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天溪 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及第四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病症:天溪穴主治胸痛,胸中满痛,胸胁胀痛,胸膜炎,咳嗽,咳逆上气,咳嗽,气喘,哮喘,呃逆,喉鸣有声,支气管炎,肺炎,肋间神经痛,乳痈,乳汁少,乳肿痈溃,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少乳,乳少等。0.5寸(不宜深刺)。 
- 
					
						足太阴脾经穴 足太阴脾经穴指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 
					
						胸第三侧线 胸第三侧线为经穴定位线。距胸骨中线6寸的纵线,为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处。分布有云门、中府、周荣、胸乡、天溪、食窦各穴。 
- 
					
						膺俞 2.胸部各经穴;3.中府穴。《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膺俞十二穴。”王冰注:“谓云门、中府、周荣、胸乡、天溪、食窦,左右则十二穴也。”见《针灸资生经》。《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王冰注:“膺俞者,膺中之俞也,正名中府。” 
- 
					
						膺俞十二穴 膺俞十二穴指胸两旁的十二个穴位。即云门、中府、周荣、胸乡、天溪、食窦,左右共12穴。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 
- 
					
						旁廷 旁廷为经外奇穴名。主治中恶飞尸遁注、胸胁支满、呕吐喘逆、咽干胁痛等。一般斜刺0.3~《备急千金要方》:“旁廷在腋下四肋间,高下正与乳相当,乳后二寸陷中。参见渊腋穴的位置:渊腋为经穴名(YuānyèGB22)。属足少阳胆经。举臂取穴。有宽胸、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胸肋部疾患,如胸满、腋肿、胁痛、瘰疬、臂痛不举等。