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生地黄饮子
上药相和,煎至4合,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制备方法:上锉细。生地滋阴壮水以凉血,熟地补血益阴以济火,麦冬清心润燥,天冬润燥益阴,黄耆补既伤之气,蜜炙能禁疏泄之血,黄芩清燥热之火,炒黑能止吐衄之血,地骨皮除蒸热,炙甘草缓虚阳,银柴胡解阴分之热,白芍药敛热伤之阴。
-
心黄
治法用生地黄饮子、马牙消散等方。2.《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面赤,口张,气喘,多惊,饶睡,手脚烦疼,舌上疮生,心下急闷,不欲饮食,舌缩口干,七八日内必发狂走,即是心黄。”《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
-
消瘅
出《灵枢·五变》、《素问·通评虚实论》等篇。①即消渴病。《儒门事亲》:“消瘅者,众消之总名。”《杂病源流犀烛·三水源流》:“消瘅,肝心肾三经之阴虚而生内热病也,即经所谓热中,与三消异。”其证阴虚内热,肌肉消瘦,脉微细。治宜滋阴清热,用生地黄饮子、玉泉丸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