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伸
拔伸医疗技术名。膝关节拔伸法的作用与应用:滑利关节,本法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及膝关节交锁复合手法的准备手法。颈部拔伸法,有两种操作方法:坐位颈部拔伸法:操作要领:坐位颈部拔伸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在其后,以双手拇指顶住枕骨后方(亦可置于风池穴上),用两前臂分别压在患者两肩。
-
拔伸法
拔伸医疗技术名。膝关节拔伸法的作用与应用:滑利关节,本法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及膝关节交锁复合手法的准备手法。颈部拔伸法,有两种操作方法:坐位颈部拔伸法:操作要领:坐位颈部拔伸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在其后,以双手拇指顶住枕骨后方(亦可置于风池穴上),用两前臂分别压在患者两肩。
-
伤科、正骨推拿疗法
伤科、正骨推拿疗法包括王子平医师的伤科推拿法、刘绍南的伤科十七法、黄乐山教授的正骨推拿法、葛长海老医师的中医正骨手法、扳法推拿和伤科背法等六种疗法。(13)扳颈法:病人取坐位,医生跪立或站立其后,一掌压病人头顶(左向扳时右掌压于头顶,右向扳时则相反),向前后左右进行扳动;按摩时搽舒活酒。
-
腰椎间盘突出症
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是指腰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由此压迫、刺激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4.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2)拔伸推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先用拇指或肘尖点压腰阳关、肾俞、居髎、环跳、承山、委中及阿是穴,以解痉止痛。
-
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是指腰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由此压迫、刺激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4.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2)拔伸推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先用拇指或肘尖点压腰阳关、肾俞、居髎、环跳、承山、委中及阿是穴,以解痉止痛。
-
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为骨伤治法之一。用手的动作,治疗骨折、脱臼及软组织损伤的方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总结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今有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按摩推拿、夹挤分骨、折顶回旋等中西医结合新八法。
-
踝关节扭伤
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选穴:承山、昆仑、足三里、太溪、绝骨、解溪、太冲。②患者正坐,医者坐其对面,用一手由内侧握住患足足跟部,拇指按压于伤处,另一手握住足跖部,作踝关节环转摇法,在拔伸状态下将足内翻后背伸,按压伤处的拇指则用力向下戳按。
-
椅当
椅当正骨器械之一。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肩甲骨出,相度如何整,用椅当圈住胁,仍以软衣被盛簞,使一人捉定,两人拔伸…”具体操作为:让患者侧坐于椅上,把椅当置于患侧腋下,患肢垂于椅当外,一人固定患者于椅上,医者两手持患腕向上部拔伸,然后一手紧握患肘上部并使之屈肘内收,如有滑动感即已复位。
-
拔伸牵引法
拔伸牵引法医疗技术名。现代中西医结合总结之整骨八法之一。本法集中中医正骨手法之拔伸与西医骨科牵引法之优点而成。其法是用手或器械在患部进行拔伸牵引,根据伤情确定施术之方案,以利骨折移位、关节脱臼之整复。对克服肌肉收缩之拉力,矫正骨折重迭移位,恢复肢体正常位置,其效果优于单用中医或西医方法者。
-
桡、尺骨干双骨折
水煎服,每日1剂。(2)外用方:接骨膏(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五加皮2份,地龙2份,乳香1份,没药1份,土鳖虫1份,骨碎补1份,白及1份。(2)外用方: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金银花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
-
折顶回旋法
概述:折顶回旋法,医疗技术名。折顶回旋法用于有明显重叠移位的截断骨折,经拔伸牵引等手法不能复位时。如果两骨断端间软组织嵌入,或背向移位之斜行骨折,则应两手分别握住骨折之远近两端,按其原来骨折移位之方法,作逆向回转,促使两断端之骨面相合。施行本手法时,须谨防损伤神经血管。
-
伸屈法
伸屈法为推拿手法名。是指通过拔伸牵拉或屈曲折返活动,帮助受限关节被动运动的手法。
-
手指脱骱
手指脱骱为病名。多因跌仆、扭打而引致。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凸出畸形,活动受限。一般手法为术者两手紧握脱臼指之远端,向外拔伸牵引,并用力缓缓将突出之骨端捏正以复其位,然后予以固定数日肿消者即愈。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云南白药等,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以海桐皮汤外洗,并进行屈伸锻炼。
-
手指平推扣拨法
手指平推扣拨法为推拿方法之一。简称指拨法。另一手握住病员肢体进行拔伸、旋转活动,或嘱其自作弯腰、抬腿、踏步等动作,使该最痛点转变为不痛或稍痛时,医者拇指向下、向外轻柔地平推数下。然后嘱病员重复前次活动,再找出最痛点,按同法施术。适用于落枕、漏肩风、肩背痛、腕指腱鞘炎、踝关节扭伤等软组织损伤疾患。
-
割开捺骨
割开捺骨骨折手术整复法之一。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皮破骨出差爻,拔伸不入,撙捺相近。争一二分,用快刀割些捺入骨……用墨龙散贴疮之四周,肿外留疮口,别用风流散填。”并宜施行类缚固定如法。
-
肩关节摇法
摇法是活动关节的一种方法,有调和气血、滑利关节等作用。缓慢地摇动又称运法,大幅度地转摇又称盘法。肩关节摇法的作用与应用:肩关节摇法具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解除粘连的作用。用于治疗肩关节扭挫伤、肩部腱鞘炎、肌腱炎、肩关节周围炎等。
-
足牮法
足牮法医疗技术名。肩、髋关节脱臼以足蹬整复之方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其法因肩、髋关节之不同,或左、右不同而有差异。以右肩关节脱臼为例:令患者仰卧,术者面对患者坐于伤侧,将右脚跟部放置于患侧之腋窝内,并用双手紧握患者右腕,配合足牮对抗拔伸牵引,使脱位之骨恢复原位。其他关节以此类推。
-
捺正
捺正正骨手法之一。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具体实施时,医者应以一手或双手在拔伸的基础上,将患者骨折断端、或关节脱位外突之骨按回原位,从而使骨折后骨断端所产生的分离、重叠、成角畸形、侧方移位及关节脱位等情况得到矫正。
-
绢片
绢片正骨辅助器械之一。《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凡拔伸捺正要软物,如绢片之类奠之。”相当于今之压垫。可用于骨折伤等疾患的辅助治疗。
-
抖法
概述:抖法为推拿手法,又称颠法。操作方法是用双手或单手紧握患者伤损肢体之远端受伤部位,用力拔伸之同时,进行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之颤抖动作,操作要轻柔,动作要适度,不可强行超生理范围之抖动,使患者僵硬之肌肉宽松,关节滑利。多用于腰、肩、肘等关节处之软组织损伤,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与康复。
-
布巾兜提法
布巾兜提法为伤科治疗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头与桌面平,医者坐于桌上,双脚踏患者两肩,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交于左右耳部,并系于医者项部,双手上提,双脚下踏,借以徐徐拔伸使颈椎复原。
-
颈部扳法
扳法是用双手或借助身体其他部位(如膝部)或在助手的辅助下用力向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的一种被动运动方法。颈部扳法的作用与应用:颈部扳法有滑利关节,纠正解剖异常的作用。
-
手拽法
手拽法为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髋关节脱臼整复手法已见于《理伤续断方》、《永类钤方》等书。令患者坐下,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双手由患者腋下绕至胸前抱着不动,医者双手紧握患肢腿膝用力拔伸,如感到髋关节滑动声,即已复位。
-
挪手腕法
挪手腕法正骨手法之一。腕关节脱臼整复方法。见《陈氏秘传》。其方法步骤:如以右腕为例:患者应正坐仰掌,施术者以左手托捏伤臂固定不动,再以右手握其掌部,用力拔伸,如感觉有关节滑动声,即说明已复位。
-
小梯
小梯为医疗器械名。如梯状的正骨器械,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系用于整复肩关节脱臼之器械。整复时,先用小梯两具相对而立,以木棒一根从相对两梯间架起,其架起位置约与患者肩关节同高,并于木棒中间处用棉垫包裹垫好,置于患者病侧肩关节之腋下,医者紧握患臂拔伸捺下即复其位。
-
指拨推拿
指拨推拿是在穴位上进行手指平推和扣拨法以治疗伤痛病症的一种推拿方法。指拨推拿的特点:指拨推拿的基本特点是“以痛为腧,不痛用力”。然后再让病人稍微活动一下,以找出新的疼痛点,再按前法继续施术。指拨推拿的适用范围:指拨推拿适用于落枕、漏肩风、腰背酸痛、关节扭伤、风湿痹痛等。
-
内功推拿
内功推拿是以擦法为主要手法,并要求患者进行内功锻炼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其特点强调整体,以扶正为主,内练外治相结合。在操作中选择作用面大,疏导力强,刺激柔和温热,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的“擦法”为主,辅以拿、点、分、合、扫散、理、劈、抖、搓、运、拔伸、击等法。
-
端法
端法推拿手法名。用两手或一手拿定治疗部位,依据病情从下向上或从外向内用力托起。《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也。”本法大都在拔伸后进行。常用于落枕、轻度颈椎错位,以及部分骨折、脱位、伤筋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