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柔五书
《慎柔五书》书名。明·胡慎柔撰。初刊于1636年。现存系经清·石震校订本。内容包括:师训第一,医劳历例第二,虚损第三,痨瘵第四及医案第五,共五篇,具有丛书性质。其内容以内科虚损类疾病为主,兼及其他杂病的证治。其学术思想系本李杲《脾胃论》学说,其治疗方法亦以保护脾胃为主。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石震
石震为明代医生。字瑞章。江苏武进人。曾跟随名医周慎斋学习,订正《慎柔五书》等医籍。主张治病应当先培固病人的元气,然后攻伐疾病之根,不可以只顾快求功利。
-
心痨
心痨为病证名。《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心劳实热,口舌生疮,大便闭涩不通,心满闷,小肠热。”又:“心劳虚寒,惊悸,恍惚多忘,梦寐惊魇,神志不定。”②《慎柔五书》卷四以虫在于心则成心痨,治以雷公丸等方。
-
胡慎柔
法名释住想。博通经史儒学,因患痨病,经查了吾治愈,遂随查氏习医十余年,颇有所获,后由查氏荐之于名医周慎斋继续深造,留心摘录周氏临证经验,归里行医,疗效较著,且好施舍,故而清贫。临终前将手札及生平著述授与石震,由石氏订正刊刻,名《慎柔五书》(1636年),其中主要包括对痨病(肺结核等)的治疗和论述。
-
百劳丸
概述:百劳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功能主治:《医学纲目》卷五方之百劳丸主治劳瘵积滞。《医学纲目》卷五引陈大夫传张仲景方之百劳丸:别名:仲景百劳丸处方:当归(炒)乳香没药人参各3克大黄12克虻虫14枚(去翊、足,炒)水蛭14枚(炙)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慎柔五书》有桃仁。
-
羌活散火汤
《慎柔五书》卷五:方名:羌活散火汤组成:羌活(酒炒)5分,防风3分,酒连1分,酒芩2分,白茯苓1钱,人参2钱,甘草5分,半夏1钱,破故纸1钱,枸杞子1钱。临床应用:满头肿痛:一贵介,年三旬,先因齿痛,用石膏三钱煎服,顷即满头皆肿痛,牙根上腭肿势尤甚,俟天明稍退,盖得阳气故也。
-
五风丸
概述:五风丸为方剂名,出自《慎柔五书》卷四方。组成:乌鸡卵(去黄)五枚,吴茱萸三升,黄蜡三两,干漆四两,粳米粉半升。制法:同入锅内,火炼至稠为丸,小豆大。用法用量:每服一百二十丸,隔宿不食,清晨米饮送下。功能主治:主治肝劳热,令人畏恐不安,眼中赤壅者。
-
石瑞章
石瑞章即石震。石震为明代医生。字瑞章。江苏武进人。曾跟随名医周慎斋学习,订正《慎柔五书》等医籍。主张治病应当先培固病人的元气,然后攻伐疾病之根,不可以只顾快求功利。
-
医学粹精
《医学粹精》医学丛书。又名《医家秘奥》。清·陈嘉璴辑。刊于1749年。包括《脉法解》、《慎斋三书》、《查了吾正阳篇选录》、《慎柔五书》、《陈氏笔谈》共五种。现存四种清刻本及上海萃英书局石印本。
-
六醴斋医书十种
《六醴斋医书十种》为医学丛书名。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
肾痨
《医醇媵义·劳伤》:“肾劳者,真阴久亏,或房室太过,水竭于下,火炎于上,身热腰疼,咽干口燥,甚则咳嗽吐血,来苏汤主之。”肾痨的治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五加皮汤,治肾劳虚寒,恐虑失志,伤精损髓,嘘吸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治以千金散等方。
-
程永培
以为咽喉诸症皆由火起,然火有虚实之分,虚者宜补虚降火,实者宜祛风痰、消热毒为治。尚校刊《六醴斋医书》十种,计五十五卷(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温录》、《慎柔五书》等。
-
天灵散
《慎柔五书》卷四:组成:天灵盖2指大,槟榔5个,麝香3钱,阿魏3钱,甘遂3钱,安息香3钱,朱砂1钱。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薤白14茎,葱白14茎,青蒿两把,甘草5寸,桃枝5寸,柳枝5寸,桑白皮1片,石榴根皮1片,以童便4大碗,于瓷器内,文武火煎至1碗,去滓,分作3盏,调前药末,五更初服,男患女煎,女患男煎。
-
茱萸根下虫方
《千金》卷十八:方名:茱萸根下虫方别名:吴萸根汤、茱萸根汤组成:东引吴茱萸根(大者)1尺,大麻子8升,橘皮2两。主治:脾劳热,有白虫在脾中为病,令人好呕。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煎服,临时量之。附注:吴萸根汤(《慎柔五书》卷四)、茱萸根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