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虚
心血虚为证候名。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症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眩晕,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等,治宜补血安神。血为阴,故亦作心阴虚。
-
心虚
心虚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参见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心阴虚:心气虚为证候名。症见心悸,短气(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 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治宜回阳救急,用大剂参附汤或人参四逆汤灌服。
-
心血不足
心血不足即心血虚。心血虚为证候名。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症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眩晕,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等,治宜补血安神。血为阴,故亦作心阴虚。
-
心虚证
心虚证为证候名。不得眠,属心血虚有热;又:“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咽燥头疼,喜笑,恐悸,手心热,满汗出,衄血,其脉洪实相搏者,是其候也。”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
-
秘旨安神丸
处方:人参,半夏(汤泡)酸枣仁(炒)茯神各3克当归(酒洗)橘红赤芍(炒)各2.1克五味子5粒(杵)甘草(炙)0.9克制法:上药为末,姜汁糊丸,芡实大。摘录:《保婴撮要》卷一《饲鹤亭集方》:方名:秘旨安神丸组成:云苓1两5钱,麦冬1两5钱,杏仁2两,川贝1两,川芎1两,白术1两,远志1两,归身5钱,桔梗5钱,甘草5钱。
-
养血清心丸
《续名家方选》:方名:养血清心丸组成:当归(酒洗)10钱,麦冬6钱,川芎10钱,白芍10钱,防风(去梢)10钱,黄芩8分,荆芥8分,青皮8分,黄连10钱,薄荷5钱,牛黄2钱,甘草3钱。主治:凡人口吃,语言謇涩者,心血虚而火亢甚也,轻者语涩,重者口眼斜,医误为中风者。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
养血安神
养血安神为治法。指用具有补血养心安神作用的方药,治疗心血虚之心神不安的治法。
-
上虚下实
上虚下实为证候名,指正气虚于上而邪气实于下的病理变化。如气虚脱肛患者合并肛周感染,上见头眩耳鸣,下见肛周灼热疼痛,法当先治其实,后治其虚。又如病人素有心悸怔忡,心血虚损之证,属上虚,又患湿热痢疾,见腹痛,下利赤白,一日多次,苔黄腻等邪气实于下之证。
-
肩后痛
肩后痛证名。指肩后部肌肉、筋脉作痛。由感受风热,手太阳小肠经脉气郁不行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肩背肘臂腕手病源流》:“肩后属小肠经。治宜祛风通络。用羌活、防风、藁本、木通、蔓荆子。心血虚者宜养血,用当归、熟地等药。参见肩痛条。
-
心阴虚
概述:心阴虚(syndromeofdeficiencyofheartyin)为证候名。又称心血虚。是指心阴亏损,心脏、心神失养,以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头晕健忘,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病因病机:由劳神过度或久病、热病耗伤心阴所致。甚则可见盗汗,低热,五心烦热,口干等症;治疗:治宜养心安神。
-
心血
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在心气的推动下,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亦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血不仅能营养人体周身各部分组织,同时也能滋养心脏本身,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旺则血脉充盈,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心血虚则心悸健忘,惊惕不安,失眠多梦,面色无华。
-
嘈杂嗳气
嘈杂嗳气证名。由心血虚、内有痰火扰动所致。《松崖医径·嘈杂嗳气》:“嘈杂者,…其证或兼嗳气,或兼痞满,或兼恶心,渐至胃脘作痛,痰火之为患也。治法消其痰,降其火;健脾行湿是治其本也。秘传加味四物汤。”
-
喜梦
喜梦病证名。系指睡眠多梦的证候。出《灵枢·淫邪发梦》。治宜以养心安神大法。《杂病源流犀烛》:“夫梦者,亦神不安之一验耳。又况七情扰之,六淫感之,心气一虚,随感而应。宜别离散、益气安神汤。”如因于阴血虚、心火炽盛者,用朱砂安神丸加减;因于瘀血者,王清任主张用血府逐瘀汤。参见不寐条。
-
琥珀养心丹
《证治准绳·类方》卷五:琥珀养心丹:处方:琥珀(另研)6克龙齿(煅,另研)30克远志(黑豆、甘草同煮,去骨)石菖蒲茯神人参酸枣仁(炒)各15克当归生地黄各21克黄连9克柏子仁15克朱砂(另研)9克牛黄(另研)3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将牛黄、朱砂、琥珀、龙齿研极细,以猪心血为丸,如黍米大,金箔为衣。
-
上下虚实
概述:上下虚实为病机,将虚实状态按上下部位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上虚下实:上虚下实为证候名。由肝肾不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一方面出现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等下虚证;另一方面出现胁痛、头眩、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表现。《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上实下虚,切而从之。”
-
加减补心丹
概述:加减补心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顾氏医镜》卷十三方之加减补心丹:组成:生地黄、酸枣仁、茯神、麦门冬、石斛、龙眼肉、牡丹皮、白芍药、竹叶、远志。用法用量:水煎,入朱砂少许调服。主治心血虚有热而致的不寐。运用:若痰多加竹沥;功能主治:《顾松园医镜》卷十二方之加减补心丹功在养血清心安神。
-
加减天王补心丹
处方:熟地、人参、茯苓、远志、菖蒲、元参、柏子仁、桔梗、天冬、丹参、枣仁、炙草、麦冬、百部、杜仲、茯神、当归、五味各等分。功能主治:心血虚,烦热口干。摘录:《医钞类编》卷八
-
龙齿丹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心血虚寒,怔忡不已,痰多恍惚。用法用量:每服50丸,不拘时候,用枣汤送下。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空心薄荷汤化下。
-
天地煎
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二方之天地煎功能滋阴降火,养血润燥。治血虚咳嗽,盗汗自汗,潮热骨蒸,下午嗽多,形体黑瘦,五心烦热。《世医得效方》卷八方之天地煎:处方:天门冬(去心)60克熟地黄(九蒸曝)30克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治心血虚少,口干咽燥,心烦喜冷,怔忡恍惚,小便黄赤,或生疮疡。
-
安神药
凡有安定神志功效,以镇惊养心为主要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的药物,称为安神药。主要适用于心气虚、心血虚、心火盛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神不宁、心悸、怔冲、失眠多梦以及惊风癫痫、癫狂等。分为重镇安神及养心安神两类。
-
产后恍惚
概述:产后恍惚为病证名。症状及治疗:《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恍惚,由心血虚而惶惶无定也。失血则神不守舍,故恍惚无主,似惊非惊,似悸非悸,欲安而忽烦、欲静而反扰,甚或头旋目眩,坐卧不常,夜则更加,饥则尤剧,宜天王补心丹。”
-
胞轮振跳·心脾两虚证
定义:胞 振跳·心脾两虚证(twitchingeyelidwithheart-spleendeficiencypattern)是指心脾两虚,以眼睑振跳,时疏时频,劳累或失眠时加重,可伴心烦眠差,怔忡健忘,食少体倦,舌质淡,脉细弱为常见症的胞 振跳证候。证候分析:心脾血虚,血不养筋,筋肉拘挛目困,劳累后气血亏耗,故困动加重。
-
心主舌
心主舌为生理学名词。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舌能辨五味,又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与心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神不清则舌謇舌颤,语言障碍;心血虚则舌色黯淡。心的虚实和病变,常可从舌质上反映出来,故有“舌为心之苗”的说法。
-
舌为心苗
舌为心苗指舌是心的苗窍,心的病证往往可以从舌反映出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神不清则舌謇舌颤,语言障碍;心血虚则舌色黯淡。心的虚实和病变,常可从舌质上反映出来,故有“舌为心之苗”的说法。
-
白垢散
处方:老粪缸边白垢(如牙者)。制法:洗净,为细末。功能主治:痘疮烦热,痘疹点胀发狂,心血虚,毒气乘之,神不守舍。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酒下。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
恍惚
恍惚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医林绳墨》卷三:“恍者,疑而未定之象;因七情内伤,或外邪内干,致心气不足,心血虚亏而成。治宜养心安神,用朱砂安神丸、养心汤、定志丸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