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趾
小趾即第五足趾。
-
甲下外生骨疣
概述:甲下外生骨疣(subungualexostosis)呈单发性纤维性和骨性结节,从甲下趾骨远端突出,最常见于大拇趾,偶亦见于其他足趾端,特别是小趾。疾病名称:甲下外生骨疣英文名称:subungualexostosis别名:指甲下外生骨疣分类:皮肤科皮肤肿瘤结缔组织肿瘤ICD号:L60.8流行病学:甲下外生骨疣主要发生于12~
-
夜静
夜静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足小趾远侧趾节横纹腓侧端。左右计2穴。主治夜尿、夜盲、眼睛胀痛。一般直刺0.1~0.3寸。
-
(疒旁)疽
(疒旁)疽病名。即发于足背或足小趾后京骨穴等处之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其临床特点为,脓少,瘙痒。治可参见足发背条。
-
太阳经脚气
太阳经脚气为病证名,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膀胱经而成的脚气。症见头痛,目脱,项强,腰脊连体枢、循髀外出外踝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皆痛。若风胜者,自汗;寒胜者,无汗、痛甚;暑胜者,热烦;治宜发散,用麻黄左经汤等方。
-
肾疔
肾疔病名。《外科启玄》卷二。又名黑疔,系指生于肾经部位,足小趾、涌泉穴处之疔肿,证见寒热,面色(黑干),治宜解毒托里之剂,或加引肾经之品。另外,《外科真诠》卷下所述之肾疔,则系满天星疔之别名。
-
内至阴
概述:内至阴为经外奇穴名,出自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位置:位于足小趾内侧,距趾甲根角旁约0.1寸,与至阴穴内外相对处。功能主治:主治小儿惊风、晕厥、脏躁等。刺灸法:一般直刺0.l~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当施行知热感度测定法时,以本穴代替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测定温热值。
-
小趾尖
小趾尖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足小趾尖端。左右计2穴。主治难产、头痛、眩晕、消渴等。一般直刺0.1~0.2寸;可灸。
-
小趾次趾
小趾次趾为人体部位名,即足第四趾,又称次小趾。《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