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应性兴奋
患者在遭受强烈精神刺激后,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像躁狂症那样的具有情感、言语和行为的协调性,而是表现兴奋、激越或叫喊,过度乱动,无目地的漫游,言语增多,内容与发病因素或个人经历有失,可见某些夸大色彩,有的患者表现痉挛发作,情绪爆发,类似癔症。
-
反应性意识模糊
反应性意识模糊属急性心因性反应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患者在急剧的精神因素出现后,表现为意识模糊,对周围事物感知不清晰。与患者接触,可见定向力障碍,注意力狭窄,难以进行言语交流。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可偶见冲动行为。恢复后少数患者可出现遗忘现象,不能很好回忆病情。
-
思维中断
思维中断即联想间断,表现为谈话时,患者言语中突然停止,经过片刻后才又说下去,往往不能接续原有的话题。言语中断时患者并无意识障碍,也不是为了选择适当的词汇,而是精神活动短暂停顿。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
错听
错听又名听错觉。系听觉领域内的错觉。如患者将一些无关的非言语性声音错听为针对患者的中伤言语,或将肠鸣音听为动物在鸣叫。
-
象征
象征symbol亦称符号、记号。一般把对某一事物起代理作用的、即使该事物本身并不存在也进行有关的信息传递的称为符号(sign)。这种区分不一定明确,例如在昆虫方面,某种雌性发出的气味就称雌性的信号。虽然动物的信息传递多半是通过符号进行的,但蜜蜂的舞蹈言语和人的言语则是象征性很强的东西。
-
心主言
心主言指言语是表达思维意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心神的主宰和控制。当心或心的外卫——心包络受热邪或其他病因刺激时,可出现谵语,狂言,言语謇涩,失语等症状。《难经·三十四难》:“心色赤,……其声言。”
-
马来模仿症
多见于中年或老年的妇女,起病较急,多由突然吓人的刺激所引起,如巨响,看到或路上蛇等,表现为过份的惊恐反应,模仿言语、模仿动作、猥亵言语、猥亵行为,不自主服从,发作时间短暂,常持续数分钟至1~2小时,通常无意识障碍,患者与周围环境保持较好的接触能力。
-
错语
错语为症状名。又称言语错乱。指语言前后颠倒,错乱无序,语后自知,不能自主的表现。患者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多因心气虚,精神不足所致。
-
中风·中脏腑
中风·中脏腑(apoplexyinvolvingzangandfu-viscera)是指病在脏腑,以突然昏迷,不能言语,多有神志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中风证候。分中腑、中脏。
-
内伤眩晕·气虚证
内伤眩晕·气虚证(endogenousvertigowithqideficiencysyndrome)又称内伤气虚眩晕,是指阳气不足,以眩晕不止,面色晄白,神清,言语轻微,二便清利等为常见症的内伤眩晕证候。
-
腹痛·气虚证
腹痛·气虚证(abdominalpainwithqideficiencysyndrome)又称气虚腹痛,是指脾胃气虚,以时时腹痛,按之稍减,面色萎黄,言语轻微,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腹痛证候。
-
中腑
中腑为病证名,中风证候类型之一。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即“邪入于腑”(《金匮要略方论》)。病情较中脏略轻。症见猝然昏倒,苏醒后可见半身不遂,口眼 斜,言语困难,或伴有大小便不通等症。《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昏不识人,便溺阻隔,邪在腑也。”
-
唾痈呪病
唾痈呪病精神治疗方法。“唾”、“呪”,用语言啐唾、咒诅。“痈”、“病”泛指多种疾病。张景岳曰:“人之恶口毒舌者,亦由禀赋,诸无所利,而独利于唾呪疾病。”《灵枢·官能》:“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呪病。”
-
恶言
恶言忿恨粗暴的言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肝脉急甚者为恶言。”
-
硫麝散
处方:硫黄、麝香。制法:共为末。功能主治:不能言语,痰涎壅盛。用法用量:滚水冲服。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
感觉性失语症
病人主动性语言产出功能基本正常,但听不懂别人的口头言语,称为听觉性失语症。听觉性失语症是维尔尼克区受损所致。
-
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都被认为是社交能力。在社交能力中包含有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
双重人格
双重人格是统一性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患者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完全不同两种人格。例如一方面以自己的,另一方面又以其他某个人的身份、言语、思想、行为出现。有的患者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两种以上的人格,称为多重人格。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
-
多重人格
双重人格是统一性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患者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完全不同两种人格。例如一方面以自己的,另一方面又以其他某个人的身份、言语、思想、行为出现。有的患者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两种以上的人格,称为多重人格。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
-
模仿动作
模仿动作指患者毫无目的,毫无意义地模仿周围人的动作。常和模仿言语有同样性质并经常同时出现的一种症状。
-
联想松弛
联想松弛指在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思维活动可表现为联想松驰,内容散漫,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致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不易理解。严重时可发展为破裂性思维。
-
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被催眠的人对外界刺激不起反应,但对施术者的一切言行则非常敏感,能听到施术者的言语,回答提出的问题,服从施术者的指令,做出各种动作和行为。
-
温热遗症·语謇
温热遗症·语謇(sluggishspeech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言语謇涩病症。
-
词的杂拌
词的杂拌见于严重的思维破裂者。患者言语支离破碎,甚至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词的杂乱堆积,称为词的杂拌。
-
温热遗症·妄言
温热遗症·妄言(delirium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其人如痴,神思不清,言语谬妄病症。
-
中风·风痰瘀阻证
中风·风痰瘀阻证(apoplexywithsyndromeofblockadeofwind-phlegm-staticblood)是指风痰瘀阻经络,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歪,舌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
-
耳部闻诊
耳部闻诊(auscultationandolfactionofear)是指嗅耳道内分泌物的气味;通过咽鼓管吹张术、听诊器管、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测手段等了解听功能变化;听受检者言语是否清晰、发音是否准确和语声高低的诊断方法。
-
痰胞
痰胞病名。系指痰火流行凝注舌下,结成泡肿,绵软石硬,有妨言语,作痛不安的病证。治宜内服二陈汤,外吹冰硼散。参见痰包条。
-
马尾散
处方:白马尾1团(如鸡卵大,急火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风癔。咽喉作声,言语謇涩。用法用量:每服1字,渐至半钱匕,酒下,日夜3次。勿令病人知。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
世传通关散
《保婴撮要》卷五:组成:大南星1个(炮)。主治:小儿惊风愈后,声哑不能言者。用法用量:每服2分,猪胆汁调下,便能言语。制备方法:上为末。
-
晶态智力
晶态智力是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产物,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而毕生发展的智力,其脑结构基础是言语功能区和概念形成与存贮的大脑结构。
-
色情妄想
患者信口说一些淫秽言语,不知羞耻地宣称自己和某人或某些人发生了两性关系,称为色情妄想。
-
肿胀舌
肿胀舌是指舌体肿大,甚则充盈满口而妨碍饮食、言语及呼吸的舌象。病多属血分,或为痰饮,或为湿热内结。
-
被动体验
被动体验指患者感受到强加于自身的躯体性幻觉。这种幻觉或是运动性幻觉或是言语运动性幻觉或是触幻觉或是温度幻觉,甚至是各种幻觉的混合。见于精神分裂症。
-
痫黄
痫黄病名。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痫黄,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言语。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涎者,宜服茵陈汤方。”参见黄疸、三十六黄条。
-
咒病
咒病治疗学术语。指古代用咒语祛除病邪的精神疗法,属心理医学范畴。《灵枢·官能》:“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咒病。”
-
惊黄
惊黄病名。三十六黄之一。黄疸病兼见惊悸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惊黄者,面色青黄,心多惊悸,口舌干燥,不肯眠卧,卧即多言语狂乱,身体壮热。”治用犀黄散或牡荆汤等方。参见黄疸有关各条。
-
玄丹麦冬汤
《辨证录》卷六:组成:玄参1两,丹参1两,麦冬1两。主治:相火妄动,口舌红肿,不能言语,胃中义觉饥渴之甚。用法用量:水煎服。
-
三黄朱砂煎
《产科发蒙》卷三:方名:三黄朱砂煎组成:黄连、黄芩、大黄各等分。主治:产后颠狂,言语错乱,神思不安,如有鬼祟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煎,临服入朱砂1钱,搅匀服。
-
铁砂牡蛎汤
《产科发蒙》卷三:方名:铁砂牡蛎汤组成:铁砂、柴胡、大黄、牡蛎、茯苓、桂枝、甘草。主治:妇人由郁怒而心神不宁,言语错乱,似有鬼祟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它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
不真实感
不真实感指患者感到周围的事物好象是“不真实的”、“虚无渺茫的”、“不自然的”,自己的言语动作和环境事物都变得陌生、异样,不生动,不鲜明。病情严重者甚至感到自己和世界已不复存在。多见于抑郁症患者。
-
语声低微
语声低微(faintlowvoice)为症状名。是指言语慢而声音低微,难以听清,甚至欲言而无力发声的表现。
-
催眠功能态
催眠功能态指人体功能在催眠条件下所呈现的状态。其特征是催眠师用言语或其他心理手段使人进入催眠恍惚状态,人的意识部分丧失。
-
语声洪亮
语声洪亮为症状名。指言语声音响亮清晰的表现。
-
心恶
心恶(criticalconditionofheart)是指在疮疡病程中出现的神志昏惚,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等预后险恶的征象。为七恶之一。
-
心善
心善(favorableconditionofheart)是指在疮疡病程中出现的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等预后良好的征象。为痈疽五善之一。精神清爽,声和舌润,疮疡虽疼痛但口不渴,动息自宁者为心善。《外科正宗》:“心善精神爽,言清舌润鲜,疮疼兼不渴,睡醒得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