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乳
概述:下乳(promotinglactation)为治法。又名催乳。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二。由于肝郁气滞而致缺乳,症现乳房胀满而痛甚,或身热,精神抑郁,治宜疏肝解郁,佐以通乳,方用下乳涌泉散加减(《清太医院配方》下乳涌泉汤:当归、川芎、山甲珠、王不留行、白芍、桔梗、甘草、通草、漏芦、青皮、柴胡)。
-
奶浆果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果实·《中华本草》·奶浆果: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NǎiJiānɡGuǒ别名:牛奶子、大山枇杷、大斑鸠食子、山枇杷、天枇杷、野枇杷、金樱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果实。剖开后花序托肉质,内壁上着生多数瘦果,包藏于花被内。治脾胃虚弱,缺乳。
-
木馒头
性味:甘。(《慎斋遗书》)⑦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博,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败樱(?(《局方》肠风黑散)⑧治久年痔漏下血:干姜、百草霜各-两,木馒头二两,乌梅、败棕、柏叶、油发各半两。
-
女娄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娄菜:拼音名:NǚL uC i别名:野罂粟[昆明]、罐罐花、对叶草、对叶菜[贵州]来源:石竹科女娄菜属植物女娄菜Melandriumapricum(Turcz.)Rohrb.,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健脾,利尿,通乳。花瓣5,白色,倒披针形,先端2裂,基部有爪,喉部有2鳞片;种子多数,细小,黑褐色,有瘤状突起。小儿疳积;
-
猪蹄汤
功效:通乳。用法用量:用猪蹄1只,水4碗煮之,去油滓,取清汤,入上药1分,作4份分开,煎10数沸,去滓温洗,恶肉随洗而下,即用神异膏贴之。附注:后药即蔷薇根皮、黄柏各三分,朴消、蛇床子各一分,甘草一分(炙),上为散。《传信适用方》卷三:方名:猪蹄汤组成:香白芷、甘草、独活、露蜂房、黄芩、赤芍药、当归。
-
人乳粥
处方:健康哺乳期妇女乳汁若干粳米50克酥油3克制法:先煮粳米粥,临熟去汤下乳,再煮片刻,加酥油调匀即可。功能主治:补虚养血,润肺通畅。治虚人便秘,症见身体羸瘦、面色少华、大便干燥者。摘录:《寿世青编》《寿世青编》卷下:组成:乳汁、酥油。主治:燥证。
-
王不留行
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能。王不留行生品长于消痈肿,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除去杂质,再晒干。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性味与归经:苦,平。
-
留行子
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能。王不留行生品长于消痈肿,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除去杂质,再晒干。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性味与归经:苦,平。
-
王不留
概述:王不留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王不留行之简称。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能。5月,果期5~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
关木通
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具缘纹孔导管大,直径约至328μm,多破碎,具缘纹孔类圆形,排列紧密;(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照上述方法测定,浸出物不得少于12.0%性味与归经:苦,寒。
-
炒王不留行
炒后质地松泡,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王不留行治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淋证,小便不利,睾丸炎、痈肿疔疮。治疗乳痈初起,红肿疼痛,可与蒲公英、瓜蒌、当归配伍,加酒煎服(《本草汇》)。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
-
炒王不留
炒后质地松泡,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王不留行治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淋证,小便不利,睾丸炎、痈肿疔疮。治疗乳痈初起,红肿疼痛,可与蒲公英、瓜蒌、当归配伍,加酒煎服(《本草汇》)。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
-
梗通草
《*辞典》:梗通草:出处:《饮片新参》拼音名:GěnɡTōnɡCǎo别名:白梗通(《本草正义》),野通草、气通草、水通草(《江苏中药名实考》)。生境分布:主产江苏、浙江等地。性味:①《本草正义》:味淡,气清。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下乳。①《饮片新参》:清化湿热,利水通淋。治鼻塞,明目,通关节。
-
漏芦
漏芦的功效与主治:漏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的功效:漏芦治乳痈,乳汁不通,流行性腮腺炎,疖肿,淋巴结结核。漏芦治风湿性关节炎,热毒血痢,尿血,血痔。(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通花根
《*辞典》:通花根:出处:《木草便方》拼音名:TōnɡHuāGēn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根。11月采挖。①《草木便方》:除热利水,通五淋,消水肿,利耳鼻,催生,下乳,明耳目。②《分类草药性》:治气胀,消食积,失音,补虚损,通大便。附方:催乳:通花根二两,土洋参二两,奶浆藤二两,鲜隔山撬一两。
-
乳牙早失
(3)多数乳磨牙早失:无论单侧或双侧多数乳磨牙早失将明显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妨碍颌骨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单侧咀嚼和前伸下颌用切牙咀嚼的习惯,可能造成单侧后牙反合或前牙反合。活动义齿式缺隙保持器,其结构与制作和一般的简单活动义齿类似,可设计双臂卡环,不用合支托以免妨碍牙槽高度的发育。
-
石钟乳
概述:石钟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钟乳石的别名。别名:石钟乳、滴乳石、鹅管石。性味归经:甘,温。入肺、肾经。功能主治:温肺,壮阳,下乳,制酸。主治虚劳喘咳,寒嗽,阳痿,腰脚冷痹,乳汁不下,脏塞腹痛,久泻不止,溃疡病胃酸过多。化学成分:主成分为碳酸钙,尚含少量的镁。
-
生乳丹
概述:生乳丹为方剂名,出自《傅青主女科》卷下方,即通乳丹。别名:生乳丹。组成:人参、黄芪各一两,酒当归二两,麦门冬五钱,木通、桔梗各三分,猪蹄二个。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功能补气养血,通经下乳。主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
-
奶米
概述:奶米为中药名,出自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王不留行之别名。别名:留行子、王不留、麦蓝子、大麦牛、奶米、王母牛。主产河北、山东、辽宁。性味归经:苦,平。入肝、胃经。功能主治:行血通经,下乳消肿。1.治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淋证,小便不利,睾丸炎、痈肿疔疮。2.治带状疱疹。
-
产后乳无汁
概述:产后乳无汁为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属缺乳范畴。辨证论治:气血亏虚者乳房无胀痛感,唇色淡白,面白,食少体倦。肝郁气滞者乳房胀满而痛,甚则身热,胸闷不舒,宜疏肝解郁通乳,用《清太医院配方》下乳涌泉汤(当归、川芎、山甲珠、王不留行、白芍、桔梗、甘草、通草、漏芦、青皮、柴胡)。
-
驼蹄羹
概述:驼蹄羹以鲜驼蹄为主要原料,具有养血平肝,利尿消肿,下乳的功效,适用于体质虚寒、风湿顽痹、筋骨萎软者。视蹄掌与骨分离时取出,将蹄掌装进汤盆,加入鸡汤、葱、姜、料酒等上笼蒸至蹄掌软烂,继而将驼蹄切成小丁粒状。炒锅内放入猪油,用葱、姜爆出香味,放入酱油少许,放入香菇丁,加鸡汤与驼蹄共煮。
-
催乳
催乳又称通乳、下乳。指用针灸或药物等治疗产后乳汁不下或乳汁全无、乳汁甚少。通常采用行气通络或补益气血的治法。多因女子气血虚弱,以致产后缺乳,症见乳汁全无,或有亦不多,乳房无胀痛感,面白唇淡,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亦有因肝郁气滞而致缺乳者,症现乳房胀满而痛甚,或身热,精神抑郁。方用下乳涌泉散加减。
-
钟乳石
钟乳石为碳酸盐类矿物钟乳状方解石的岩石。含量测定:取本品细粉约0.1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5ml,加热使溶解,加水150ml与甲基红指示液1滴,滴加氢氧化钾试液至溶液显黄色,再继续多加10ml,加钙黄绿素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的黄绿色荧光消失,并显橙色。9g,先煎。
-
下乳涌泉散
用量用法:口服:每日1袋,水煎2次,煎液混合,分2次服。《清太医院配方》之下乳涌泉散:方名:下乳涌泉散组成: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各一两,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五钱,穿山甲一两五钱,王不留行三两,甘草二钱五分。功能主治:《清太医院配方》之下乳涌泉散功在通经下乳。
-
母乳多颗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MuruduoKeli标准编号:WS3-B-2874-98处方:黄芪280g漏芦280g羊乳根560g王不留行224g制法:以上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80℃),静置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80℃)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粉3份,糊精1份,制成颗粒,干燥,过筛,即得。
-
生乳灵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功效:通经活络,下乳。制备方法:天花粉用25%醇按浸渍法提取浸液,穿山甲、沙参、丝瓜络、白马悬蹄、鹿角按水煮法取其煮液,将煮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至适量,兑入单糖浆1200升,苯甲酸钠0.5%,待冷后加入天花粉浸液,搅拌均匀,比重1.2~
-
生乳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engruPian标准编号:WS3-B-3579-98处方:猪鞭150g穿山甲4g王不留行5g党参3g熟地黄5g山药3g白芷3g路路通5g冬瓜子8g关木通5g丝瓜络4g漏芦3g制法:以上十二味,猪鞭用乙醚脱脂12小时后,100℃蒸15-20分钟,切碎烘干(70~淀粉粒多为单粒,扁卵形、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8~北京市药品检验所起草
-
通乳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TongruChongji标准编号:WS3-Bb-0071-95处方:黄芪熟地黄通草瞿麦天花粉路路通漏芦党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王不留行柴胡穿山甲(烫)鹿角霜性状:本品为棕色至棕黄色的颗粒;功能与主治:益气养血,通经下乳。用于产后气血亏损,乳少,无乳,乳汁不通等症。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辰砂益原散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辰砂益原散:处方:辰砂(三钱)滑石(六两)甘草(一两)炮制:上为细末。附注:辰砂益元散(《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朱砂益元散(《景岳全书》卷五十九)、益元散(《医方集解》)、辰砂六一散(《张氏医通》卷十六)、天水散《金鉴》卷二十八)、益元凉肌散(《痘疹会通》卷五)。
-
催乳汤
处方:黄耆熟地各24克人参当归各15克川芎枸杞通草王不留行各6克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通络催乳。主气血虚弱,乳汁过少。(下乳)用法用量:炖猪蹄服。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当归补血加葱白汤
处方:当归6克黄耆30克葱白10根功能主治:主产后无乳。(下乳)用法用量:上药锉碎。水煎服。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
空桶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空桶参:拼音名:KōnɡTǒnɡShēn别名:空洞参、空空参、啦吧花来源:菊科绢毛苣属植物糖芥绢毛菊Soroserishookeriana(C.B.Clarke)Stebb.ssp.erysimoides(Hand.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调经止血,消炎,下乳。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乳汁不下,乳腺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衄血,疮疖痈肿。
-
定岩散
别名:托里散、定癌散、乳岩散处方:(豕叚)鼠粪(两头尖)3钱,土楝实3钱(经霜有核者佳,不用川楝),露蜂房3钱。专入厥阴血分,通经下乳。楝实用土者,取其微苦力簿,走中焦乳间泄热,不似川楝力厚,直行下焦。露蜂房入阳明经,驱肝经风毒犯胃,有收敛之性,凡外疡之毒根在脏腑者,非此不愈。
-
万应紫金膏
《回春》卷八:方名:万应紫金膏组成:沥青2斤半,威灵仙2两,蓖麻子100粒(去壳,研),木鳖子28个(去壳,研烂),乳香1两(笋箬炙,为末),没药1两(为末),黄蜡2两,生姜1斤(捣汁1碗),麻油(夏2两,春、秋3两,冬4两,先同灵仙熬,去渣,滴水不散为度)。熬至滴水成珠,再加白蜡5钱,随即起取,用槐枝搅匀;
-
胃风丸
《解围元薮》卷三:方名:胃风丸组成:荆芥2两,蒺藜1两5钱,天麻1两5钱,白芨1两5钱,独活3两,柴胡3两,羌活3两,木瓜3两,风藤1两5钱,皂荚1两5钱,厚朴1两5钱,前胡1两5钱,象贝母1两5钱,苍耳子1两5钱,金银花1两5钱,麝香2钱,乳香3钱,檀香3钱,紫背浮萍4两。主治:胃风下血,不下乳食。
-
小克麻
概述:小克麻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滇南本草》记载的拔毒散之别名。别名:小黄药、小克麻、迷马桩棵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拔毒散SidaszechuensisMatsuda的全株。分布西南及广西。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下乳,活血,利湿,解毒。①治乳汁不下,小便淋涩,泄泻,痢疾,闭经。②捣敷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
鲢鱼小米粥
处方:活鲢鱼1条丝瓜仁10克小米100克制法:先煮小米,待水沸开时,将鱼及丝瓜仁放入锅内再煮,至熟。功能主治:通经下乳。适用于产后乳少。用法用量:空腹吃鱼喝粥。摘录:《民间方》
-
臁疮隔纸膏
《文堂集验方》卷四:臁疮隔纸膏:处方:松香1两(火上化开,倾入水中,取起),乳香3钱,血竭3钱。功能主治:臁疮。摘录:文堂集验方》卷四《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方名:臁疮隔纸膏别名:臁疮夹纸膏组成:黄占5两,飞丹4两,铅粉4两,轻粉2钱,乳香2钱,没药2钱,冰片3分,麻油(春、夏2两,秋、冬3两)。
-
鹿茸膏
制法:将甘草入麻油内,熬至六分,下诸药:第一下芝麻;第五下硫黄、雄黄、赤石脂,再上火熬半小时;第七下蟾酥、麝香、阳起石,滴水不散;用瓷罐盛之,以烛封口,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红绢摊贴之。主五劳七伤,半身不遂,腹痛疝气,阳萎早泄,妇女白带,腰痛崩漏,虚冷腹痛。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
芪归猪蹄汤
处方:党参当归黄芪各30克通草9克猪蹄2只虾米30克制法:将党参、当归、黄芪、通草装纱布袋中,与猪蹄、虾米同炖,文火煨至肉烂,去药袋。功能主治:补气益血,通经下乳。适用于产后气血亏虚、乳汁不行。用法用量:食用时可加少许食盐调味,吃肉喝汤。摘录:《民间方》
-
乾坤一气膏
处方:当归白附子赤芍白芍白芷生地熟地川山甲木鳖肉巴豆仁蓖麻仁三棱蓬术五灵脂续断肉桂玄参各30克乳香没药各36克麝香9克真阿魏60克(切薄片)制法:上药切片,除后四味外,用香油2.5千克,余药皆人油浸(春三天,夏五天,秋七天,冬十天),浸毕,用桑柴火熬至药枯,细绢滤清。男女精寒血冷,久无嗣息。
-
生乳丸
处方:当归240克生地240克川芎120克生白芍240克通草60克生麦芽500克山甲120克漏芦240克生黄耆240克鹿角霜240克广木香120克王不留行(炒)120克制法: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重9克,蜡纸管封固。功能主治:补气,活血,下乳。治产后气血亏损,乳少,乳汁不足。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通草汤
别名:通草散(《济阴纲目》卷十四)、立效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胃热呕逆。附注:通草橘皮汤(《张氏医通》卷十四)。瞿麦泻热以通气闭,赤芍破血以行血滞,连翘清利热结,通草通利阳明,花粉清热润燥,青皮破滞泻气,白芷解散阳明之经,桔梗开提气血之滞,柴胡疏乳房之腠理,甘草和厥阴之胃气也。
-
通肝生乳汤
处方:白芍15克(醋炒)当归15克(酒洗)白术15克(土炒)熟地0.9克甘草0.9克麦冬15克(去心)通草3克柴胡3克远志3克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养血通乳。治产后郁结,乳汁不通。(下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
通脉汤
处方:生黄耆30克当归15克白芷3克通草6克功能主治:治产妇少乳或无乳。(下乳)用法用量:用七孔猪蹄1对,以水L5升,煮汤吹去浮油,代水煎药。主治:乳少或无乳。各家论述:《医林纂要》:乳即经血所化,血下溢于肝则为经,酿成于胃则为乳,而两乳则阳明胃脉所经行,肝脉交于脾,脾脉络于胃,故乳得从胃化而出。
-
通乳丹
处方:人参30克生黄耆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0.9克桔梗0.9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功能主治:补气血,通乳汁。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下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
通乳散结汤
处方:全瓜蒌12克青皮9克丝瓜络15克橘络通草各9克橘叶10片郁金6克刺蒺藜9克蒲公英15克功能主治:舒肝解郁,通络散结。治肝郁气滞,乳汁停滞不畅,以致乳房硬满胀痛,甚或红肿,时有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弦数。(下乳)用法用量:水煎,温服。红肿甚者,加银花9克,甘草3克。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
豌豆粥
处方:豌豆50克制法:以水煮熟豌豆。功能主治:下乳。治产后乳少。用法用量:空腹食,每日2次。摘录:《寿世青编》
-
消痞膏
处方:三棱蓬术川山甲木鳖仁杏仁水红花子萝卜子透骨草(晒千)大黄各30克独头蒜4个制法:上用香油500克,入前药十味煎,以飞丹收之,后下细药:真阿魏、乳香、没药各30克,麝香9克,先下乳、没、阿魏三味,后下麝香,搅匀,待冷倾水中,浸数日,用瓷瓶收贮,勿使泄气。治症瘕痞块。亦有不出脓血而自愈者。
-
滋乳汤
处方:生黄耆30克当归15克知母12克玄参12克穿山甲(炒,捣)6克路路通(大者)3枚(捣)王不留行(炒)12克功能主治:补气血,通乳汁。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衷中参西》上册:方名:滋乳汤组成:生黄耆1两,当归5钱,知母4钱,玄参4钱,穿山甲2钱(炒捣),路路通(大者)3枚(捣),王不留行4钱(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