘,积滞腹胀,水肿胀满;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3)取本品粉末1g,加稀乙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吸取上清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市使溶解,用石油醚(60~
-
柿子
柿子的别名米果、猴枣、镇头迦柿子的营养价值1.柿子能有效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起到润肺生津的作用;柿蒂有降逆止作用;"⑤《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柿子浸出液制成无菌水溶液(每2毫升含柿子0.6克),于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穴行穴位注射。
-
乌梅肉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去核取乌梅肉、炒炭、醋蒸等。涩肠止泻;钩虫病(《中华本草》)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的功效。1.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烦渴,蛔虫病腹痛,便血,尿血,血崩,遗尿,带下不止。醋乌梅功用与生乌梅相似,但收敛固涩作用更强,尤其适用于肺气耗散之久咳不止和蛔厥腹痛。
-
炒决明子
决明子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角膜溃疡,头痛眩晕,肝阳上亢的高血压,高脂血症,习惯性便秘。生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如治疗肝火上冲,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的决明子汤(《圣济总录》)及风热上扰而致目痒、红肿疼痛的清上明目丸(《万病回春》)。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结合型蒽醌,炒决明子仅为生品的26.4%。
-
北豆腐
2.豆腐内含植物雌激素,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不被氧化破坏,常食可减轻血管系统的破坏,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是更年期妇女的保护神;2.豆腐不可过食,过食则腹胀、恶心,可用菠萝解。有益中气,和脾胃,健脾利湿,清肺健肤,清热解毒,下气消痰之功效;北豆腐做法指导1.南豆腐细嫩,适宜于烧、烩和做汤;
-
南豆腐
北豆腐用石膏较多,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88%。2.豆腐内含植物雌激素,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不被氧化破坏,常食可减轻血管系统的破坏,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是更年期妇女的保护神;有益中气,和脾胃,健脾利湿,清肺健肤,清热解毒,下气消痰之功效;润燥生津,用于消渴、乳汁不足等症;
-
椰子水
概述:椰子汁为棕榈科植物椰树的果实椰果的抽取汁液。椰汁还有强心、利尿、驱虫、止呕止泻的功效。椰子水的食疗功效:椰子味甘、性温、无毒,入胃、脾、大肠经;具有止消渴,益发令黑(需涂头)、补益脾胃、生津利水、杀虫消疳之功效;可用于治吐血水肿、去风热、暑热烦渴、吐泻伤津、浮肿尿少、小儿疳积、绦虫等症。
-
白胡椒
概述:白胡椒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胡椒药材之一种。性味归经:辛,热。1.治脘腹冷痛,寒痰食积,呕吐,泄泻,冷痢,内服:煎汤,1.5~小儿哮喘,研粉布肺俞穴,膏药封贴;2.胡椒性温热,善于温中散寒,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可促使发汗,治疗风寒感冒;
-
胡椒粉
概述:胡椒为热带植物胡椒树的果实,主要产在印度、越南、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国,我国广东省海南岛也有生产。3.胡椒性温热,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治疗风寒感冒;胡椒粉的食疗功效:胡椒味辛、性热,入胃、大肠经;1.温中散寒:用于胃寒所致的胃脘痛、呕吐、以及腹冷所致的泄泻、肠鸣;
-
朴硝
概述:朴硝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皮硝。性味归经:苦、成,寒。入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泻热,通便,软坚。1.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2.治小儿食积,外敷脐部;乳痈初起及哺乳妇断奶,敷乳房;目赤肿痛,取溶液点眼;化学成分:本品主含含水硫酸钠,常有氯化钠、硫酸钙、硫酸镁等杂质。
-
戒烟穴
戒烟穴即甜美穴。甜美穴是指最近国外学者报告在腕部发现戒烟新穴,位置在肺经列缺与大肠经阳溪之间,距解剖鼻烟壶茎突边缘约一拇指的柔软处,命名为甜美穴。取其戒烟才真正尝到甜美之意。
-
刀剪药
概述:刀剪药为中药名,出自《河北药材》,即《本草图经》记载的拳参之别名。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入肺、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散结。主治:1.治热病惊痫,肝炎,细菌性痢疾,肠炎,慢性气管炎,淋浊带下,痔疮出血,子宫出血。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
大芸
别名:地精、大芸、金笋、寸芸来源及产地: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Y.C.Ma的带鳞片的肉质茎。性味归经:甘、咸,温。润肠通便。化学成分:本品含有肉苁蓉含抗衰老活性成分,如D-甘露醇、肉苁蓉多糖,还含雄性激素样活性成分如甜菜碱、洋丁香酚苷,还含β-谷甾醇、肉苁蓉苷、海胆苷和多种氨基酸等。
-
大活血
别名:血藤、大活血、大血通、血木通来源及产地: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的茎藤。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1.治肠痈,乳痈,风湿痹痛,四肢酸楚,痢疾,经闭,痛经,钩虫病,蛔虫病。
-
大洞果
概述:大洞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肺,利咽,润肠通便,解毒。治肺热干咳,咽喉燥痛,声音嘶哑,骨蒸内热及吐、衄、便血,时行赤眼,风火牙痛,热结便秘。胖大海素能改善黏膜炎症,可减轻痉挛性疼痛,可用于治疗前列腺炎、尿道炎、子宫及附件炎和月经不调等。
-
大海子
概述:大海子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入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肺,利咽,润肠通便,解毒。治肺热干咳,咽喉燥痛,声音嘶哑,骨蒸内热及吐、衄、便血,时行赤眼,风火牙痛,热结便秘。胖大海素能改善黏膜炎症,可减轻痉挛性疼痛,可用于治疗前列腺炎、尿道炎、子宫及附件炎和月经不调等。
-
大黄藤
概述:大黄藤为中药名,出自《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为《本草图经》记载的黄藤之别名。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入心、肝、膀胱、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便。①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黄疸,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热郁便秘,风湿疼痛,泌尿道感染,妇科炎症。②治热毒疮疖,鲜品捣敷。
-
寸芸
概述:寸芸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归经:甘、咸,温。润肠通便。治阳痿,早泄,遗精,不孕,遗尿,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血枯便秘。化学成分:本品含有肉苁蓉含抗衰老活性成分,如D-甘露醇、肉苁蓉多糖,还含雄性激素样活性成分如甜菜碱、洋丁香酚苷,还含β-谷甾醇、肉苁蓉苷、海胆苷和多种氨基酸等。
-
上牙床
上牙床为上列齿的牙床。牙床又称牙槽,牙齿根部着床于其中,故称。包括牙周膜、牙龈、牙槽骨等组织。有上下牙床之分。具有固定牙齿的作用。阳明胃与大肠经循行于此。《医学入门》:“以牙床属胃,牙齿属肾。”
-
山枣参
别名:酸赭、山枣参、山红枣根、黄瓜香、血箭草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S.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YüetLi的根。1.治肠风下血,血痢,尿血,崩漏,痔疮出血,吐血,衄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带。地榆炭煎剂使兔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缩短。
-
川参
化学成分:本品含苦参皂苷Ⅰ-Ⅳ、大豆皂苷Ⅰ,还含右旋苦参碱、右旋氧化苦参碱,右旋槐花醇、左旋槐果碱、左旋臭豆碱、左旋甲基金雀花碱等生物碱,以及苦参黄酮(Kurarinone)、苦参黄酮醇(Kurarinol)、苦参查耳酮(Kuraridin)、苦参查耳酮醇(Kuraridinol)、红车轴草根苷、去甲脱水淫羊霍素、异脱水淫羊霍素等。
-
川黄柏
概述:川黄柏为中药名,出自《得配本草》。性味归经:苦,寒。1.治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痔疮,足膝肿痛,湿热痿痹,阴虚火旺,骨蒸劳热,梦遗滑精。运用:黄柏果实名黄波罗果,有止咳祛痰作用。黄柏树皮含小檗碱、黄柏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蝙蝠葛壬碱等生物碱,并含黄柏内酯(Obaculactone)、β-谷甾醇等。
-
川槿皮
即《本草纲目》记载的木槿皮。别名:川槿皮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茎皮或根皮。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入肝、脾、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止痒。1.治黄疸,痢疾,肠风泻血,肺痈,肠痈,赤白带下。化学成分:茎皮含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铁屎米酮。根皮含鞣质、黏液质。
-
子芩
概述:子芩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黄芩之新根。性味归经:苦,寒。1.治温病发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高血压病。黄芩苷对动物有抗炎、抗变态反应,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煎剂、酊剂、黄芩苷元及汉黄芩素有利尿作用。
-
马齿菜
概述:马齿菜为中药名,出自《太平圣惠方》,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马齿苋之别名。别名:马齿菜、五行草、安乐菜、酱瓣豆草来源及产地: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的全草。1.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百日咳,肺痈,乳腺炎,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湿脚气,钩虫病,白带,崩漏,便血,痔血。
-
马雹儿子
概述:马雹儿子为中药名,出自《濒湖集简方》,为《药性论》记载的王瓜子之别名。性味归经:酸、苦,平。入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凉血。治肺痿吐血,黄疸,痢疾,肠风下血。化学成分:种子含α,β-二氨基丙酸、γ-胍基丁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还含脂肪油,油中有栝楼酸、亚油酸、油酸等。
-
马蹄决明
概述:马蹄决明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决明子之别名。入肝、肾、大肠经。化学成分:小决明种子含蒽醌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6-甲醚、美决明子素(Obtusifolin)、决明素(Obtusin)、橙黄决明素(Aurantio-obtusin)、甲基决明素(Chrysoobtusin)及大黄酚-9-蒽酮等,还含胡萝卜素。
-
木檽
概述:木檽(ruǎn)为中药名,出自《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木耳之别名。产四川、福建等地。性味归经:甘,平。入胃、大肠经。功能主治:益气,凉血,止血。治咯血,吐血,衄血,肠风,血痢,崩漏,痔血,产后血虚,便秘,腰酸,痹痛,高血压病。
-
五行草
概述:五行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马齿苋之别名。别名:马齿菜、五行草、安乐菜、酱瓣豆草来源及产地: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的全草。1.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百日咳,肺痈,乳腺炎,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湿脚气,钩虫病,白带,崩漏,便血,痔血。
-
支连
概述:支连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黄连之别名。性味归经:苦,寒。2.治湿热内蕴的痞满,呕逆,泻痢。3.治心火亢盛的心烦失眠,吐血,衄血,胃热消渴;化学成分:本品含小檗碱、黄连碱(Coptis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木兰花碱、药根碱、掌叶防已碱、阿魏酸、黄柏酮、黄柏内酯等。
-
牛参
化学成分:本品含苦参皂苷Ⅰ-Ⅳ、大豆皂苷Ⅰ,还含右旋苦参碱、右旋氧化苦参碱,右旋槐花醇、左旋槐果碱、左旋臭豆碱、左旋甲基金雀花碱等生物碱,以及苦参黄酮(Kurarinone)、苦参黄酮醇(Kurarinol)、苦参查耳酮(Kuraridin)、苦参查耳酮醇(Kuraridinol)、红车轴草根苷、去甲脱水淫羊霍素、异脱水淫羊霍素等。
-
牛舌大黄
概述:牛舌大黄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羊蹄之别名。别名:鬼目、土大黄、牛舌大黄、野菠菜来源及产地:蓼科植物羊蹄RumexjaponicusHoutt.等的根。性味归经:苦,寒。功能主治:清热通便,凉血止血,杀虫止痒。3.治急性乳腺炎,疖肿,外痔,捣烂敷或煎水洗头风白屑,研末羊胆汁调涂;
-
毛姑朵花
概述:毛姑朵花为中药名,出自《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头翁之别名。别名:野丈人、白头公、毛姑朵花、老白毛、猫爪子花来源及产地: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性味归经:苦,寒。入胃、大肠经。1.治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温疟,鼻衄,痔血,白带。3.治滴虫性阴道炎。
-
凤尾蕨
概述:凤尾蕨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凤尾草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multifidaPoir.的全草或根。性味归经:淡、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1.治湿热痢,泄泻,黄疸,淋浊,带下,鼻衄,吐血,尿血,便血,崩漏,感冒发热,咽喉肿痛,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