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针
提针即鍉针。出《医说》卷三十七。古代九针之一。临床用于按压经穴,不刺入皮肤。见《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三曰鍉针,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气。”
-
调气法
包括捻转、提插、呼吸配合、手指循按,以及龙虎升腾、纳气、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法。即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上方,宜在病人吸气时提针,使气上行;其法:进针得气后,不进不退,扳到针身使针头朝向病所,将针尾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如扶船舵之状,摇摆九数或三九二十七数,故名青龙摆尾,以行卫气。
-
赤凤迎源
赤凤迎源为针刺手法名。由提插、捻转法结合而成。操作时进针后先深入地部,再提至天部,待针得气自摇后,再插入人部,上下左右,四围飞旋,一捻一放,如凤凰冲风摆翅之状。其法先进针至深(地)部,再提针至浅(天)部,得气后,再进针至中(人)部,随即大幅度的快速捻转,一捻一放,针柄飞旋,如凤展翅状。
-
引气法
概述:引气法为针刺方法名。本法历代文献中有分散记载,主要包括提插行气、呼吸行气、捻转行气、按压行气、针向行气、接经行气诸法。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指压行气·行气法:指压行气法为行气法之一。如针刺足三里穴,欲使针感达胃,则可从足三里、梁丘、伏兔、髀关等穴循经而上,依次针刺。
-
凤凰展翅
概述:凤凰展翅:1.针刺手法名;2.小儿推拿方法;3.练功方法。出明·徐凤《金针赋》。见《针灸大成》卷四:“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飞腾之象,一捻一放。”其法先进针至深(地)部,再提针至浅(天)部,得气后,再进针至中(人)部,随即大幅度的快速捻转,一捻一放,针柄飞旋,如凤凰展翅状。出《小儿推拿广意》。
-
飞经走气
概述:飞经走气:1.针刺术语;小儿推拿方法。其法:进针得气后,不进不退,扳到针身使针头朝向病所,将针尾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如扶船舵之状,摇摆九数或三九二十七数,故名青龙摆尾,以行卫气。苍龟探穴针刺手法名。《金针赋》:“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
-
行气法
概述:行气法指能使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一类针刺方法。亦称引气法、通气法和导气法。本法历代文献中有分散记载,主要包括提插行气、呼吸行气、捻转行气、按压行气、针向行气、接经行气等法。即指压行气。又称循经接气法。如针刺足三里穴,欲使针感达胃,则可从足三里、梁丘、伏兔、髀关等穴循经而上,依次针刺。
-
呼吸行气
呼吸行气为行气法之一。指针刺时配合患者呼吸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上方,宜在病人吸气时提针,使气上行;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下方,宜在病人呼气时插针,使气下行。《金针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
-
动法
动法为刺法名。指入针后,摇动针体并结合提插、捻转,以使气行的方法。《针经指南》:“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针灸问对》:“凡下针时,如气不行,将针摇之,如摇铃之状,动而振之,每穴每次须摇五息,一吹一摇,按针左转,一吸一摇,提针右转,故曰动以运气。”
-
留气法
留气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聚英》称“流气”。其法先运针内入七分,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待气至,便深入一寸之中,并行六阴之数(慢按紧提),微微退到原处。如不得气,可依前法再行,用以破气散结。《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癓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
平针法
平针法为针刺手法名。指进针后达到得气后不分补泻的方法。《医经小学》卷五针法歌:“先说平针法…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浅)部,停针再至人(中);次提针向病(病痛部),针退天地人(即深浅中三部)。”本法适应于不虚不实和虚实难分的疾病。近人亦有称为平补平泻法或调和法。
-
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抽吸加前房注气或注液术
手术名称: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抽吸加前房注气或注液术别名:睫状体扁平部抽吸玻璃体积液前房注气术分类:眼科/青光眼手术/恶性青光眼手术ICD编码:12.5901概述:恶性青光眼是青光眼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表现为术后前房浅或前房消失伴眼压升高,用常规的青光眼治疗方法无效或反而恶化。如药物治疗3~
-
皮肤针术
名称:皮肤针术别名:梅花针术适应证:皮肤针(梅花针)术适用于脱发,摄领疮。若辨证取经配穴扣刺,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方法:1.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部位,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头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如此反复叩刺,50~3.叩刺时要快刺、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
急提慢按
急提慢按即紧提慢按。出《金针赋》。与紧按慢提相对。指提插补泻的动作,提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按(插)针时则用力较缓慢而轻。在透天凉等手法中用此。参考紧按慢提:紧按慢提为刺法用语。在烧山火等手法中用此。
-
紧提慢按
紧提慢按为刺法用语。出《金针赋》。与紧按慢提相对。指提插补泻的动作,提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按(插)针时则用力较缓慢而轻。在透天凉等手法中用此。
-
留气之诀
留气之诀即留气法。留气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聚英》称“流气”。其法先运针内入七分,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待气至,便深入一寸之中,并行六阴之数(慢按紧提),微微退到原处。如不得气,可依前法再行,用以破气散结。《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癓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
流气
流气即留气法。留气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聚英》称“流气”。其法先运针内入七分,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待气至,便深入一寸之中,并行六阴之数(慢按紧提),微微退到原处。如不得气,可依前法再行,用以破气散结。《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癓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
流气法
流气法即留气法。留气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聚英》称“流气”。其法先运针内入七分,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待气至,便深入一寸之中,并行六阴之数(慢按紧提),微微退到原处。如不得气,可依前法再行,用以破气散结。《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癓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
慢提急按
慢提急按即紧按慢提。出《金针赋》。在烧山火等手法中用此。紧提慢按为刺法用语。与紧按慢提相对。指提插补泻的动作,提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按(插)针时则用力较缓慢而轻。在透天凉等手法中用此。
-
提插补泻
提插补泻(reinforcing-reducingmethodbylifting-thrustingneedle)为针刺手法名。首见于《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以反复紧提慢按(重提轻插)为泻法。《金针赋》:“插针为热,提针为寒。”一般来说,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
提插行气
提插行气为行气法之一。指用提插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向。《针灸大成》:“徐推其针气自往,微引其针气自来”又:“推之则前,引之则止”。“推”指插针,“引”指提针,提插可以加强针感和促使它扩散传导的作用。
-
盘法
概述:盘法:1.针刺手法名;2.推拿手法名。在龙虎升降法中用此。《针灸问对》又规定了每次盘转的次数,并以左右区分补泻,谓:“其盘法如循环之状,每次盘时,各须运转五次,左盘按针为补,右盘提针为泻,故曰盘以和气。”本法多用于腹部或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有促使针下得气的作用。即活动幅度较大的摇法。
-
梅花针术
名称:皮肤针术别名:梅花针术适应证:皮肤针(梅花针)术适用于脱发,摄领疮。若辨证取经配穴扣刺,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方法:1.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部位,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头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如此反复叩刺,50~3.叩刺时要快刺、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
白虎摇头
白虎摇头为针刺手法。为飞经走气四法之一。与青龙摆尾相对。明·徐凤《金针赋》:“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又名赤风摇头。其法:进针到适当深度,作左右摇动。后提针右转,一吸一摇。有行血(荣气)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血瘀之症。白虎摇头(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紧按慢提
紧按慢提为刺法用语。出《金针赋》。与紧提慢按相对,指提插补泻法的动作。按(插)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提针时则较缓慢而轻。在烧山火等手法中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