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气法
概述:理气法为治法。肝郁气滞者,方如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暖肝煎等;常用药如厚朴、陈皮、木香、元胡、郁金、柴胡、川楝子、青皮、香附、薤白、乌药等。胃气上逆者,宜降逆和胃止呕,方如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等;肺气上逆或肾不纳气者,宜降气平喘,方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等。
-
气功运气疗法
概述:有修养的气功医师通过练功运气实现“内气外放”,射入病人特定穴位(布气),使患者得气,以达疏通经络、畅达气机、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疗法,叫气功运气疗法,也叫气功外气疗法。气功运气疗法的手法:运气疗法的手法有三种:(1)补气法,适用于虚证。(3)理气法,适于肝气郁结,气不条达之症。
-
行气
概述:行气:1.理气法之一;2.气功术语。如疏郁理气、和胃理气等均属行气法。与宽胸、宽中、解郁、开郁等义同。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治法。症见脘腹胀闷、吞酸或吐酸水、嗳气等,用枳实、陈皮、姜半夏、炒莱菔子、煅瓦楞子等药。是指一种逐渐延长闭气时间的以习炼呼吸为主的气功功法,又称闭气法。
-
降逆下气
降逆下气为理气法之一。是一种治疗肺胃之气上逆的方法。如肺气上逆,则咳嗽哮喘、痰多气急。针灸常选肺俞、尺泽、膻中、天突、丰隆等穴,针用泻法。胃气上逆,则呃逆不止、胸中不舒、脉迟。针灸常选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等穴,针用补法;
-
和胃理气
和胃理气为理气法之一。是一种治疗气、痰、食、湿等病邪阻滞中脘的方法。症见脘腹胀闷、吞酸或吐酸水、暖气等。针灸常选中脘、足三里、胃俞、内关等穴为主,并根据气、痰、食、湿等不同病邪,酌配气海、丰隆、四缝、阴陵泉等穴,针用泻法。
-
开郁
开郁与疏郁理气义同。疏郁理气为治法,理气法之一。与宽胸、宽中、解郁、开郁等义同。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治法。症见胸膈痞闷,两胁及小腹胀痛等。用香附、佛手、乌药、砂仁之类。
-
降气
降气为理气法之一。降气又称下气,降逆下气。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用于喘咳,呃逆等症。常用药物有苏子、半夏、丁香、旋复花、代赭石、前胡、白前等。如肺气上逆,则咳嗽哮喘、痰多气急。针灸常选肺俞、尺泽、膻中、天突、丰隆等穴,针用泻法。针灸常选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等穴,针用补法;
-
巯郁理气
巯郁理气为理气法之一。义同宽胸、宽中、解郁、开郁等。是一种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症见胸膈满闷、两胁及小腹胀痛等。针灸常选用膻中、气海、内关、期门、太冲等穴,针用平补平泻。
-
疏郁理气
疏郁理气治疗学术语。系理气法之一。与宽胸、宽中、解郁、开郁等义同。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症见胸膈痞闷、两胁及小腹胀痛等。药用香附、佛手、乌药、砂仁之类。方如柴胡疏肝散。
-
破气
破气治疗学术语。系理气法之一。即用较峻烈的理气药散气结、开郁滞的方法。药用如青皮、枳实等。
-
开痞
开痞为理气法之一。用辛香行气药,以开散痞结的治法。适用于胸、胁、脘、腹等处胀闷之证。常用药物如藿香梗、佩兰、广木香、厚朴、佛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