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反应
针刺反应指机体因针刺而发生的恶寒、发热等症状。《备急千金要方》:“下针一宿发热恶寒,此为中病,勿怪之。”
-
白塞病综合征
(2)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严重患者,特别伴神经系统损害、眼损害、严重肠道病变、肺血管炎以及严重的血管病变如大动脉和大静脉血栓形成等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应予免疫抑制药治疗。并发症本病常导致多脏器受累,其主要并发症是口腔阿弗他溃疡、关节炎,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严重者形成继发性强直性脊柱炎。
-
白塞病(贝赫切特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
二级护理□膳食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分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COX-2抑制剂,视病情需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口服、静脉或外用,视病情需要□秋水仙碱□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沙利度胺/硫唑嘌呤/雷公藤多甙/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环孢素A,视病情需要□视病情需要予以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
行针
概述:行针:1.针刺运针手法;2.《黄帝内经灵枢》篇名;针刺过程中运用捻转、提插等法来维持和增强针感。行针,即运针。该篇主要介绍针刺操作的有关问题,说明人的体质不同,血气阴阳有盛衰,得气反应也不同,并且论述了针刺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但出针后产生不良反应或病情更趋严重者,是医者乱行针刺的过失。
-
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是在眼眶周围相应的经区穴位上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也可以按照三焦分布的部位对症取穴。对找到针刺反应点的,操作时用直刺法,以达到骨膜为度,不可太深;若反应点不明显,可按照经区进行横刺,由经区边缘进针,其深度不能超越所刺的经区界限。眼针的操作一般不用特殊手法,刺入后得气即可,留针5~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增多,广泛浸润真皮浅、中层引起的皮肤疼痛性隆起性红斑,同时伴有发热及其他器官损害,又名Sweet综合征。5.针刺反应阳性;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2.严重病例或与重症多形红斑、持久性隆起红斑相鉴别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和“C”。
-
神经针刺疗法
弹拨法用直径0.5~针刺法使用一般毫针,与普通刺法相同,但要求出现较好的针感,如无麻电感则说明未刺到神经干,可调整针刺深度和方向再刺,当刺到神经干时可用震颤手法加强刺激,但不宜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神经针刺疗法的适应症:本疗法的适应证很广,临床上最常用的是神经系统疾病和某些内脏疾病。
-
体质治疗
体质治疗即针对病人体质情况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禀赋特点和后天调养使人体素质有强弱之异,有偏寒偏热之殊;年龄长幼致人体气血及内脏盛衰、生理活动不同,对致病因子的反应能力不同;(3)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4)体质差异对针刺反应不同,敏感程度不一。对具有不同性味的药物各有宜忌。
-
长刺节论篇
《长刺节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指出头痛、寒热等十二种不同病症的针刺手法,进取针穴及针刺反应。说明了针刺治病要根据疾病的肌肉骨节部位、性质,适当掌握进针的深度、次数和治程长短的道理,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