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松岩集
《七松岩集》为内科杂病专著。清·郑树珪原作,王满臣等编校。书中用问答体裁阐述67种内科杂病证治,阐述病因病机简要,方药亦不甚冗繁。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1959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
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气功专著名。传为明·尹真人述,其弟子所录。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全书汇融道、佛、儒各家之说,以图配文,阐述道家内炼理论及具体功法,而其大要归于道教。书中论述内丹颇为详细,强调性命双修。本书内容丰富,阐述详切,绘图精工,为后学所称道,较有影响。收入《道藏精华录》第9册。
-
内经博议
《内经博议》为医经著作。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常见四种病的中药及针灸疗法
《常见四种病的中药及针灸疗法》为书名。彭静山撰。上海千顷堂书局1955年出版。书中首先阐述了神经衰弱、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等四种慢性疾病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然后介绍其中药及针灸疗法。
-
焦会元
焦会元为近代针灸家。曾著《会元针灸学》,阐述古法针灸,颇多新见。
-
成斯文
成斯文为明代儿科医家。号无忌先生。撰《保幼新编》,阐述自小儿初生以至变蒸、五软、蜂螫、蛇咬等一百余证,列古方、新方,删繁撮要,条理清晰。
-
医家心法
《医家心法》综合性医书。清·高鼓峰撰于1725年。作者据临证经验,阐述诊法,二十五法方论及内、妇、儿科等常见疾病诊断和辨证论治等共20余篇。作者于上述专题,颇有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入《医林指月》时,附入胡珏所写的评论百余条。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
医话
医话医家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作称为医话。如《冷庐医话》、《对山医话》等。
-
疬科全书
《疬科全书》瘰疬专著。一卷。清·梁希曾撰于1909年。书中载点疬药方及用法,并阐述了瘰疬的辨证治疗及饮食调摄等内容。体现了梁氏善用点药和潜消法的学术特点。现有《三三医书》本。
-
痘科类编释意
《痘科类编释意》痘疹专著。明·翟良撰。约刊于17世纪。本书专论小儿痘疹的发病、证候及治疗。书中将痘科各症分类辨析,颇得要领。并参照古说,予以阐述,尤能继往开来,加深认识,现存多种近代刊本,其中或改为四卷本,或改为《保赤全书》、《痘科汇编》等名称。但内容未变。
-
凌堃
凌堃(kūn昆)(1795-1861年)清代医家。字厚堂,一字仲讷。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深通医理,并擅脉诊。著《医宗宝笈》一卷(约1861年),于医经医理阐述皆甚简明;颇有益于后学。
-
针灸秘籍纲要
《针灸秘籍纲要》为书名。赵尔康编著。1948年由无锡中华针灸学社出版。后易名《中华针灸学》。原作《针灸秘笈纲要》。内容分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学、治疗学四篇。经穴部分除插图外,对每穴的主治作用作了较详的考证;治疗部分,对每病的治法作了阐述,并选录了古代针灸验方,以备参考。本书1953年正式出版。
-
胡嗣廉
胡嗣廉明代医生。纂《加减灵秘十八方》(1538年)。着重阐述防风通圣散、小续命汤等十八首方剂之加减及临床应用。
-
伤寒百证
《伤寒百证》为歌书名。5卷。宋·许叔微撰。许氏将《伤寒论》中证候等内容编列为100种,用七言歌诀予以阐述分析,并引据古典医籍详予注释,加深读者对所论诸证的认识。
-
医学启蒙汇编
《医学启蒙汇编》综合性医书。清·翟良撰于1659年。作者摘录《内经》之精要以及历代医学文献之精华予以分门整理而成此书。卷一医学要领大纳,着重阐述医理;卷四-五对症方;卷六本草。为学医入门读物。
-
医经允中
《医经允中》综合性医书。二十四卷。清·李熙和撰于1693年。本书纂辑《内经》、《脉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内容,分医理、脉理、诊治、药物等专题分别予以阐述。所选内容较为精当,分类亦明确。名曰“医经允中”,寓有对经典医学著作公允、持平论述之意。
-
肘后偶钞
《肘后偶钞》医案著作。清·董凯钧撰。系《友渔斋医话》的一部分。内容多为内科杂病,时病重症治验。对病因、病证、服药后病情变化阐述较清楚,立方遣药灵活,辨析疑似之证较详明。对临床医生颇多有益的启发。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中国医学源流论
《中国医学源流论》为医史著作。刊于1935年。作者对中国医学的分期、变迁、医书、医方、学派、医学各科、疗法、疾病,以及有关中西医汇通等都作了专题论述,本书能由博返约地阐述医学源流,可供医史研究参考。现存初刻本。
-
中国针灸学概要
《中国针灸学概要》为书名。以中医研究院为主组成的编写小组编著。中文版于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扼要阐述针灸学的主要内容。英文版于1975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曾作为国际交流和外国人学习针灸的教材。
-
客尘医话
《客尘医话》医话著作。三卷。清·计楠撰,刊于1804年。分杂证述略、妇科述略和产后述略,阐述作者的学术见解和诊治经验。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中华针灸学
《中华针灸学》为书名。原作《针灸秘笈纲要》。赵尔康编著。内容分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学、治疗学四篇。经穴部分除插图外,对每穴的主治作用作了较详的考证;治疗部分,对每病的治法作了阐述,并选录了古代针灸验方,以备参考。本书1953年正式出版。近年又有重印本。
-
医灯集焰
《医灯集焰》医论著作。清·严燮撰于1864年。本书集诸医家之言,取“照医之灯”、“光明显耀”之意而题名。卷上为医论,阐述阴阳、五行、治法、望闻问诊;卷下为察舌辨症、脉诀。大多用韵文、歌诀记述,并加注释。现存光绪刻本等。
-
治痘图方
《治痘图方》痘疹专书。明·汪机撰。刊年未详。正文部分分绘有始出、圆混等16幅痘疹图形,每图又分顺、逆、险三个小图,图下附解说。最后为治痘方剂,共选153方。该书以绘图的形式阐述痘疹的发病过程和顺逆。形象逼真,易于理解。
-
上池杂说
《上池杂说》为医话著作。一卷。明·冯元成撰于1644年。全书共列28条,大多阐述医理和辨证论治以及其他杂论,治法偏于温补。本书收入《三三医书》中。
-
伤寒附翼
《伤寒附翼》为伤寒著作。本书专论《伤寒论》方,在不同程度上结合病因、病理及脉证阐述方义及其适应证。可供研究《伤寒论》方剂的参考。现存康熙等多种清刻本、1931年千顷堂石印本及《伤寒来苏集》本。
-
伤寒发微
《伤寒发微》为伤寒著作。曹家达注。刊于1933年。作者能密切结合个人临症运用《伤寒论》方的经验,融会仲景原文以阐述病理、分析经义,颇多可取,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但也杂有片面的观点。后人将此书与《金匮发微》合刊,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名为《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
彭祖摄生养性论
彭祖摄生养性论养生专篇。阐述了神气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及养生方法。全篇宗旨在清静养神,摄精爱气。收入《道藏》第572册。
-
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
《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书名。石学敏主编。1998年5月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基础、临床、研究三方面,系统阐述了石学敏院士始创“醒脑开窍”针刺法之学术思想体系。
-
木喜条达
木喜条达系借用五行学说阐述树木生发的特性,来比喻肝胆的生理特点。肝胆主疏泄升发,疏泄则能助脾胃消化吸收;升发则能使气机舒畅。故肝木喜畅达而不宜抑郁,肝郁则产生胁下痛、嗳气不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