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啮齿
齘齿为症状名出《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齘齿者,睡眠而相磨切也,此由血气虚,风邪客于牙车筋脉之间,故因睡眠气息喘而邪动,引其筋脉,故上下齿相磨切有声,谓之龄齿。”治法:属心胃火热者,宜清热泻火,可选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
GBZ/T 240.14—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14部分: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
——第43部分:神经毒性筛选组合试验;雌性动物于妊娠后半期处死,剖开腹腔,取出子宫,检查两侧子宫内的植入数(着床数)、早死胎、晚死胎和活胎数。6.2.4阴性对照溶剂或载体。雌鼠应为未交配雌鼠,且为雄鼠的5倍~对每只雌鼠而言,还应详细记录其交配周次、与之交配的雄鼠接触受试样品的剂量以及活胎率和死胎率情况。
-
啮齿动物致伤诊疗规范
四、诊断与鉴别:具有啮齿动物接触史(如抓咬伤等),局部创伤表现和符合肾综合征出血热、鼠咬热、破伤风等特异性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清创与缝合:伤口清创“越早越好,6小时内最好”,及早清除伤口内失活组织及异物。一般认为,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不是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不能在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和传播中发挥作用。
-
新药用辅料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
比如,基于阴性的遗传毒性数据(参见SFDA《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推荐的试验)、有限的全身暴露、非临床的和临床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证明无累积、最大可行剂量(MFD)下进行的长期毒性试验获得阴性的组织病理学数据(不存在癌前病变和其他毒理作用)以及对相同类型其他辅料的认识等,认为不进行致癌性试验是合理的。
-
巴贝虫病
巴贝虫的子孢子通过蜱叮咬随唾液进入人或脊椎动物体内,侵入红细胞后,通过出芽生殖方式或二分裂增殖发育成裂殖子。血液涂片镜检时,在红细胞内发现有多个环形体,而无色素颗粒。单用克林霉素肌内注射或与奎宁口服伍用,既能迅速退热,又能减少原虫血症,此乃近年来用于治疗微小巴贝虫所致人巴贝虫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
梨浆虫病
巴贝虫的子孢子通过蜱叮咬随唾液进入人或脊椎动物体内,侵入红细胞后,通过出芽生殖方式或二分裂增殖发育成裂殖子。血液涂片镜检时,在红细胞内发现有多个环形体,而无色素颗粒。单用克林霉素肌内注射或与奎宁口服伍用,既能迅速退热,又能减少原虫血症,此乃近年来用于治疗微小巴贝虫所致人巴贝虫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
萨比亚病毒
中文名称:萨比亚病毒英文名称:Sabiávirus分类类型:种分类: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属萨比亚病毒萨比亚病毒的发现:巴西出血热(Brazilianhemorrhagicfever)是一种由萨比亚病毒(Sabiavirus)感染引起的出血热病,该病毒属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属(Arenavirus)。
-
血虫体病
概述: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的附红细胞体(也称血虫体,简称附红体)所感染的人畜共患病。大小波动较大,寄生在人、牛、绵羊及啮齿类中的附红体较小,直径约为0.3~相关药品:四环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链霉素相关检查: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
-
附红细胞体病
概述: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的附红细胞体(也称血虫体,简称附红体)所感染的人畜共患病。大小波动较大,寄生在人、牛、绵羊及啮齿类中的附红体较小,直径约为0.3~相关药品:四环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链霉素相关检查: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
-
多房棘球绦虫
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nultilocularisLeuckart,1863)形态和生活史均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但它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狐,中间宿主是啮齿类或食虫类动物,幼虫期是多房棘球蚴(亦称泡球蚴)。由于泡球蚴在血性坏死、崩解液化而形成空腔或钙化,呈蜂窝状大小囊泡内含胶状物或豆渣样碎屑,无原头蚴,故肉眼难以与肝癌鉴别。
-
东方马型脑炎
马感染后表现为病毒血症,病死率甚至高达80%~显微镜检查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周围套”。另外从死者脑组织作小鼠脑内接种或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可获阳性结果。鉴别诊断:在美洲本病须与西方马脑炎、圣路易脑炎、单纯疱疹性脑性脑性脑炎等鉴别诊断。
-
蚤
蚤属于昆虫纲、蚤目(Siphonaptera),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有眼或无眼。图2蚤头部及前胸胸部分成3节,每节均由背板、腹板各一块及侧板2块构成。蚤两性都吸血,雌蚤的生殖活动更与吸血密切相关。⑶绦虫病:蚤是犬复孔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人体感染主要是误食了含似囊尾蚴的蚤而致。
-
拉沙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拉沙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为啮齿动物,以多乳鼠为主,其次还有黑家鼠和小鼷鼠。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其中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拉沙热抗病毒效果较好,在病程的任一时期使用都有一定疗效,早期使用最佳,病程1周内接受治疗可降低病死率,静脉用药比口服效果更好。
-
拉沙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据估计,每年新发病例数达100000人以上,其中约1000-3000人死亡(病死率1-3%),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为15-25%。IP-10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功能,趋化T细胞和NK细胞参与感染和休克。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法(IFA)等方法检测,但IFA的敏感性较ELISA差。(5)从患者标本中检出拉沙病毒RNA;(三)免疫血浆。
-
巨颈带绦虫
巨颈带绦虫(Taenia.taeniaformis)又名带状带绦虫,带状泡尾绦虫等。中绦期幼虫称带状囊尾蚴或叶状囊尾蚴(Cysticercusfasciolaris)寄生在啮齿类动物的肝脏,特别在鼠类极为常见,幼虫偶可感染人类。鼠、兔等中间宿主吞食了虫卵后,六钩蚴在消化道逸出,钻入小肠壁,然后随血流到肝脏,经过2~3个月发育成链尾蚴。
-
东方马脑炎
马感染后表现为病毒血症,病死率甚至高达80%~显微镜检查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周围套”。另外从死者脑组织作小鼠脑内接种或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可获阳性结果。鉴别诊断:在美洲本病须与西方马脑炎、圣路易脑炎、单纯疱疹性脑性脑性脑炎等鉴别诊断。
-
东部马脑炎
马感染后表现为病毒血症,病死率甚至高达80%~显微镜检查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周围套”。另外从死者脑组织作小鼠脑内接种或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可获阳性结果。鉴别诊断:在美洲本病须与西方马脑炎、圣路易脑炎、单纯疱疹性脑性脑性脑炎等鉴别诊断。
-
马邱波病毒
中文名称:马邱波病毒英文名称:Machupovirus分类类型:种分类: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属马邱波病毒马邱波病毒与玻利维亚出血热:出血热盛行于阿根廷、委内瑞拉以及巴西等地,其致病原就是砂粒样病毒属(Arenavirus)病毒。通过染疫啮齿类动物气雾化了的尿液传播给人。玻利维亚的出血热也比较容易出现神经症状。
-
MPXV
MPXV分类类型:种分类: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正痘病毒属猿猴痘病毒猴痘病毒的发现和传播史:2003年5月,位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三个州接连发现“猴天花”患者。根据美国卫生部门的追踪调查,目前美国猴痘患者几乎都密切接触过一种名为“草原犬鼠”的宠物,这是美国中西部平原上常见的野生啮齿动物。
-
蛇头丸
《永乐大典 医药集》卷九七八引《全婴方》:方名:蛇头丸组成:蛇头1个(炙),蜈蚣3条(赤足者),朱砂3钱,铅白霜2钱,轻粉2钱,龙脑1钱,麝香1钱,铁液粉半两,百草霜半两,蛇含石1两(醋淬)(一方加蝎1分,又一方加附子半两去皮、尖,血竭1分)。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手足抽掣,眼睛直视,角弓反张,证候危急者。
-
猿猴痘病毒
MPXV分类类型:种分类: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正痘病毒属猿猴痘病毒猴痘病毒的发现和传播史:2003年5月,位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三个州接连发现“猴天花”患者。根据美国卫生部门的追踪调查,目前美国猴痘患者几乎都密切接触过一种名为“草原犬鼠”的宠物,这是美国中西部平原上常见的野生啮齿动物。
-
WS/T 664—2019 包虫病控制
计算啮齿类动物泡型包虫病患病率。A.1.6档案资料: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并保存能反映当地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各种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人群查病治病、患者转归、犬登记管理驱虫、犬感染检查结果、中间宿主感染检查结果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等资料。采用剖检法或氢溴酸槟榔碱导泻法,检查犬棘球绦虫感染情况。
-
健康成年志愿者首次临床试验药物最大推荐起始剂量的估算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参考国外已发布的有关估算首次临床试验MRSD的指导原则、国际上研究者常用的已趋成熟的估算方法,并结合我国新药研发的现状和特点,介绍了以动物毒理学试验的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为基础,使用人体等效剂量(HumanEquivalentDose,HED)的推导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
第七十三条对没有染疫的船舶、航空器,如果来自鼠疫疫区,卫生检疫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实施下列卫生处理:(一)对离船、离航空器的染疫嫌疑人,从船舶、航空器离开疫区的时候算起,实施不超过6日的就地诊验或者留验;对来自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疫区的人员,检疫医师可以根据流行病学和医学检查结果,发给就诊方便卡。
-
辛努柏病毒
中文名称:辛努柏病毒英文名称:SinNombrevirus;汉坦病毒通常感染啮齿动物,在世界各地的啮齿动物种群中的地方病,使用强有力的PCR技术,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的科学家发现患者实际上是被新的汉坦病毒感染,经过这一领域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显示这种通常在新墨西哥鹿鼠啮齿动物身上发现的病毒是一种新病毒。
-
恙虫病
诊断疫区居住史、流行季节、职业、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外斐试验等有重要参考价值,补结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固相放射免疫试验可协助确诊,双份血清而有4倍以上升高尤有重要意义。因受啮齿类和恙螨孳生繁殖的影响,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般自5月开始出现病例,而以6~效价自1∶80~
-
SNV
中文名称:辛努柏病毒英文名称:SinNombrevirus;汉坦病毒通常感染啮齿动物,在世界各地的啮齿动物种群中的地方病,使用强有力的PCR技术,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的科学家发现患者实际上是被新的汉坦病毒感染,经过这一领域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显示这种通常在新墨西哥鹿鼠啮齿动物身上发现的病毒是一种新病毒。
-
GBZ/T 240.27—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27部分:致癌试验
——第40部分:繁殖/生长发育毒性筛选试验;6.5染毒周期:小鼠和仓鼠通常染毒18个月,大鼠通常为24个月。在吸入试验,整个呼吸系统的组织器官包括鼻、咽喉等均应检查。b)应对试验过程中死亡或处死的动物、所有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器官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详细描述其病变情况,特别是增生、癌前病变和癌变情况;
-
GBZ/T 240.20-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
——第40部分:繁殖/生长发育毒性筛选试验;要先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及系统解剖时发现的异常组织作详尽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他剂量组一般仅在高剂量组有异常发现时才进行检查。h)眼科检查结果;j)临床生化检查结果;n)确定NOAEL;9结果解释: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能够提供受试样品在反复吸入接触时的毒性作用资料。
-
GBZ/T 240.18—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40.18—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g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Part18:Subchronicoraltoxicitytes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1年08月19日发布,自2012年03月01日起实施。m)确定NOAEL;
-
GBZ/T 240.15—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5部分: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第40部分:繁殖/生长发育毒性筛选试验;4试验目的:为确定一定时期内反复多次经口染毒受试样品而引起的健康危害,以明确化学品对动物的蓄积作用及其靶器官,并确定NOAEL和LOAEL,为亚慢性、慢性毒性或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应先了解溶剂或赋形剂的毒理特性,并确定受试样品在配置液中的稳定性。大鼠以6周~
-
GBZ/T 240.26—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40.26—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g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Part26:Chronicinhalationtoxicitystud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1年08月19日发布,自2012年03月01日起实施。n)确定NOAEL;
-
GBZ/T 240.25—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第40部分:繁殖/生长发育毒性筛选试验;6.6.2尿液检查:收集各组动物尿样进行分析,大鼠每组每性别可检查10只,非啮齿类动物应全部检查,每次检查的动物最好相同,检查时间间隔与血常规检查一致。6.6.5.6如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差别,则其他剂量组的相应器官和组织也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
沙粒病毒科
虽然沙粒病毒的L蛋白一般具有催化病毒基因组转录和复制的活性,但在病毒急性感染的细胞中,L蛋白的水平急剧增加,却可以对病毒的转录和复制产生负调节。沙粒病毒的宿主及分布:特定种类的啮齿动物是沙粒病毒的主要宿主,人的病毒感染通常是由于与感染的啮齿动物接触,或者是吸入感染性啮齿动物的排泄物或分泌物。
-
泡球蚴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多房棘球绦虫形态和生活史均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但成虫主要寄生在狐,中间宿主是啮齿类或食虫类动物,幼虫期是多房棘球蚴(亦称泡球蚴)。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孕节及虫卵随粪便排出,鼠类因觅食终宿主粪便而受感染。病理生理:人泡球蚴病通常比细粒棘球蚴病更严重,病死率较高。
-
GBZ/T 240.24—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40.24—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g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Part24:Chronicoraltoxicitytes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1年08月19日发布,自2012年03月01日起实施。j)大体解剖所见;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肺炎
疾病别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肺炎,结肠炎耶尔森菌肺炎疾病代码ICD:J15.8疾病分类呼吸内科疾病概述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引起的感染,大部分累及胃肠道,引起自限性胃肠炎或肠系膜和末端回肠腺体炎。结节性红斑和非化脓性多动脉炎可能是免疫复合物形成所致。
-
拉沙病毒
LASV分类类型:种分类: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属拉沙病毒拉沙病毒基本特性:拉沙病毒性出血热是发生在西非的一种病程1-4周的急性疾病。拉沙热的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对症治疗。近年来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早期病人(发病6天内),取得较好的效果,病毒血症消失,病死率明显下降。
-
LASV
LASV分类类型:种分类: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属拉沙病毒拉沙病毒基本特性:拉沙病毒性出血热是发生在西非的一种病程1-4周的急性疾病。拉沙热的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对症治疗。近年来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早期病人(发病6天内),取得较好的效果,病毒血症消失,病死率明显下降。
-
委内瑞拉马脑炎
疾病代码:ICD:A83.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委内瑞拉马脑炎(Venezuelanequineencephalitis)是由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介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末梢血白细胞轻度增高。流行病学:病人和在疫源地内受染的野生小啮齿动物以及受染的马、骡、驴等带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
-
拉沙热
拉沙热的病因:拉沙病毒属沙粒病毒科广沙粒病毒一般和啮齿类宿主的慢性感染有关。l0天,拉沙热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和弥漫性肌肉及关节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和胸痛。4周进入恢复期。相关药品:凝血酶、利巴韦林相关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补体结合试验
-
阿根廷出血热
概述:阿根廷出血热是分别由鸠宁(Junin)和马秋博(Machupo)病毒引起的,啮齿动物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病毒分离:①取病人血液(急性发热期)淋巴组织(死亡病例)接种于小白鼠、豚鼠,以及绿猴肾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单层培养,分离病毒。补体结合试验,不能早期诊断用,但可用于筛选阿根廷出血热免疫血浆供血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是指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对检疫传染病染疫嫌疑人应当将其留验,留验期限根据该传染病的潜伏期确定。第十四条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来自疫区的、被检疫传染病污染的或者可能成为检疫传染病传播媒介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应当进行卫生检查,实施消毒、除鼠、除虫或者其他卫生处理。
-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第一条为了控制检疫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防止检疫传染病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二)对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医学检查及其他应急医学措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办法
第十二条交通工具上的病媒昆虫和啮齿动物的防除:(一)船舶、飞机、列车上,应当备有足够数量有效的防鼠装置;卧具上不得有虱子、跳蚤、臭虫等病媒昆虫。第七章奖励和惩罚第二十四条国境口岸卫生检疫机关,对贯彻执行本办法和国家有关卫生法令、条例、规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
-
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
应根据品种的特点进行灭菌工艺研究,优先选择无菌保证程度较高的方法和条件,并进行系统的灭菌工艺验证。中药、天然药物复方注射剂,如其处方中包含已上市注射剂的处方,且两者功能主治(适应症)基本一致,应增加已上市注射剂的阳性对照组,并注意两者之间剂量的可比性。
-
汉坦病毒属
,而5’末端的核苷酸序列为UAGUAGUA…不同汉坦病毒的病毒蛋白在大小、功能和序列上相似,但与其它属代表种的病毒蛋白没有明显的相似性,汉坦病毒缺少L-、M-或S-编码的非结构蛋白。汉坦病毒在培养脊椎动物细胞上不产生可检测的细胞病理学,不建立持续性感染,在感染啮齿动物中不产生病症。
-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
疾病别名鼠疫耶尔森氏菌肺炎,鼠疫耶氏菌肺炎疾病代码ICD:J15.8疾病分类呼吸内科疾病概述耶尔森菌属(Yersinia)现归入肠杆菌科,原系动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污染食物而患病。呼吸系统受累一般发生在发热数天至1周以后,表现为咳嗽、气促、发绀、咯血、胸痛、肺底部有少许湿啰音,可并发胸腔积液。
-
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出血热
概述:阿根廷出血热是分别由鸠宁(Junin)和马秋博(Machupo)病毒引起的,啮齿动物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病毒分离:①取病人血液(急性发热期)淋巴组织(死亡病例)接种于小白鼠、豚鼠,以及绿猴肾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单层培养,分离病毒。补体结合试验,不能早期诊断用,但可用于筛选阿根廷出血热免疫血浆供血者。
-
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属
病毒感染细胞中产生颗粒状浮雕片,其中含有病毒样颗粒,这些结构类似于环状病毒产生的包涵体。在细胞死亡和裂解前没有发现病毒释放。克罗拉多病毒已从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中分离到,从其媒介蜱中也分离到。人和啮齿动物毒血症的延长是由于病毒粒子位于红细胞中,从而使其免除了免疫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